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手機電腦普及,小學生自控能力差,受社會風氣影響,學校監管力度有限,家庭管理不到位,小學生容易沉迷網絡。為了做好防治措施,學校必須引導學生綠色上網,進行專題教育,加強日常管理工作,家長做好自身職責。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沉迷網絡;原因措施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手機、電腦普及千家萬戶的同時,給人們帶來方便,也出現了一些不良影響,就像小學生沉迷網絡,特別是農村小學生更加容易被吸引,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就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社會原因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經濟騰飛,手機、電腦普及了,許多小學生都有手機了,大部分家庭都裝了電腦。圩鎮網吧很多,黑網吧也存在著不少。大部分的網吧都公開讓中小學生進入,雖然有監管,但都是監管不到位,除非發生了什么大事,有關部門才會采取一些措施,但收效甚微,使得許多家長對政府那些做法很多看法。有的小學生逃學在網吧里玩游戲,不去學校上課,特別是星期六日,學生放假時間,網吧生意非常紅火。游戲對小學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社會風氣誘導,小學生自制力差,喜歡玩的天性,使得許多小學生走上了沉迷網絡的道路,而不思進取,影響其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嚴重的會危及家庭和社會穩定,甚至傷及他人,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二、學校原因
1、現在許多學校都是受應試教育影響,以抓教學質量為主,學生學習任務重,回到家里也是大堆的作業要做,沒有玩耍的時間,沒有自由空間,來自學校和家長的雙重監督和壓力,讓一旦接觸了網絡游戲的學生,在虛擬游戲世界中得到放松,找到快樂,就很容易著迷。
2、沉迷網絡的學生性格一般都變得孤僻,很難接受老師好言好語的規勸和教育,學校又不敢做出過于嚴厲的教育方式,萬一發生什么事情,社會方面的議論及壓力也會讓學校承受不起,這也是造成學校對有些學生不敢大膽地管的原因,教育力度有限。
三、家庭原因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庭電腦、手機普及,許多小學生都有手機了。許多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帶孩子,由于過分的溺愛、祖孫的代溝,許多孩子認為自己是小皇帝,不聽話,整天玩手機、打游戲,不喜歡上學、讀書,不認真做作業,什么事都不感興趣,整天想著玩手機、打游戲,不僅不利于其健康成長,而且會造成其學習跟不上,甚至他們受社會風氣的影響,小學生認為讀書無用論,小學畢業的人也能做老板的認識偏差。
有許多家長為了掙錢,顧不上孩子的教育,認為給錢就可以了,其他的不管,也造成了許多小學生沉迷游戲,家長都不知道的,直到發現時也難以控制了。關閉、打都難以見效了,許多家長發現后都非常后悔。
有的富裕家庭的小學生認為,他們不讀書也會活得比別人好,玩玩游戲算不了什么的,有什么事他們的父母都幫忙辦妥當了,有時老師也管不了他們,無可奈何之下,只要他們不搞事也難得清靜。這種家庭的孩子對其他小學生有著非常大的不良影響。
四、個人原因
許多小學生自制力能力差,特別是成績不好的小學生,許多有逆反心理的,破罐破摔現象,形成惡性循環。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對其造成了一定不良影響。沉迷游戲是家常便飯一樣,好玩又過癮刺激,有的玩得忘了吃飯睡覺都不知道,特別有沉迷網絡的同伴帶動、游說的,就更加容易走上這條沉迷網絡之路了。造成學習成績跟不上,影響也是極壞的。
五、防治措施
1、學校措施。
1.1增強責任感。引導小學生綠色上網、文明上網,是黨的十九大精神要求,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1.2開展全面排查工作。學校要掌握好全校小學生使用網絡基本情況,重點排查小學生沉迷網絡、網絡違法違規行為,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使其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
1.3進行專題教育。通過主題班會、板報、廣播、專家講座等引導小學生合理使用網絡、了解不良網絡游戲等危害性。
1.4做好學校日常管理工作。重點加強農村小學、寄宿制學校等管理工作,加強教職工責任、加強課堂、午間、課后等時段管理工作,規范小學生使用手機時段等工作。
1.5做好家長職責。進行家訪、開家長會等方式,提醒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引導孩子綠色上網,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沉迷網絡和不良消費行為。
2、班級措施。
2.1開主題班會。定期舉行防治小學生沉迷網絡的主題班會,做好預防工作。
2.2小組專題追蹤。每班分幾個小組,不定期舉行本小組沉迷網絡的追蹤情況匯報工作,達到共同防治目的。
2.3加強平時教育。每個星期都要就防治沉迷網絡的管理措施的傳遞工作,促他們自覺遵守。
2.4同小學生一對一交流溝通。不定期進行一對一交流溝通工作,及時了解其學習及防治沉迷網絡要做的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促其健康成長。
2.5做好家長溝通工作。了解其孩子在家情況,及時反映其孩子在校情況,共同防治其孩子沉迷網絡的不良行為。
3、家長措施。
3.1要善于引導,重于監督。
3.2要重于表率,樹立榜樣。
3.3要常常陪伴,增加親情。
3.4要調其心理,促進健康。
3.5要多多配合,常常溝通。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教育部辦公廳,教基廳函 [2018] 21號。
[2]陸時莉,傳媒暴力對青少年犯罪的影響及社會控制的心理分析[J]. 青少年犯罪問題, 2006(4)。
[3]鄭宏明,孫延軍。暴力電子游戲對攻擊行為及相關變量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06,(2)。
[4]張鐵南,網絡游戲對青少年人格心理發展的影響[J].現代傳播,2003.(5)。
作者簡介:周月明,女,50歲,1968年7月,籍貫:廣東省化州市,單位:廣東省化州市平定鎮中心小學,小學語文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