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物流時代的到來,帶來了物流行業的變革,也給中職物流專業學生的就業帶來一定沖擊,本文通過對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尋找問題,并提出了要從教師培訓、課程設置、信息化教學、校企合作、技能大賽等五個方面,將學生培養成符合智慧物流企業要求的智慧物流人才。
關鍵詞:智慧物流;中職;物流人才
當前,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正推動著中國智慧物流的變革。這個智慧物流的時代里,物流行業的高速發展與技術更迭對物流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更新的要求。中職物流專業的學生處于人才結構的底層,主要是從事最基礎的操作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大量運用,特別是物流機器人的大范圍推廣,物流行業的底層作業人員的部分作業已經可以由機器人替代,對中職物流專業學生的就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適應物流企業的變革,我認為要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要求,培養能夠滿足智慧物流時代發展需要的復合型物流人才。
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出能勝任物流企業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都具有動手能力強,喜歡實踐活動等特點,基本已經能符合傳統物流企業的人才需求。但是隨著物流行業變革的日新月異,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的教育和智慧物流時代的需求之間存在著嚴重不符的現狀,導致目前中職物流專業的學生生源萎縮,我認為目前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1、實訓操作以傳統為主,學生作業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中職的實訓操作主要圍繞操作崗位來進行,圍繞的是倉儲、運輸、配送等物流業務流程,作業主要有:叉車類設備操作、倉儲堆碼、運輸裝車、配送揀貨,期間還有倉儲配送管理系統、運輸管理系統、RF手持終端設備操作等,信息化主要體現在管理系統軟件和條碼掃描等,這些作業信息化水平一般,大部分是傳統物流企業常用的設備和軟件。而這還是實訓設備較完善,實訓水平較高的學校才能做到的。還有不少的中職學校目前物流實訓設備設施匱乏,平時上課以理論為主,實訓操作類課程非常少,導致不少中職物流專業畢業生的作業信息化水平很低,只能到企業頂崗實習之后才逐步熟悉部分物流信息化技術。
2、課程設置仍然傳統,含信息技術的課程較少
物流行業的信息技術更新特別快,但中職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并沒有太大變化,主要科目是倉儲配送,課程的內容以手工作業和RF設備操作為主。另外選擇的教材內容也沒有隨著時代改變而做必要的更新。更甚的是連與智慧物流相關的專業課程少之又少,通常是老師講解時補充一些相關的的知識。同時市面上也很少有這樣的教材,導致教學信息化很難有規范的信息化知識體系。
3、企業實踐以底層物流崗位為主,幾乎都是人工作業崗位
中職物流學生處于人才結構的底層,從事的傳統物流企業的操作崗位,大部分崗位的作業以人工作業為主。不少中職物流專業為了更好地發展專業,近幾年和電商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而物流專業和電商企業的合作模式大多采用大促短期實踐的方式,而一般學生被派去短期實踐的工作崗位有:打包、流通加工、分揀、裝箱等人力密集型工作崗位,而偶爾也會有機會接觸信息技術的崗位則是倉儲管理系統和條碼掃描設備??傮w來說,大部分崗位是處于非信息技術的崗位。
4、物流技能比賽的推進作用還不夠顯著,智慧物流設備投
入高物流技能大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初衷,在前幾年的大賽中確實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讓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學從純理論型到理論+實操型,不少學校之前為了迎接比賽,已經成立了物流實訓室。但是物流技能大賽的設備每年都在更新,不少學校由于資金投入不足都不能及時更新。盡管今年國賽中展出了智慧物流展示區,物流機器人、物聯網、VR/AR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物流產業的最新技術都展示出來,但目前技能大賽運用的智慧物流設備還是比較少,更別說是設備的推廣了。
為了促進物流行業的發展,物流企業需要大量的智慧物流人才。因此智慧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成為中職學校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智慧物流時代,物流行業的底層作業人員的部分作業已經可以由機器人替代,這個中職物流專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因此,為了讓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學的更吻合智慧物流的時代需求,我認為,中職物流專業應該這樣培養人才:
1、選派教師參加智慧物流類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目前,中職學校的物流教師大部分是管理類專業畢業的,是大學的學習中是大多是理論學習,在教學中側重于文科類教學方法,而智慧物流時代,給老師們的計算機運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水平,大部分老師對機器人、自動分揀系統的操作所知的是理論知識,而非實際操作。因此我認為,要培養學生,要先讓老師對智慧物流設備的理論深入研究,并加強智慧物流的設備操作,有強師才能讓物流專業的教學走在前列。
