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泥塑造型與定格動畫作為一種傳統的動畫形態,是一門多種因素相結合的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可以對學生的創作思維、設計想象、實踐能力、藝術操作能力、審美能力、藝術表現力等起到重要的培養作用。所以在這一項課程的學習當中,為了保障動畫專業學科知識的教學效果,就需要在課程方面進行改革與實踐,旨在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提升學生的創作實踐能力與設計水平。
關鍵詞:泥塑造型;定格動畫;課程改革實踐
0.引言
教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提升學生的專業素質與技術應用能力,注重理論知識的培養和基本方法的闡述。從原則上來看,需要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所以在教學環節中也需要具備應用基礎,貼近生產產品的實際,以泥塑造型為設計的主要載體,以項目導向為課程教學模式常態化的基本特征。
1.泥塑造型與定格動畫課程改革的必然趨勢
泥塑造型是定格動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為動畫的基本學科,泥塑造型可以體現出顯著的藝術特征,成為藝術表達的一種主要模式。定格動畫則可以塑造不同的角色形象,這個形象可以是人,是物品,是動物等。通過各類泥塑材料完成動畫角色形象的構建后,會使用各種技術手段來制作一部定格動畫,從而贏得觀眾的認可。人們藝術鑒賞能力的提升也讓定格動畫這種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重新得到了人們的認可,讓動畫公司重新將工作重點放在這一領域內。因此,相關的課程教學改革是未來教育的必然趨勢,是以市場導向為基礎的一種發展理念。從具體目標來看,應在動畫專業本身的基礎上完成設計完整的泥塑造型與定格動畫與方案,讓課程建設獲得本專業的認可、支持,并強調課程的示范輻射作用,將《泥塑造型與定格動畫》的相關研究成果體現在教學方案中,旨在培養更多動畫專業的人才[1]。
2.課程改革與實踐的具體模式
2.1 注重于市場需求的融合
在傳統的定格動畫制作過程中,是通過逐格拍攝后再進行連續放映,使其具有真實感和三維立體感。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讓傳統定格動畫受到了更大的沖擊,無論是在空間轉換還是在效果上都有所差異。但定格動畫也有其自設難點優勢,即實物拍攝的過程中具有更加真實的三維立體效果。所以,定格動畫未來的發展趨勢需要突破傳統的技術局限性,以動畫市場的發展為基礎,在融合其它模式的前提下不斷地優化。因此,教學課程的改革也是勢在必行的,并且要考慮到市場的需求。由于定格動畫注重材質的拍攝,注重材料的制作真實性,在未來的課程教學中就需要融入市場需求,在故事情節設定與人物塑造方面進行規劃,利用信息技術作為有效的輔助手段。例如我國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鏡花緣》定格動畫,從不同的角度來探究離奇的事件,不僅在人物塑造上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在故事情節方面以淺顯易懂的內容來表現出人性與生活態度,并適當地融入一些所謂的“黑色幽默”,讓觀眾在歡樂之余多了一絲耐人尋味的思考[2]。而這些內容符合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要求,是社會發展的有效支持,所以作為定格動畫中的角色表現形式,它的成功也是必然的。
在課程教學中,應注重市場需求與傳統美學元素的融合,在相關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一些經典的動畫作品進行分析。除了要考慮到案例是否符合大眾的審美與學習要求之外,還需要考慮到動畫作品本身的內涵與價值。就例如前文提到的《鏡花緣》,它有著清晰的條例和緊湊的情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對影片中的某個細節部分展開分析,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擴展,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必然得到有效提高。
2.2 重視角色塑造和藝術表現形式
定格動畫的制作過程相對復雜,從初期的劇本編寫到后續的角色設計,再到最終的構圖、攝像、軟件處理等,所追求的目標是以獨特的材質來表現出作品的特征。而定格動畫如果需要制作泥塑造型,不僅需要完成復雜的工作,也需要工作人員對作品的人物性格進行合理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場景。所以在定格動畫中,使用何種材質來塑造人物會對人物的飽滿程度產生重要影響,并成為作品的關鍵內容,換言之,即材質會影響人物的飽滿程度。例如《瑪麗與馬克思》中,對角色進行模型制作就呈現出夸張的特征,腦袋大,身體小,四肢修長,仿佛是手工“捏”出來的角色一般。這種人物的表現形式在動作上顯得非常笨拙,在美感上也不夠出眾,但精細的人物模型制作更具有真實感,讓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從理念上進行改革。泥塑造型作為定格動畫中的重要材質,其樸素的特征拉近了觀眾和作品間的距離,也讓動畫制作教學工作有了新的目標。例如日本卡通形象中的哆啦A夢,美國迪士尼卡通形象米老鼠與唐老鴨,這些都是藝術表現形勢下的動畫造型,也是課程實踐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
2.3 科技手段與課程改革
例如在2015年,勝利油田河口采油廠自主創作的定格動畫《一起走過》,為了能更好地提升動畫質量,從不同的孩子家中“借”來了樂高玩具,并通過擺拍的方式來調整動作和位置,并結合劇本策劃、布景、模型設計等,利用三維立體技術實現。未來的課程教學改革當中也可以利用這一技術,塑造出更多優質的作品。又例如在夢工廠的《小雞快跑》中,采用了逐格拍攝專業軟件。雖然定格動畫具有真實性,但并不能百分百進行還原,所以通過計算機軟件等科技手段,能夠以更好的模式去表現材質,讓鏡頭運用、內容敘述更加貼近實際[3]。所以,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國內外的真實案列,結合前人的成功經驗作為出發點來進行學習以及應用,有針對性、目的性的進行學習和操作,使以泥塑造型與設計為載體的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教學模式常態化。
3.結語
定格動畫的拍攝工作需要耗費較長的時間,但是近年來技術水平的發展讓計算機成為了新的平臺和載體,提升了動畫的制作效率。泥塑造型與定格動畫作為一種傳統的藝術表達形式,其追求的材質表現模式與質感放在今天仍然不會過時,所以在課程改革與實踐的具體目標上,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基礎,重視角色塑造與藝術表現形式,融入科技手段,以應用型本科人才作為切入點,突出應用型教學實訓,培養具有創作能力、有想法、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未來的現代動畫事業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夢. 動畫泥塑課程的互通實踐性教學改革[J]. 長江叢刊, 2016(2):135-135.
[2]涂林璐.基于獨立工作坊制的高校定格動畫教學改革模式探索[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7,25 (5) :126-128 .
[3]米高峰, 李莉, 侯衛敏,等. 《饅頭》是這樣出爐的——定格動畫短片《饅頭》的創作歷程[J]. 影視制作, 2006, 12(4):69-70.
作者簡介:李虹(1984-)女,苗族,廣西桂林,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藝術系教師,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動畫設計。
課題來源:本文系2016年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第二批應用型人才培養試點課程立項項目成果之一
課題名稱:《泥塑造型于定格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