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中等職業學校的許多學生是初中階段的后進生和落榜生,他們有著較強的焦慮、憂郁等消極情緒,本不牢固的學習基礎加上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了他們在英語教學中出現了很多困難,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內容,開發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和熱情,在英語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不僅可以順利完成英語教學,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英語教學
信息顯示,到2016年,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校生規模已近3500萬,幾乎占到了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社會對中職教育的整體認可度卻不高,對其作用和地位也沒有一個準確中肯的評價,中職學生的心理亞健康狀況更沒有引起社會和家長的重視,再加上我國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稍晚,社會的知曉率相對較低,這就導致經常把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混為一談,使得家長和學生對其談之色變,問題也就越積越多。而“我是中職生,我比別人差”的自我定位,“學歷低、能力差、就業難”的認知偏差也使中職學生經常感到前途渺茫,感受不到社會的幫助與他人的情感關懷,找不準自身的定位及與人比拼的交點,也就看不到自身立足社會的希望,從而迷失自我。加之有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極少數學生開展的品德教育活動。誠然,個別學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是需要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全員性的問題,是所有學生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都必須要面對的挑戰。即使那些成績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還有的教師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歸屬于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和學生管理人員的任務。但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在德育工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更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使每一位教師可以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以及學生表現出的一些行為問題。這就有效地幫助了教師改善師生交往狀況,提高學科教育教學質量。而英語課又被中職學生普遍視為老大難的學科,那么教師適當地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平時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既完成課堂教育教學的要求、也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提高自信心、進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正體現出了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思想。
一、 結合教材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
從教材內容看,各學科教材都有較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教師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從課堂實際出發,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自然融入學科教學內容之中。
英語教學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設計上方面,要借助多媒體手段呈現出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特點,這樣的設計更符合中職學生的認知特點,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英語活動課上首先創造一個情景或模擬一個生活片段或一個“鏡頭”或采用“案件重演”的形式作為活動內容,課堂形式采用討論式,突出活動主題,在活動中滲透、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讓學生說出自身的感受,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發言?;顒诱n的組織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活動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充分討論,切忌教師包辦??赡芤还澱n下來,學生僅有某個領悟、某種感受、一次正確的心理體驗,這恰恰是班級心理輔導活動課預想的效果。
例如,在課文中討論“面對挫折我們應當怎么辦”時,老師先用多媒體展示舞蹈《千手觀音》故事片段,將學生帶入面臨挫折的情景:講述天生殘疾的姑娘與小伙子們在聽不到樂曲,掌握不了節奏,無法在舞曲的引導下演繹舞蹈和音樂語言等情況下戰勝挫折,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極富韻律感和表現力的動作。他們以無聲地揮灑、曼妙的身姿,為有聲世界帶來了最為精彩的傳神畫卷。接著老師提問:“看了這個短片,你從他們身上能學到什么品質?”同學們爭先恐后的上臺發言,應當學習他們堅強、勇敢、堅韌不拔等品質。然后引導學生講述自己遇到的挫折以及應對挫折的辦法,同學們躍躍欲試,共有七人上臺講述了自己的故事,講述者聯系自己遇到的挫折,都很投入,有些人竟流下了眼淚,同學們深受感染,沉浸在情感體驗的氛圍之中。如學生徐超,在開學一個月后,不慎摔斷右胳膊,本應休學治療,但他仍堅持上學,并鍛煉用左手寫字……最后,由老師總結發言。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一堂課結束,學生對困難挫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決心逐步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增強戰勝挫折的能力。
