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彩香
摘要:初中音樂教學是初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學科。音樂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情感的釋放與感染”,也可以說是“方法的創新和拓展”。也正是因為音樂具備強烈的情感穿透力,才讓人發出共鳴,引發聯想,為之傾倒。文章結合工作經驗,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音樂;創新能力;培養
音樂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二十世紀匈牙利作曲家柯達依·佐爾坦曾說過:“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音樂,沒有音樂就沒有完滿的人生”。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優秀音樂作品是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營養品、精神食糧。加強音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讓音樂滲入學生心靈深處,陶冶學生情操,感受音樂內在魅力,以此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氣質形象。
1、夯實基礎
墻高基下,所得必失。創新能力的根源,正在于對基礎知識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基礎知識、基本技是初中音樂學習的基礎前提,沒有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支撐,學生難以獲得音樂學習的長足發展和全面提高。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普及,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就拿聽覺能力來說,聽覺能力是學生音樂學習的基本技能,加強學生聽覺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需要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而不是利用各種先行視聽設備變著花樣讓學生去聽。聽覺能力的提高只有在歌唱、演奏和創作等實踐教學活動中,老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聆聽,并開展大量的聽覺訓練體驗。此外,正確發聲的也是音樂學習的核心所在,為了讓學生準確掌握發聲的技巧和姿勢,老師可以引入聞花香、咳嗽、抽吸、打哈欠、隔河喊人等常見的生活現象,形象生動的向學生講解示范,加深學生理解把握。又比如說,發聲時要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顎放松,把握好音量,可使用“U”“O”等字母練習等。初中音樂教學中,要加大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基本技能,為后期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做好鋪墊。
2、情感體驗
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情感體驗不可獲取。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集聲音、視頻、文本、動畫、圖片為一體,能有效的創設各類教學情境,刺激學生的感官神經,幫助學生獲得更為持久、深刻的印象[1]。例如,教學《春江花月夜》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接的體驗到作品的情感表達。筆者事先播發了一小段視頻:遼闊的江面上,江水悠悠流逝;沙洲之上,幾只鳥鵲“竊竊私語”;江水輕排著江岸,岸邊的“江樹”隨風搖曳;天邊升起一輪明月,月光潔白柔美……。以這種直觀視覺感受,為學生營造出“春江花月”般的氛圍,之后再欣賞作品,學生對作品體驗更有效果。其次,詳細講解作品創作背景。初中音樂課程收錄的作品,無一不是蘊含著作者的豐富情感。其中,許多作品的創作,具有偉大的時代背景及作者的經歷故事。因此,欣賞課要重視作品的創作背景介紹。如教學《保衛黃河》時,為了讓學生加深情感體驗,筆者一方面播放黃河奔騰而下、氣勢如虹的博大場面;一方面為學生講解冼星海先生歸國后,面對祖國一片蕭條、烽煙四起的局面,痛苦憂愁。在去探望詩人光未然時,聽其朗誦《黃河吟》后,熱血沸騰、樂思泉涌,之后創作了《保衛黃河》。
3、拓展想象
想象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想象的升華。音樂是一門藝術性課程,豐富多奇的想象力是加深學生對音樂魅力感受,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保障。事實上,很多創新正是來源于天馬行空的想象,有想象,才有創新。然而,初中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較少,對音樂的想象能力有限,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借助各種教學手段、教學工具,結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和目標,為學生創建有利的想象條件和空間。比如說,對于“綠色的祖國”的教學,為了讓學生想象出美麗大草原的場景,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播放歌曲《天與地》,讓學生伴隨著騰格爾的歌聲,對大草原展開聯想。歌曲聽完以后,筆者鼓勵學生們發揮想象,暢所欲言講述對大草原的感知感受。有的學生不善于表達,于是筆者讓學生們利用紙筆畫出心目中的大草原形象,學生在表述或者描繪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想象力發揮和拓展的時刻。另外,生動形象的想象力具有規律性,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歌曲歌詞、作曲背景等的基礎上,這就需要教師詳細給學生講解作者所蘊藏于歌曲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歌詞內涵等等,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才能有所得。
4、實踐活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實踐是創新的來源,是拓展教學空間,豐富教學資源的重要渠道。初中音樂教育如果脫離了實際活動,不從學生現有的實際經驗出發,脫離學生的實踐認知,這樣的音樂課堂教學猶如死水一般,毫無生機和活力可言。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引入實踐活動。具體教學工作中,要更新教學理念,摒棄傳統“師授生聽”、“一言堂”的守舊模式,尊重學生教學主體地位,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中,燃起音樂學習的熱情,并將這一熱情轉化為創新能力[2]。教學過程中,筆者會引導學生們準備一首自己所喜愛的歌曲,組織“我的音樂會”主題活動。這一活動的初衷,在于讓學生放飛歌唱、自由舞動,在歡快、民主的課堂環境中,學生依次輪流對表演進行點評、欣賞,將所體驗到的情感、思想與同伴進行分享、交流,在思維的碰撞中迸發出音樂的‘新奇,體驗音樂藝術的內在魅力。此外,音樂學習應不拘一格,延伸課堂至校園,社區;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傾聽風聲鳥鳴,潺潺的溪流,以自然的音樂而展開自我對話,感受音樂學習的快樂。
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甜蜜的牽引。現行初中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并持續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提高學生對音樂教學的主動性、積極性。需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是一早一夕、一蹴而就的短期性行為。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融入到音樂學習中來,在不斷的嘗試與實踐中,才能潛移默化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音樂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石淑菊.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J]. 中國校外教育, 2016,9(2):24-24.
[2]張仕玲.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路徑研究[J]. 當代音樂, 2017,15(2):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