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凌榮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整個人類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形成于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儒家傳統文化思想就是其中最為杰出的代表。儒家傳統文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創建的以樹仁、立德、禮義、教化人為核心的思想體系,簡而言之,即為“仁、義、禮、智、信”。儒家傳統文化的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把個人成長、做人與家庭治理、國家和社會的興旺發達不可分割地聯成一體。體現了個人成長與國家興旺、社會發展進步的統一。正是這偉大的胸懷使儒家文化滋生出了無窮無盡的生命力。
關鍵詞:仁;義;禮;智;信;思想教育
一、“仁、義、禮、智、信”
儒家學者強調“禮”,即要樹立一種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用以調整和約束人們的行為。思想政治教育對社會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研究儒家文化的優秀內涵,將儒家文化運用于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豐富,更體現民族的特點,更貼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從而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儒”本來只是一種職業,而不是一個學派。“儒”從一種職業變成一個學派,主要得力于孔子因“禮”得“仁”,并引“仁”入“禮”。“禮”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是氏族生活習慣的積累,進而形成的文明規范,至周代已經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體系,是中華文明的標志。而“仁”則是包含在“禮”中的一種人際間相互友愛的感情意識,其基本精神就是關心人、尊重人、推己及人,在政治上則表現為舉賢授能、匡世濟民、為儒家的終極價值取向。孔子說:相對仁,禮是形式,但是缺少了禮,仁也就無以體現。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譯成現代文就是,顏淵問怎樣到達仁的境界。孔子說:克制自己,使言語行為都符合禮的規范,就是仁的境界。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人就都會贊許你是仁人了。實踐仁德,不靠自己,又靠誰呢?顏淵說,請講一講這樣做的具體要領。孔子說:不符合禮的不看,不符合禮的不聽,不符合禮的不說,不符合禮的不做。顏淵聽后說:雖然我談不上聰明,但一定要努力按照您的話去做。仁是內在的品質,禮是外在的規范,所以人們提高自身的修養、品德,做出行為要受到禮的制約。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心。修養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的根本,做人倘若連起碼的道德修養都成問題,做起事來不顧禮義廉恥,只圖自己的一時之利、一時之樂,那么即便暫時能夠僥幸得到些什么,也終究會得不償失。
二、從抓學風入手,打造學生的健康品格
培養優良學風既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保證教育質量的重要前提。由于飛行學員入學成績較低,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因此,學風建設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的日常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一直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來,在學風建設方面主要是采取加強新老生學習交流,培養學習興趣;樹立先進典型,開展良性競爭;加強日常監督,促進良好學風的形成;嚴肅考風考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等措施,加強學風建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學風建設不僅僅是一個教學問題,良好的學風對于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弘揚刻苦學習、頑強拚搏精神和求真務實、明理誠信的道德風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價值觀以及學會做人、做事都有積極作用和深遠影響。
三、開展飛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與祖國的未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對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早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總體而言,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上積極進取、健康向上,他們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和人民,高度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代大學生面臨大量西方文化思潮與價值觀念的沖擊,加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部分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信仰迷失、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心理素質較差等問題。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如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大力度、改進方法、提高效率,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成為一項十分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作為民航職業飛行員的后備軍,飛行學員是未來駕駛艙資源的管理者,其思想政治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國家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民航飛行學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光榮的傳統,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飛行大學生八項素質要求”的第一條便是要求飛行大學生具備“優良的思想政治素質”。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眾多網絡新興媒體的異軍突起,民航飛行學員在自主創新、綜合拓展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的同時,也正遭受著某些腐朽墮落生活方式的嚴重影響,思想與心理上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與考驗。尤其對于那些停飛飛行學員,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從小就立志學習飛行、翱翔藍天,在停飛事實面前他們迷失了人生的航向,在困難挫折面前他們喪失了戰勝困難、從頭再來的勇氣,亟須他們的師長采取切實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對策,幫助他們重拾信心、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凌丹妮.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7.
[2]陳少平,陳桂香.高校中華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06):116-120.
[3]鄧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D].東北師范大學,2016.
[4]李大偉.基于傳統文化維度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究[J].江蘇高教,2012(0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