2、課程體系設置要優化和完善,物流實訓緊跟時代需求
中職物流專業的學生能從事的崗位是操作型,而物流企業的部分底層作業人員被替代后,給中職物流專業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讓課程體系更適合時代的需求,需要結合“互聯網+物流”的時代特點進行優化和完善 課程體系的設置是要以需求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來進行的,而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化操作是物流專業學生必備技能。在這個智慧物流的時代,物流專業的課程不能僅僅是傳統的現代物流類課程,還需要類似于機器人原理或者是一些信息技術的深入操作的課程,這樣才能讓培養出來的學生符合智慧物流時代的要求。
一直以來,中職物流服務與管理專業屬于理科專業,在課程教學中特別注重實訓操作。但是隨著智慧物流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物流實訓操作已經顯得滯后。因此實訓這一塊應加強智慧物流相關軟件的操作,智慧物流相關硬件設備的熟識等,有人說未來的物流人才就是智慧物流人才,通過課堂的實訓,可以讓物流學生更符合物流企業的需求。
3、教學過程注重信息化教學,提高學生對信息的敏銳度
現在的中職學生從小沉浸在數字技術當中,對于社交媒體和移動設備的依賴性極強,且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由于他們在初中時已經形成了不愛學習的習慣,同時也真的是不會學習,傳統上課方式很難使他們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運用信息化教學方法,采用“互聯網+教育”的教學模式包括完全在線式、開放式、慕課及混合式等進行授課。在課堂上采用信息化,培養學生對信息化的認知,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化操作技能。
4、走訪在智慧物流技術前沿的企業,進行深入校企合作
尋找走在智慧物流信息技術前沿的企業,與其洽談校企合作,讓學生在學習階段有機會真正了解智慧物流,近距離接觸物流的新信息技術,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物流崗位的認知,在物流底層崗位中也能尋找到自己的就業方向。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途徑。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到企業中頂崗實習,不但可以使學生明確所學專業將來的發展方向,而且是其繼續學習的動力。而校企合作的方式,可采用頂崗實習,也可采用短期實踐,專業集訓營,更深入的是可以采用訂單班的方式。到了企業,學生在物流企業的第一線,通過企業師傅手把手互動式實踐教學,接觸了社會,知道了企業的需求以及所面臨的的競爭優勢,為將來就業做好心理準備。而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近年來校企合作培養專門人才的有效途徑,特別是智慧物流時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更是人才培養的重點,訂單式培養可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這種人才培養計劃有很強的崗位針對性,、培養出來的物流人才既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有較好的實踐能力,更適合物流企業的人才需求。大大縮短了學生就業后的崗位適應時間,真正做到無縫銜接。
5、以物流技能大賽作為引導,引入新智慧物流設備軟件
技能大賽是職業教育中“高考”,學生實踐能力的高低在技能大賽中能更好地體現出來。技能大賽的選拔展現了學校高新技術的普及水平,同時也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一種客觀評價,是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對學生所學進行的全方面考核。
隨著今年國家中職物流技能大賽的改革,智慧物流設備的開啟使用,為了更好的迎接大賽,學校要引入智慧物流設備技術,并且在平時的教學中充分運用起來。根據中職學生技能培養需要,物流實訓基地建設突出實用性、應用性、適應性和創新型,因此要和校外校企合作基地一起,將新的智慧物流實訓室的建設與校外基地的功能進行對接和互補。
總的來說,我認為,為了更好地適應智慧時代的發展,物流專業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郎德琴.“互聯網+”與中職物流專業教學[J].教育,2017,30:90-91.
[2]溫海.淺析中職物流專業實訓教學的困境與解決對策 [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28:236.
[3]周南.網購時代下物流企業智慧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物流技術,2015,2:288-290.
[4]長風網.物流人才培養的“適合的教育”〔EB/OL〕.http://
www.sohu.com/a/164850133_200190.2017-08-15
[5]溫偉群.信息技術環境下中職物流人才培養策略〔EB/OL〕.http://www.docin.com/p-385938447.html.2012-04-19
作者簡介:徐馥(1983.08-),女,漢,廣東省潮州人,本科,廣東省財經職業技術學校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物流服務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