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相關的數據調查報告顯示,“互聯網+”的應用前景非常可觀,在未來的發展中,必定會成為各行業與各領域中主流趨勢。從教學的領域來看,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用微課,可以提高其教學的有效性與質量。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微課;圖形與幾何知識
0.引言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不斷深入的環境下,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變化,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與主動思考。伴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教師對新媒體平臺的認可度逐漸提高,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與展示教學方案的過程中,通過引入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效果。
1.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標準改革中,圖形與幾何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因其內容具有形式化與抽象化的特點,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小學生的認知結構與想象能力是決定圖形與幾何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1]。而對于學困生來說,在學習圖形與幾何的過程中,只了解立體圖形的計算公式,該公式的應用只針對立體圖形,對于圖形與幾何中很多問題不能有效解決,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學習圖形與幾何產生抵觸的情緒,甚至還可能會產生厭學的心理,尤其是在進行發展水平有限或較低的地區,只應用立體圖形計算公式解決圖形與幾何問題的現象比較普遍。在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不斷普及的情況下,微課應運而生,成為當前教學領域中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通過一系列的實踐證明,微課應用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微課以視頻為主要的載體,并以某個知識點為出發點,詳細記錄相關的教學過程。現階段,微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錯誤認為課例片段是微課
縱觀當前國內小學教師應用微課教學的情況,發現部分教師在智能或網絡設備上搜索關于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微課視頻,搜索結果常出現“濃縮課”的情況,這種課型主要是在傳統一整節課例中,只截取一部分或一段,沒有互動、自學與思考的時間,將傳統的一節課壓縮到10分鐘以內,在這短暫的十分鐘內,該“課例片段”微課因存在教學與學習重點不突出及教學目標不統一的問題,故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1.2微課缺乏應用交互性
在應用微課進行圖形與幾何教學的過程中,仍存在有部分教師以傳統課堂多媒體為主要教學形式,微課教學過于形式化,且在向學生展示教學方案與教學內容時,只簡單地通過屏幕的播放形式,將這些內容與方案在學生面前展示,在播放環節,缺乏應用交往互動。
1.3忽視微課平臺建設
圖形與幾何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過程中的難點之一。從上述的內容中,得知圖像與幾何具有抽象化的特點,故教學的難度與其他小學數學知識點相比較高。而采用微課教學,可以有效解決圖形與幾何教學中各疑難點,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但就目前的小學微課教學情況來看,雖然微課教學的實體內容非常豐富,但一直未建設有效的微課學習管理平臺。
1.4弱應用,缺創新
在微課教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應用網絡資源時,常采用生搬硬套的方式,以他人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想為實施教學措施的主要內容,對學情的分析沒有給予高度的重視。同時,在應用網絡資源的過程中,還忽視了數學這一學科的特點,通過拷貝,連續向學生呈現大量的信息,沒有充分發揮課堂互動的教學作用,導致學生的探究思考感悟能力未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具體應用措施
2.1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
首先,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其次做好教材的分析工作,對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比較準確且全面的把握,最后,在實際教學中,要避免出現教學目標形式化的問題。小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深入、詳細分析學情與教材,將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目標與微課進行有機結合,使教學目標的調控導向作用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充分的發揮,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小學數學的圖形與幾何中,畫扇形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其知識點是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而設計的,這也意味著,小學生在學習畫扇形的相關知識點過程中,需要從直觀形象出發,以實驗與操作為學習的關鍵途徑之一。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采取微課的手段,為學生提供實驗與觀察的機會,向學生展示采用幾何畫板制作的圖形動畫微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可以參與到其中的思考與探索活動中,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的理解與認知,在微課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比如以“畫扇形”微課為例,在該課例教學中,向學生簡單介紹了關于交互式電子白板在微課教學中的應用,介紹其應用主要圍繞數學工具幾何畫板為主。畫一個半徑為5厘米的圓,其圖形為扇形。首先,應用圓規畫一個半徑為5厘米的圓,然后,確保0°的刻度線與半徑以及量角器的圓心和中心重合,并在量角器的100°位置點一個點。其次,端點用圓心代替,在剛剛畫的點的基礎上,再畫一條射線,并將圓外的部分全部擦除。最后,在已畫好的扇形上涂上鮮亮的顏色,并將圓心、度數、與半徑標出。
2.2設計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微課專題系列
從上述的內容中獲知,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圖形與幾何的學習與教學難度較大,若設計單個微課專題,不僅不能加強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確保各知識點對比的有效性,還給知識的系統化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針對上述情況,可以通過開展專題微課程的方式,解決單個微課專題的問題[2]。專題微課程的優點較多,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觀看次數不限,學生可以不限時間不限地域觀看教學的內容,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在進行圖形與幾何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可以將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體積、面積、表面積設計成微課專題系列,并通過一些教育平臺與微信公眾號的方式,將這些內容呈現給學生與學生的家長,同時,教師還要基于當前的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發展情況,建立微信群或qq群的方式,對學生提出的疑問進行在線指導與點撥。
2.3運用微課將難題簡單化
微課是基于學科的特點,將課堂知識點與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不僅具有將抽象知識轉為具體知識的作用,還可以將難題簡單化,提高教學的效率,是當前教學環境下,一種有效解決圖形與幾何教學中各疑難點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突出重點,幫助學生突破學習難點的關鍵。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要進一步推動教育的發展,必須改革傳統教學的內容與方式,不斷引入新的教學方式與教學理念,大膽嘗試應用微課等新型的教學方式,從根本上,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參考文獻:
[1]宋煥平.淺談小學數學如何開展幾何教學[J]. 學周刊. 2016(22)
[2]祝琳. 見微知著:將微課引入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學的探索[J]. 亞太教育. 2016(28)
作者簡介:徐春蘭,1978.2.11,女,漢,湖南邵陽人,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方向,工作單位:湖南省邵陽縣五峰鋪鎮中心完全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