二、 把握情感主線,激發學習熱情
學生原本該是活潑熱情,健康向上的群體。但很多中職生卻對學習沒有興趣、沒有動力;對生活缺乏熱情、對將來也沒有任何追求,無奮斗的目標、無努力的方向。這些顯然失去了中職生這個年齡該有的活力和熱情,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也就更談不上學科教學任務的完成。這時作為老師就應該要用恰當的方式去燃起學生對生活,對學習的熱情。
課堂上,教師要了解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積極鼓勵學生的大膽質疑;要努力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如:讓膽小、內向的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對自卑、抑郁的學生多提供表現的機會等。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對暫時落后的學生進行鼓勵。在課下時間做孩子們的思想工作,以親切的態度來鼓勵學生,決不鄙視和冷嘲熱諷他們。運用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進入青春期的學生十分敏感同學和老師對他的評價。往往老師的一句表揚、一點贊許和肯定都能引起學生愉快的情緒體驗。所以,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表現,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給學生多一些積極地心理暗示,讓他們不斷增強自信心,形成積極地自我心理傾向。
例如:在英語課上,老師常常用英語對暫時落后的學生進行鼓勵,“Dont be afraid, I believe you can succeed.”“You are excellent. You are smart!”等。鼓勵性的語言能使學生樹立自信心,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學習。
三、 利用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習一定是學生在學校的主導活動,盡管中職生看起來不注重學習,但一些看似與學習無關的心理困擾其實也產生于學習。而教育中產生的問題,就應該由教育者解決。那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并最終完成課堂教學。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等來創設情景,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這都是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很有效、卻容易被忽視的方法,它既能讓學生操練所學習的語言,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每當學生進入角色,成功地完成一個學習項目,他們都會興趣盎然,并增強了對未來學習英語的信心。這也會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和成就感,使他們保持和發展學習英語的興趣,為未來更自覺和主動地學習奠定基礎。而且在教學中要經常讓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與成績暫時落后的同學組成幫扶小組,讓他們互幫互助,這樣做既取得了學習效果,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情。
在教學過程中,尤其是英語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大膽運用肢體語言(比如:一個微笑、一個點頭……)去滿足、強化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平時課堂管理、批評學生時,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以不傷害學生心理為前提。利用發微信、留言等方式,和學生溝通,讓他們在課堂產生的心理問題能夠及時被疏導,不留隱患。
四、 利用作業批語等,注入積極的心理暗示
給學生的作業批語是教師們都很熟悉的工作,在這些工作中巧妙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或許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針對某個上課從不回答問題的學生,老師給他的批語是:“Why not answer some questions in class?”后來這名學生給老師發了信息,說自己英語成績不好,在課堂上有緊張、害羞的心理。后來老師在上課提問題時經常說類似“Hi!Dont be nervous, I believe you can do it.”這樣的話來鼓勵學生,老師的信任使這名學生信心大增,有時在英語課上也能主動的回答問題。再比如學生作業做得好或是學習有進步,老師可以寫下這樣的批語:“Hi, Well done! What a clever boy/girl!”總之,針對信心不足的學生,經常使用鼓勵性的話語,充分利用作業批語,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 獲得家庭支持,達成教育目標
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著比普通高中學生多得多的毛病和問題,而一些問題行為其實源于學生的心理問題與障礙,只有摸清根源,才能對癥下藥。中職生的家庭情況往往比較復雜,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比例很高。這些差異經常導致部分學生呈現出不同的心理狀態,有的懶散,有的自卑。想要解決中職學生的心理問題,必須取得家庭的全力配合??梢岳眉彝プ鳂I,網絡等優勢,減少、杜絕因家長原因給子女造成的不良心理壓力。使學生有穩定的情緒體驗,教會他們自我疏導,自我轉移,自我激勵等調節方法,培養他們自理、自治、自辨、自控的能力。
總之,在以學生為主體、關注生命質量的教育背景下,肯定中等職業教育“成才”教育功能的同時,更應該從“成人”的視角關注中職生生命的全面和諧發展。而作為一名中等職業學校的英語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對學生有機的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尋找學科教學中的潛在的心理教育因素,找準時機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中去,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體驗,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只有這樣做,才會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時,真正達成教育教學的目標。
作者簡介:
任曉峰,遼寧省鞍山市,鞍山市交通運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