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政
摘要:長期以來少兒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學者往往忽略籃球小學員的力量練習,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與田野調查法對力量練習在少兒籃球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研究分析,發現少兒在進行籃球訓練過程中適當的進行無負重力量練習可以降低少兒在籃球訓練過程中的受傷風險,提高小球員完成基本技術的能力以及提高小球員在比賽過程中的對抗能力。
關鍵詞:力量訓練;少兒籃球教學
1、前言
隨著我國物質經濟基礎快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于運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籃球在我國受到廣大青少年青睞,近年來低齡兒童參與的人數逐漸增多,許多學校都開設了籃球興趣課以及社會各種籃球青少年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本文中少兒特指6歲到12歲兒童,筆者在走訪多所學校以及籃球培訓機構,發現許多教學者過于集中課時在有球訓練,而忽視了小球員們的力量訓練以及無球練習,德國科隆大學有研究團隊指出,在少兒成長過程中進行適當的無負重力量練習有益于身體發展以及各種運動技能掌握,根據這一研究成果筆者對力量練習在少兒籃球教學中的促進作用進行總結與分析。
2、力量練習在少兒籃球教學中的促進作用
2.1提高基本技術掌握能力
籃球基本技術主要包括運球、傳球、投球以及三步上籃,準確規范的完成這幾種基本技術除了要掌握技術要領還需要上下肢以及腰腹肌力量協調用力,上下肢以及腰腹肌力量就作為了完成這些技術的基礎身體素質。筆者隨機抽取有長期進行力量訓練的少兒球員與沒有進行過力量訓練的少年兒童進行了技術測試并對比分析,有長期進行適當無負重力量訓練的少兒球員在完成這幾項技術動作的規范程度以及質量相比較沒有進行過力量訓練的球員明顯要好,主要體現在對球的力量控制得當、步伐移動速度快以及投籃姿勢固定,可以說明適當的無負重力量訓練對于少兒球員的技術掌握有促進作用。
2.2提高籃球比賽過程中的對抗能力
籃球是一項具有一定程度的身體對抗項目,如果單純的練習籃球技術,籃球運動就不會受到廣大青少年青睞,失去了趣味性,所以籃球比賽也是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籃球比賽的競爭性以及趣味性,很容易將少兒們的天性挖缺出來,參與的積極性很快的就會被調動,但籃球比賽的過程中,少不了身體接觸,對抗就是其中比較核心環節。筆者隨機抽取有長期進行力量訓練的少兒球員與沒有進行過力量訓練的少年兒童進行了對抗比賽,從比賽過程中可以發現,長期有進行力量練習的少兒球員在身體對抗上明顯占有優勢,最明顯的區域就是在籃下進攻區域,很容易獲得二次球權。
2.3降低少兒在籃球教學過程中的受傷風險
競技對抗項目運動員受傷的概率要遠遠高于無對抗項目,籃球運動也不例外,常常會有受傷情況發生,這也是導致許多家長不愿意鼓勵自己孩子參與籃球運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導致受傷的原因有許多,如熱身不充分、對方惡意犯規、落地扭傷、對抗碰傷、摔傷等等,就目前而言籃球運動領域有許多專家學者一致認為身體力量的不足是導致受傷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扭傷,就是在落地時,支撐腳的腳踝力量不足,無法穩定的固定下肢,從而導致扭傷。又比如對抗摔傷,在對抗過程中,腰腹肌力量無法穩定自己的重心,重心失去平衡導致摔傷,所以少兒在進行籃球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進行合理的力量訓練可以減低受傷的風險。
3、少兒籃球教學過程中力量練習的注意事項
少兒處于身體發育的高峰期,在進行力量訓練的過程中要嚴格符合科學規律,盲目的追求訓練成績會過早的損害隊員身體機能。首先要制定科學的練習方法,不得過于負重,正常情況下都是進行徒手的力量訓練,并注重上下肢以及腰腹肌的協同發展,負荷過重容易損害少兒球員的骨骼發育,單一的練習上肢或下肢,會導致身體不協調發展。其次要練習頻率不能過于頻繁,一般情況一周維持2-3次,過于頻繁容易導致少兒身體畸形發展,而且過早的挖掘少兒的潛能會影響隊員的發展空間。最后練習運動量要嚴格控制,并隨時進行調整,一般練習次數在4-6組比較合適,一組6-8次左右。少兒力量訓練一點要做到科學嚴謹才能促進隊員們的技能發展,否則將適得其反,抑制少兒球員的成長。
4、總結
科學合理的無負重力量練習可以降低少兒在籃球訓練過程中的受傷風險,提高小球員完成基本技術的能力以及提高小球員在比賽過程中的對抗能力。教學者在進行教學過程中一定嚴格把握尺度,否則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1]王金貴.青少年力量訓練應當注意的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