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明
摘 要:我國是第三世界國家中發展速度一直保持較高水準的發展中國家,因此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一直飛速前進,這是一直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重要思想融入我國教育的方方面面所帶來的結果。作為在信息時代依然能夠保持科技的高速發展,甚至是領先于世界的發展速度的國家,計算機這一新時代的現代應用工具已經和國人的信息化時代的工作,跨空間的學習培訓,還有便利的生活等息息相關。國人對計算機的依賴在不斷提高,這使得計算機這門學科不僅走入了初中和高中的課堂學習,甚至小學計算機課程的開設也成為普遍現象。計算機早已融入包括教育行業在內的我國的各行各業里,對計算機開展學習課程的重要程度已經因為計算機的泛用性而不斷提高,但是我國計算機課程開展的時間依然較短,在計算機教學中還存在教育方法單一,沒有良好的教育師資,各年級學校的不重視等問題。怎樣把這些難題解決已經成為包括計算機教育在內的現代基礎性教育重要課題。文章站在計算機教育人員的立場和視角,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發起針對性思考建議,以期為現代化計算機教育提供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學科教育;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處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我國的計算機被應用到了各種領域的工作和創新發展中,在這樣的時代趨勢下,各個學校都在增設計算機的應用課程,而且設置計算機的應用課程的年級也在不斷提前。這和當今新時代信息爆發條件下的教育部的教育改革有密切的關系,能否使用計算機已經成為新時代信息爆發條件下的國家義務教育是否完成的標準之一。在這一標準下,大多數學校對計算機的教育非常重視,可是實際教育開展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無法忽視的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計算機應用課程的學習,如何把這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妥善解決,成為新時代基礎義務教育改革的重點。計算機學科教育的教育人員必須為如何給計算機教育注入新時代的生命活力群策群力,找出合適的分析思路和解決辦法。
1.初中階段計算機學科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學校對計算機教育課程的認知比較保守,這就導致了學校在進行計算機學科教育時采用保守的教學模式。為了可以獲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學校普遍采用漸漸提升講解內容的課本教育,然后進行各種小測驗和最終測驗的教育方法。這固然可以使學生記住一些教學內容,但這通常需要多次大量的重復講解和練習,最終還要通過大量的試題測驗來檢驗初中學生的學習結果。這樣的方法嚴重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根本無心學習。
雖然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廣下,我國初中學校大部分都配置了計算機教育課程,完成了初中計算機教育的普及。但是計算機這一學科在信息時代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這就對計算機學習所需要的硬件基礎的更新要求較高,與此同時,對教學的教師的教育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可是實際上初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硬件設施更新普遍滯后,所用教育教材都比較陳舊,教學教師多數都是兼職教學,難以對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產生積極的拓展作用。
由于學校教育評價體系依然是傳統模式,導致學生在升學的壓力下,對與其他學科一樣需要測驗,需要反復練習,占用時間卻不能對成績產生直接影響的計算機學科產生厭學情緒,甚至認為計算機教學占用了他們的學習時間,影響了他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如此一來,學生自然對計算機學習難以產生興趣。
2.高中計算機教育存在難以推廣的問題
高中時期的教學普遍采用的是經驗教育模式,這不僅體現在高中教師的教學理念上,學生的學習觀念也是如此。考試檢驗這一驗收方法在經驗教育下普遍適用,于是自然在計算機教育上也不會免俗,這就使得計算機教育多數的校驗方法還是筆試測驗,這對于注重實踐的計算機課程無疑是出不了實際效果的,即便偶爾進行實踐上機操作測驗,也都是應付了事的隨意測驗設計,根本無法展示計算機學科的特點,教學的實際質量并不高。即便是學生的主觀學習觀念也在經驗模式下對計算機體現出隨意應付的態度,在筆試上下一點功夫應付測驗,上機學習當作玩樂,如此自然沒有什么學習效果。
計算機作為新時代信息技術的爆發性發展的載體,雖然發展速度極快,但與其他課程相較而言仍然是一門新學科,與基礎學科如數學英語等相比具有極強的實踐特性。這門學科不能只通過理論學習產生結果,而是需要實際操作來產生教育結果。但是在現今的高中計算機學科教育則根本沒有重視這些,課堂教育只傳播抽象的理論,內容自然枯燥無比,而沒有實踐,學生自然就沒有動手能力,這都是現今高中計算機課程教育所面對的問題。
1.精選對應教材,實施分層次教學
學生在進入初中的時候,由于之前所上小學的課堂教學安排和教育水準的不同,使新入學的初中學生在計算機課程學習方面產生巨大差異,有的已經可以進行熟練的上機操作,有的卻連電腦如何啟動都不知道。這種情況就需要教師和學校多進行調研和查問,以此選擇出既可以幫助零基礎和知識較少的學生,又可以對基礎較好的同學產生拔高以及拓展效果的合適教材,進而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使在滿足升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完成對計算機的普及教育。
高中學校的學生學習課業本身就比較繁重,要想實現對高中學生的計算機教育,就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主抓計算機教育的檢驗結果模式的改變。切實結合高中生青春期思維特別活躍的特點,把計算機檢驗學習效果的方式,以課題化的辦法,將計算機的考核重點放在創新與研究性上,增加考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2.多方面提高計算機教育人員的專業素養
計算機教育人員的專業素養水平決定了學生在學校里所能學習到的計算機專業教育的上限,而且計算機專業教育人員的專業素養還決定了他們講課時的課堂效率,這無疑對計算機教學有著重要的決定作用。我國現階段在教育部的推動下已將計算機教育教學的普及推廣開來,但是計算機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水平和個人計算機素養卻是在不同層次的,甚至很多教育人員本身就不是計算機的專業人員,即便接下這一課程教育也是在沒有系統化培訓教育的條件下,本身就沒有太高在這方面的教育能力,教育結果自然不好。這就需要學校在加強對在職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學習的同時,注意引進專業計算機教育人員。
3.提高學校重視程度,改進教育內容和方法
以上兩點的根本原因還是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對于師資力量的缺乏和學生本身學習熱情不高的問題根本沒有放在心上,認為學生在以后會自然而然完成計算機的應用學習,這就使得課程開展受阻,課時不夠等問題難以解決。由此可見計算機教育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只有在完成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下,選擇合適的,統一的計算機教材,以此促進計算機教育目標的達成。
計算機教學就是要在學生實際上機學習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完成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學習,從而在培養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完成對學生思維的創新培養和動手能力的鍛煉。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學校要能夠積極探尋計算機教育的新方法,為國家培養新時代的計算機人才。
[1]石 萍.中學計算機教學的幾點思考[J].知識窗(教師版),2009(8).
[2]呂 文.中學計算機教學問題分析[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