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開明
摘要:中職生的防流控輟工作始終是職業學校的工作難點,甚至影響著職業學校的發展。找準學生流失、輟學的原因,采用相應對策,做好“防”與“控”,才能突破這個困擾職業學校的瓶頸,獲取中職學校的發展。
關鍵詞:防流控輟;中職生;外在因素;內在因素;對策
防流控輟,在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初中已成問題,連向來不愁的普通高中也著急起來。作為生源極不穩定的中職學校,更是成了制約、困擾學校穩定發展的一大瓶頸。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明白:做好放流控輟工作,得從內外兩個因素部分入手。重在“防”,做好了防的工作,“控輟”也就有了強有力的后盾。
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戰爭上也強調“不打無準備之戰”,醫學保健養生更是講究“預防”為主。要想防流控輟有實效,就得提早布“防”,防學生流失、輟學的方方面面,講求防的相應對策。否則,等學生輟學心態發展到了一定地步,那就可能防不勝防,加倍的工作也顯得蒼白無力,流失也就成了事實。防什么?怎么防?得從下面兩個部分著手。
一、影響學生流失的外在因素及策略。
1.防家庭不穩定因素造成學生的輟學。家是每個人最后的心靈港灣,但當這個港灣波濤洶涌之時,任何家庭成員也不可能置身度外,不受影響,更何況是未成年,處于叛逆期,又一直處于“被瞧不起”的中職生。而其中造成中職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為父母感情不合,父母一方亡故導致家庭負擔陡增兩個。對此,平時班主任要多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父母保持良好的溝通。適當的教與家長相關常識,必要時還充當“和事佬”、“滅火員”的角色。我班學生陳某,上學期因父母感情不合,鬧得厲害甚至達到離婚地步,該生頓生父母不要自己的念頭,情緒不穩,萌生輟學念頭。我及時地與他父母取得了聯系,傾聽他們的埋怨,發現他們并非到了非離不可的地步,便從小孩的成長、成才入手,分析他們的關系,并教給他們處理家庭矛盾的方法。同時也一邊安撫學生,授與協調方法。很快、離婚風波得以逐步平息,由于看到了雙方的努力,他們的家庭又重新和睦溫馨。陳某也打消了輟學念頭,安心學習,考取了電工操作證。而對親人亡故,我們無法預料,但在平時教育學生各種安全常識后不忘添一句:“希望理解了道理的我們能將這些安全理念傳授給家長,平安是福呀!”至于負擔重情況,則要引導學生明確國家的助學政策與學校的頂崗見習、學校助學金、各種愛心捐贈等解決途徑,提供師兄姐的案例,鼓勵其參與并爭取。疏導、教育并舉。
2.防“讀書無用論”侵蝕因素而造成學生輟學。在當今形勢下,總有少部分人能不讀書而“大有作為”。他們“不勞而獲”或者“非法而獲”的實情對中職生形成正確的讀書觀有極大的沖擊。寒暑假就是學生大量接收這類觀念的爆發期,大量學生在此期間流失也是不爭的事實。為此,說大道理似乎來得空洞。我一般從兩個方面做起:①分析闡述。讓學生對本村人家情況進行比對分析。村中生活相對富足人家的受教育情況與生活相對貧困家庭的受教育情況比對。幾乎可以一致得出:家中出了讀書人或有一技之長的人家,家庭相對富足,幸福。家庭受教育低或缺失的家庭,經濟相對貧困,雖然有個別特例,但不具備代表性或是富足方式方法讓人不屑。而這種情況在農村尤為普遍。生活會告訴學生:讀書有用!讀書能改變命運!技能能改變生活!②分析給你灌輸“讀書無用論”的人。他們職業是什么?社會地位怎樣?經濟狀況怎樣?受教育程度如何?循著這些質疑,學生不難看到答案。底層的勞動人員,無業人員,中低下收入者,接受教育層次低的人往往就是灌輸“讀書無用論”的主力軍。他們自然不會想像他們那樣,再結合部分人“書到用時方恨少,無技能證、學歷艱難行”的實例,學生也就能作出理智的取舍了。
二、影響學生流失的內在因素及對策
1、防交往不暢、倍感孤寂而輟學。人是社會性的情感動物。渴求交流得到溫暖是心靈保持鮮活的源泉。很難想象,一個學生在校園生活中,特別是班級中缺少有效交往,得不到集體的溫暖會是怎樣。尤其是那些性格內向,情感體驗深的學生。像這種情況,要求班主任必須盡快組建起有良好人際關系,健康向上,擁有諸多美好回憶的讓人倍感溫暖的班集體。中職生在人際交往上往往有諸多的障礙:不自信,方式方法不當等。為此,教師應引導他們建立信心,傳授待人接物的禮節、言語:教以處理同學間矛盾的方式方法等。在學生的明理向上中,學生間的交往更為順暢、矛盾沖突也越發減少。同學間的真誠相待,相互關心更滿足了精神的渴求。而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班里每學期的野炊活動更增添了學生的許多美好回憶。現在正舉行的文化藝術節,讓我明顯的感覺到:學生間,師生間的交流帶來的溫暖、興奮遠遠大過矛盾,學生對集體的依戀越來越強。有了歸宿感的人是安心、穩定的。制造機會,創造條件,多組織活動,是順暢學生交往,解決孤寂的好方法。
2.防“學不好”、“學不到”、心生怨言而輟學。中職生在文化學習的挫敗下,對職校的選擇是另一重希望所在。他們渴求能學得到技能,學得好技能。若這一重希望得不到滿足,必然導致新希望的破滅,心生怨言,進而導致輟學。曾幾何,我班就出現過這種情況,而這部分流失的學生恰恰是向上、好學、守紀律的學生,著實令人感到惋惜,要防,先還得在教師(尤其是專業課老師)身上下工夫。狠抓教師的管理,讓課堂學習有保障,狠抓教學方法,讓學生切實感到學有所用,學到有價值。再次,還得加強班級、學校管理。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創建良好班風,良好校風,讓學生佩服。學生怨言少了,希望多了,有留戀,能享受,誰還愿輟學呢?
3.防不良心理難以疏導而輟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重大的行為絕不是一時形成的,往往是長時累積而成。學生不良心理,得細心觀察,多種渠道了解。我多年來堅持的隨筆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隨筆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自身的、旁人的不良心理,在自然不自然中就流露出來了。老師及時捕捉,及時疏導,“冰凍三尺”的不良心理,就難以形成。前幾個星期,我在批改隨筆中,發現學生王某寫了一篇與同學打籃球不受歡迎的文章,我預感到他心中有一塊壓得自己難以喘息的巨石。不搬開這塊巨石,這位感情細膩的學生肯定難以安心學業。我及時找他,讓他述說困惑并提出我的分析:同學邀請你,說明希望你共同參與,享受樂趣,你是受歡迎的。場上的抱怨不是對你本人,對你的技術,而是對你所表現出來的消極的行為。你勇敢的去攔、槍、斷、投,保證結果完全不一樣。下次試試看。一周后,該生的隨筆中接連寫了幾篇自己得到老師、同學贊賞的文章。我欣慰的笑了,因為他的不良心理消除了。我的疏導又讓學生學到了自我疏導的方式方法,“魚變成了“漁”。
當然,影響中職學生輟學的因素還有許多,值得進一步探討,但只要學校教師從內外兩個方面入手,多做“防”的課程,事先預測并采取得當的策略,突破中職學校“輟學”瓶頸的后盾就能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