許娟娟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英語》一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Module8的模塊教學為例,談談自己如何進行文本解讀、設計教學目標和實施任務型教學。
關鍵詞:文本解讀;任務驅動;推動教學實施
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下的模塊教學要把握好四個方面,首先要分析教材的教學內容(文本解讀),其次要把握環節的教學目的(教學目標),然后要明確基本的教學環節(教學設計),最后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教學實施)。本文以外研版《英語》一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Module8的模塊教學為例,談談自己如何進行模塊設計和教學。
一、文本解讀,制定目標。
教師盡可能多地解讀文本,重視文本信息的理解與獲取,文本情感的體驗與滲透,重視語境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才能更合理地制定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提高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通過文本解讀,我將本模塊教學目標設定為:
二、復習導入,以舊引新。
一年級上冊至四年級下冊為新知呈現,五年級上、下冊為難點復習,六年級上、下冊為綜合復習。但在一至四年級的日常教學中,我認為也要注意舊知的滾動累積與復習。通過復習舊知,激活學生已有的興趣、知識與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的教學。因此,在設計一節課之前,要思考前幾冊中已經學過哪些相關的句型詞匯,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來設計復習活動。
比如本模塊Unit1的復習導入環節,讓學生唱四上學過的歌曲“Children from China are Chinese.”,提煉出已學的國家名稱China, England, America, Russia. 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其它國家名稱:Canada, Australia, India …且是第一次出現地圖,以此為契機,了解其它幾個國家的地圖,并學習map這個單詞,增強跨文化意識。
三、任務驅動,保持興趣。
任務型教學的誤區---只在公開課上才設計任務。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就要設計任務,平時的任務不一定都要“高大上”,要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本課目標來設計,且任務要真實、有效,能在本單元或本模塊實現,制定的任務才有意義,也才能保持學生完成任務的熱情與興趣。
比如本模塊Unit1設計的任務為:幫助Daming 向Lingling 更有條理地介紹美國。從對話中能發現Sam對美國并不了解,分不清美國首都和城市方位,而Daming因為有親戚在美國,對美國了解較深,自信地回答Sam的問題,向他介紹美國。通過對本課內容的初步了解,知道拓寬知識面的重要性,樂于接觸外國文化。學生帶著內驅力和興趣來完成本課任務。
四、有效設計任務鏈,發展語用能力。
任務鏈都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子任務組成,子任務之間相互聯系,有序推進;每個子任務又都為總任務服務。
比如本模塊,Task1是了解并會說美國的語言、首都、和其它城市。我們通過聽音選擇提煉課文信息,將國家和首都連線并說出這些國家首都,最后描述教師梳理的表格等小任務,拓展并運用所學語言來實現Task1。Task2是了解并會說美國主要城市的方位,通過閱讀課文找出城市方位、快速反應游戲問答城市方位、最后創設情境說說Simon的美國朋友們居住的城市和方位等活動,來實現Task2。小任務貫穿課堂教學始終,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參與、交流和分享各自的成果。老師再通過板書上的表格梳理小任務中的學習內容,化零為整,為總任務做好鋪墊。
任務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有利于激發、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英語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學會文本解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過程,并通過有趣有效的活動來推動教學實施。
參考文獻:
[1]沈秀娟2017任務型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有效運用新標準英語教學指南小學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