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發揮學生的學習潛在力,推動學生的進一步成長,中職數學學習開展分層走班制的教學。這種教學實踐就是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讓學生有選擇課程的權利,不斷地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學會探究數學知識,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提升。
關鍵詞:分層走班;中職數學;教學實踐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以學生為本的理念,要促進教育的個性化特征,這種教學就是讓學生自身的個體差異性得到充分發揮,將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學習過程,進行合理劃分,同時發揮數學教學的特殊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展分類,分層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班級內,獲得良好的教育,體現分層走班制的有效性。讓學生通過走班,走出困境,走出效益,提升數學學習效率。下面就中職數學教學中分層走班制的教學實踐進行簡單分析。
一、 走班結合校情,以學生為本
開展分層走班制一定要結合本校的校情,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有著充分的理論指導以及實踐性,推動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往往有些學校開展分層走班制,指導學生開展數學學習,過度的集中了對學生的分班以及學習知識體系劃分,忽視了具體實踐過程中,給學校管理工作中帶來的巨大壓力,結果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教師教學壓力大。有時還存在著教室安排不合理,學生上課沖突,對于學生的課程、評價、內容教學存在合理地結構劃分,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逐漸喪失,因此開展分層走班制教學一定要符合本校的校情,能夠始終圍繞著學生展開,因為只有基于校情的分層走班制體系才能夠順利開展,不斷推動學生的學習質量提升,讓學生在一個有序的環境下開展學習活動,推動學生的成長發展,這樣的教學能夠有效地增強職校校園管理的強度,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數學學習自身具有一定的理論以及實踐性,不合理的安排容易導致學生的壓力增強,對于不同的學習內容以及作業安排,存在一些與其他學科交叉現象,學生的學習狀態很難調整,因此學校的走班制,不僅與校情相結合,更加要尊重女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有選擇地開展學習互動,并且能夠不斷能發揮自身的學習的有效性,推動數學進程順利開展。例如在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過程中,教師通過分層走班制可以進一步增強對學生教學的針對性,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會不斷增加,教師更容易理解學生的思維起點,這樣開展數學教學時,學生也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參與其中。
二、 科學管理體制,培養學習興趣
開展分層走班制一定需要一個科學的管理體制,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化的發揮數學教學的積極作用。對于學生的課程安排以及學生的活動場所安排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成長發展,一定要加強對分層走班的合理安排,無論是對學生的數學知識教育還是數學德育教學,讓學生提升思維能力,都需要一個合理機制。中職生的學習基礎較差,因此對于數學基礎知識的培育尤為重要,打好基礎才能夠更加快速地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推動學生的成長發展。學校安排課程以及教師安排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計劃時,一定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點,以是否能夠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為基本出發點,對學生的班級學習安排以及學習內容安排都需要一個科學的管理體系,同時針對學生的學習內容,是否開展實踐互動,以及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散,需要借助的一些多媒體以及相應的實體工具,要按照一個合理地秩序開展教學,這樣一來教師的備課活動以及學生的課前導入就會更加順暢,為學生營造了一種和諧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學習互動的順利開展,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例如:中職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發揮分層走班制的優勢,對于學生的座次進行合理安排,針對本節數學課程的學習內容,若是本節課是新授課,教師要使用到一些多媒體以及實體工具,教師就可以帶領學生到相對于硬件設施較好的教室,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開展動手實踐,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倘若本節課以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主,教師可以開展圓桌式教學,讓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組織學生開展討論交流,學習他人的長處,改正自身的不足,提升數學學習效率。這種管理體制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將教室以及相應的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劃分,讓學生可以利用一些現有的教學資源,提升學習效率。只有加強對分層走班制的管理,學生才能夠在一個有序的環境下開展學習,不斷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 分層開展教學,提升學習自信
在數學學習中,班級內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為了進一步推動整體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開展分層走班制的數學學習,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自信心,這種教學方式很好地給予了學生一定的學習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快速發展,進一步推動學生的學習成績提升。以學習基礎差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學生為例,若將這類學生放置在普通的班級中,數學教師由于要關注到班級內的整體學習進度,很容易忽視這類學生的學習,導致這類學生的數學成績一落千丈,對數學學習失去了信心。若讓這類學生開展分層走班,并且對學生的性格、心理、興趣愛好以及家庭環境、同學朋友關系等進行了解,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有助于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成長發揮在那。其次,教師有著更多的時間幫助這類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每節課前說明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數學互動,動手計算,能通過一部分練習題增強學數學的自信心,感到自己通過努力可以學好數學。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針對同一個班級都是同一水平的學生教師開展教學也會更加有針對性,教師保持著充足的耐心以及細心,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升。
四、 結語
分層走班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探索還需要進一步推進,要以幫助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以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為主要出發點,指導學生開展有效學習。中職數學教師還要不斷摸索,進一步發揮分層走班制對數學教學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方平,潘云飛.走出困境走出效益——淺談中職數學“分層走班制”教學的實踐[J].現代職業教育,2016(11):24-25.
[2]李龍山.中職數學“走班制”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學教學參考,2017(36):90-91.
作者簡介:
劉叢叢,江蘇省宿遷市,江蘇省泗洪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