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瑞文
摘要:學生會是大學生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有效途徑,學生可以將學生會作為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陣地,通過學生會的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服務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活動行為能力,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的實現。學生會應用價值的實現需要保證其良好的運行秩序,本文通過對高校學生會運行機制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分析當前高校學生會運行機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設學生會有效運行機制的可行路徑,以促進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高校;學生會;運行機制
社會對于人才綜合素質的提高,使高等教育面臨更為嚴峻的教學任務,學生會學生會能夠有效連接高校與學生的情感,也是開展學生社會行為能力的主要場所,學生會有序運行能夠為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校園實踐活動,針對高校學生會運行機制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對于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行為能力的提高。
一、高校學生會運行機制的現狀分析
學生會是高校開展校園學生工作的重要內容,各學校的學生會都在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和實踐活動,但是在其運行機制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學生會的應用價值難以有效實現。根據社會實際調查活動,不難發現高校學生會運行中存在學生會管理制度不規范、學生對于學生會工作缺乏主動配合意識、學生會內部管理協調機制缺失、學生會管理執行力度不夠、學生會資源配置不均及不足等現實問題,對于學生參與學生會學習活動的主動性會產生重要影響。學生對于學生會工作的參與程度不足,學生會管理工作缺乏創新,都會限制學生會的有序運行。
二、建設學生會有效運行機制的可行路徑
(一)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
學生會的有序運行需要以常態化運行機制為基礎,學生會管理者需要通過制度完善,建立崗位分配責任制度,針對學生會的工作內容,建立完善的工作計劃,如在每學期、每季度、每個月、每周都召開學生會例會,要求學生、學生會成員能夠按時參加會議,在會議中提出學生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各種制度完善,保證學生會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學生會對于學生情感具有重要連接作用,為保證學生會應用價值的實現,需要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拉近學生與學生會之間的情感距離,圍繞學校管理學生的工作任務,對學生開展各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宣傳和座談活動。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人文觀念的融入,使成員之前的情感關系更加緊密,提升學生會的組織凝聚力。
(三)重視學生會管理者與各部門之間的連接作用
學生會的管理者主要由學校以及學生選舉產生,為保證學生會的有序進行,需要管理者能夠發揮自身的管理職能,與各部門之間建立連接和合作關系,保證自身工作行為的規范性。同時通過自身管理行為的開展,協同學生會各組織部門的工作職能,充分調動各部門開展相關工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會工作價值的實現。
(四)重視學生會工作方法的創新
學生會開展學生組織管理工作,需要重視自身工作方法的創新,調動學生會組織的工作活力,調動工作團隊參與相關工作的積極性,轉化學生會的工作理念,使工作團隊持續獲得生命活力。創新精神是決定工作效能的關鍵,學生會需要在工作中積極思考,勇于反思,從而在不斷的總結中,創新工作方法。
(五)促進學生會精神的傳承
高校學生會都需要承接學生迎新工作、換屆選舉、校園活動組織等工作任務,不同學生個體都有主觀思想,學生會組織成員的更新,不僅需要關注成員個體的更新,還需要重視學生會精神的傳承,使學生能夠在學生會工作精神的影響下,理解學生會的工作宗旨,維護學生會的組織形象。并能夠在不斷的工作中,積極進行學生會精神的發展,使學生會的精神意旨能夠持續發揮對于學生的引領作用。同時學生會還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戶外拓展等活動,促進組織成員的交流,實現團隊精神凝結作用的提高。
(六)完善干部選拔機制
學生會成員每年都會進行成員更替,為保證學生會工作機制的有序運行,需要持續保證學生會成員及干部選拔機制的公平和公正,積極對學生會成員進行定期培訓,提升學生會組織的團隊凝聚力。學生會組織成員選拔要嚴格執行選拔制度,選取產生學生會組織成員與管理人員。每學期、每學年對學生會成員的工作業績進行考核,評定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成效,并對組織成員開展定期培訓工作,持續提升學生會組織成員的工作能力。
結束語:
學生會是高校開展學生自主管理活動的工作組織,能夠有效鏈接學校與學生之前的距離,傳統學生會運行機制中存在缺乏創新、內部管理協同效用差等現實問題,影響學生會組織工作職能的實現。學生會需要通過建立常態化運行機制、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重視學生會管理者與各部門之間的連接作用、重視創新學生會工作方法、促進學生會精神傳承、完善干部選拔機制等途徑,保證學生會的有序運行,從而促進學生會工作目標和工作價值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慶慶.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會運行機制建設思考[J].新校園(上旬刊),2015,(4):128.
[2]張帆.鉆石結構模型視角下的高校學生會[J].南方論刊,2017,(9):86-88.
[3]谷朋舉.淺析高校學生會活動的“娛樂化”現象——以中國8所高校為例[J].廣東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7,(3): 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