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蔚瑩,周 煬,羅 婷
(紹興市人民醫院,浙江 紹興 312000)
血液內科是一門專科性較強的學科,不僅理論知識高深抽象,而且臨床診治技術進展快。因此在短短2個月的血液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以下簡稱規培)中,激發規培醫師學習熱情,快速掌握血液病診治方法,不僅需要醫師自身努力,也需要帶教老師積極探索最佳教學模式[1]。多學科協作診療(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是指通過多學科緊密合作,向患者提供個體化診治方案及高質量醫療服務的一種診療模式[2]。MDT也是一種醫學教育方法,醫師通過MDT教學可以獲得該疾病相關的其他學科或領域的知識。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采取問題引導→自我指導學習→小組討論→綜合評估的一種教學方法。結合血液病臨床表現較復雜的特點,我們在規培中采取了MDT聯合PBL教學法,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紹興市人民醫院血液內科109名規培醫師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科先后順序和學歷將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4名采用MDT聯合PBL教學法,對照組55名采用傳統教學法。實驗組:男30名,女24名;年齡22~28歲,平均(25.1±2.7)歲;本科42人,碩士12人;第1年規培醫師21人,第2年20人,第3年13人。對照組:男31名,女24名;年齡22~30歲,平均(24.7±3.5)歲;本科43人,碩士12人;第1年規培醫師19人,第2年23人,第3年13人。2組規培醫師的性別、年齡、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組均按照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內容與標準》[3]中血液內科的要求進行規范化培訓。其中:
1.2.1 實驗組 應用MDT聯合PBL教學法教學,包括制定方案→選擇病例→提出問題→學習指導→MDT討論→總結改進6個步驟。以淋巴瘤教學為例:(1)制定方案。根據規培大綱要求,制定淋巴瘤教學計劃;(2)選擇病例。根據淋巴瘤教學內容,確定本科室典型的1例T細胞淋巴瘤進行教學。該患者以“鼻塞”起病,首診耳鼻咽喉科,發現鼻咽部腫塊,活檢病理為“T細胞淋巴瘤”,伴發熱,同時伴糖尿病、房顫等慢性病;(3)提出問題。引導規培醫師通過問病史和查體,結合實驗室檢查,分析該例淋巴瘤臨床特征及診治方法,同時提出疑難問題;(4)學習指導。鼓勵規培醫師自行查閱淋巴瘤相關文獻,教師對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補充分析;(5)MDT討論。根據該病例的特點,邀請相關專業如血液檢驗、骨髓細胞形態學、分子生物學、放療、PET-CT中心、呼吸、感染、耳鼻喉、病理、內分泌及心內科進行MDT討論,確定患者淋巴瘤分期及預后,多科聯合制定治療計劃:行相關分子病理檢測,在積極控制血糖及房顫抗凝、抗感染基礎上,先血液科化療,4療程PET-CT中期評估,適時由放療科予鼻咽部放療,在4~5療程時行外周血干細胞采集,6療程后行自體外周血干細胞移植;(6)總結改進。要求規培醫師在規培的2個月里跟蹤該患者治療過程,對科室其他淋巴瘤診治能做到舉一反三,掌握主要診治方法。教師再對規培醫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總結分析。
1.2.2 對照組 應用傳統教學法,即每日規培醫師跟隨教師查房,教師按照大綱內容選擇相應病例講解,規培醫師做筆記,課后自行復習。
2組的血液內科規培教學時間均為2個月,出科時對所有規培醫師進行評價。評價方法:(1)理論與操作考試。血液病診治理論知識考試與臨床技能操作考核(骨穿和骨髓活檢術),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考核均為100分制;(2)教學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內容為該教學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10項能力,包括自學能力、學習興趣、邏輯思維能力、歸納分析能力、掌握基礎知識、臨床工作適應能力、掌握交叉學科知識、操作技能、醫患溝通、團隊合作能力,每項10分,按10點量表由1分到10分讓規培醫師自評,問卷滿分100分。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理論考試成績為(85.54±3.58)分,高于對照組理論考試成績(74.45±5.1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109,P<0.001)。實驗組臨床技能操作考試成績為(89.33±5.16)分,高于對照組臨床技能操作考試成績(76.11±4.6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041,P<0.001)。
本研究共發放109份問卷,實際回收109份,有效回收率100%。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滿意度總分為(93.53±3.57)分,對照組為(78.3±11.03)分,實驗組的各項評分和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規培醫師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
近年來MDT已成為國內外腫瘤治療的趨勢[2,4]。血液病雖病種繁多,但多數為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血液腫瘤,疾病首診往往在其他科室,常伴有臟器感染、受累等表現,診斷依賴病理科和血液檢驗、骨髓檢驗、分子生物學等實驗室,又經常需要其他臨床科室如腎內科、感染科、放療科等的合作診治。MDT模式能充分發揮各相關學科的專業特色,實現對復雜血液病的有效診治。國內已有學者將MDT模式用于胃腸外科教學[5],MDT及PBL結合用于腫瘤放療科規培教學[6]并取得較好效果。本研究借鑒上述研究成果,將MDT與PBL聯合應用于血液內科規培教學,結果顯示MDT與PBL聯合教學組與傳統教學組相比,不論是理論與操作考試成績,還是教學滿意度均具有明顯優勢。主要是MDT與PBL聯合教學法,更能強化規培醫師多學科綜合知識,提高臨床實踐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精神,激發學習熱情,最終提升血液內科規培教學質量。
當然,由于MDT聯合PBL教學法主要對疑難復雜腫瘤性疾病的教學更具優勢,而對較簡單的血液病教學相對受限,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適合不同疾病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為培養出更多高素質臨床醫學人才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