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弓
摘要:對于各種不同類型的企業來說,財務的精細化管理是保證財務計劃高效實施,且賬目、資金明確的主要方式。在現如今企業的財務會計精細化管理工作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只有指定科學的管理制度,采用合理的管理方式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財務會計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促進企業的高效穩定發展。本文作者主要從企業財務會計的精細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財務;精細化管理;問題;措施;探究
我國多數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存在著管理不科學的現象,究其根源,主要與企業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管理方式仍然以粗放為主,各項規章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嚴重地阻礙了財務會計精細化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久而久之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財務問題,導致資金斷裂以及賬面混亂的問題。財務會計的精細化管理就是為了預防這種現象的出現,保證企業財務工作高效有序。
一、相關概念分析
(一)財務管理
所謂的財務管理,就是指企業對資金的運用過程進行計劃、監督和控制,這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企業對財務管理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加強重視。資金的籌集與分配是財務管理的工作重點,企業的經濟活動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構成部分。財務管理的實質是一種綜合性較強的全面管理工作,貫穿在企業發展的始終。財務管理的質量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發展的高效與否,可謂是企業的生命線。
(二)財務精細化管理
精細化財務管理是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20世紀中期財務精細化管理模式才被逐漸應用到各大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精細化管理工作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使得這項工作在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革環節中都得到應用。精細化管理是一種觀念化的概念,也就是說,這種管理方式與企業傳統的粗放管理方式是相互對立的。在從財務管理工作當中,只有積極地貫徹和落實這種精細化的管理模式,才能讓企業的管理方式細化,讓管理方式更加集約。
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問題分析
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潮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企業的運行機制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資金來源的分配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企業收入的來源于支出的途徑也在不斷增加。財務管理制度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在這一系列變化的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財務管理法制觀念不夠
很多企業的領導由于本身的風險意識淡薄,很多相關的法律制度都沒有落到實處。領導人員很多時候都按照自身的意愿來做決定,很少去考慮已有的規章制度以及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收支途徑。在一些財務活動當中,領導人員的重視程度不夠還會造成肆意隱瞞收支賬目、偷稅或者是逃稅的現象。這些都是影響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正常進行的主要因素。
(二)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完善
一些企業的財務管理基礎工作不健全使得具體的管理職責不清楚、不明確,會計人員的崗位、工作的崗位都存在著職責不清的問題。包括記賬人員、保管人員或者是經辦人員等等,幾乎沒有明確的分離和制約,而是職責和責任劃分不明。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在一個企業當中,出納可以做復核的工作,采購人員可以做保管人員的工作。還有一些企業并沒有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很大程度上都是照搬照抄其他相似企業的發展模式,在具體的指導和監督過程中沒有制度的約束,很多規定和制度都形同虛設。制度的不合理,崗位的不科學是導致職務犯罪等行為發生的重要原因。
(三)財務人員素質較低
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的高效性與否和財務人員的素質有直接的關系。財務人員都需要經過嚴格且專業的正規財務培訓,獲得相關的證書才能夠從事財務管理崗位。但是,從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的具體情況看,其財務知識量較少,而且一些先進的操作技術相對較差。甚至有些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就是辦公室的文員,既沒有經過專門的財務知識培訓,也沒有相關的證書,還有一部分是通過各種不當關系進入到當前崗位。這是財務核算工作出現混亂的直接原因,也是一種違法行為。
(四)會計信息失真
有些企業在經濟活動過程中,財務的賬目很容易受到人員因素的影響,會計核算工作中存在著較為明顯的隨意性。而且財務報表的不真實性極為常見。眾所周知,財務報表是最能夠體現企業收支情況和經營狀況的工具。一些財務會計受到眼前利益的誘惑,有意篡改財務報表,使得賬目不實,盈虧失真。長期以來企業在資金的運作方面就會出現較大的困難,但卻無法找到直接的原因。
(五)監督、考核力度有待加強
一些大中型企業的經濟活動缺乏控制,體現出體外循環的模式,而且相關的財務管理人員嚴重缺乏控制力度,相應的監督工作不到位,考核方式不科學,這些因素使得企業無法直接了解投資狀況和資金的收支情況。因此,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很難得到保證。
三、精細化管理的具體措施分析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既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又可以充分利用管理資源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方式。在財務管理工作中應用精細化管理就是將實際的財務工作更加透明化、具體化、細致化,每一筆資金的分配都要做到精準。具體來說,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一)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通過目前我國財經法的相關規定,會計內部制度的制定應該以《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為基礎,不斷加強和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及相關的資產管理制度,財務會計工作的執行力度要進一步加強。同時注重對會計人員的核算工作。財務人員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要不斷提升,這樣才能在財務會計精細化管理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另外,企業內部也需要通過自檢和互檢的方式來建立長效機制。
(二)細化項目支出預算
在各大企業當中,預算松弛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現象,同時也是影響財務精細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財務預算的領導者和執行者往往會利用一些參與權利來放松預算的標準。預算管理本身的粗放形式不利于精細化管理工作的落實。預算工作長期的隨意性會滲透到每一個部門和每一個項目當中。因此,在進行預算調整的過程中,要對范圍、程序以及權限等方面做好精細化規定,從制度上來對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個人的行為進行約束和規范,保證預算工作在相對透明的環境當中高效進行。
(三)加強成本管理
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在實際的工作中,財務會計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工作原則要以成本、效益為主。精細化管理雖然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但是自身的執行成本也是較為重要的支出形式。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管理人員要更加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不能違反成本、效益的經營原則。
(四)加強資金審計工作力度
精細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構成部分就是資金的審計工作。企業資金的運行狀況健康與否直接取決于資金的數據信息審計。企業管理人員要通過資金的審計和監督來了解企業的運行狀況,進而根據已有的情況來調節自身的經濟決策。同時,資金的審計監督制度還是幫助企業規避風險的重要工作。企業資金的收支還與商業銀行的繳款單有關,企業資產以及存貨的賬目復核要做到日清日結。精細管理工作人員要充分發揮資金審計工作的作用,提升資金審計工作的職能,進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
四、總結
總而言之,企業財務會計精細化管理工作的實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企業財務會計精細化管理工作中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經過不斷摸索和實踐,必然能夠積累經驗,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周清,龍永保.私營企業會計核算中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企業,2015,05.
[2]梁雪姣.淺論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的運用[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5,18.
[3]陳國清.規范私營企業會計核算的探討[J].經濟師,2015,11.
[4]孔祥銀.淺析小企業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7.
[5]郝宗濤.淺議新會計準則對外貿企業會計核算的幾點影響[J].現代商業,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