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婧祎
摘要:航班正常工作是世界性難題,也是中國民航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不斷深化,面對快速增長與資源不足的突出矛盾,民航業要始終圍繞服務品質抓正常,堅持眼睛向內、不斷挖潛,努力提升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夯實航班正常性工作基礎,切實提升航班正常水平?;诖?,本文就圍繞西安機場如何提高自身運行管理提出幾點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西安機場;運行管理;提升;建議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在不斷發展壯大、確保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同時,提升了咸陽的知名度,帶動了咸陽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咸陽經濟社會的騰飛做出了重要貢獻。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西北地區的重要干線機場,對促進西北地區民航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作為陜西省對外開放的門戶,西安咸陽機場的擴建對陜西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機場是陜西的重要窗口,是客人來陜第一印象。
一、著力構建以運行控制為核心的航空公司運行管理體系
(1)要進一步強化運行控制部門的核心作用
航空公司的運控部門不僅是安全運行的管控核心,而且在保障航班正常、提升運行效率和處置大面積航班延誤上具有重要作用。通常運控部門在運行組織上,更加注重對安全的管控和保障工作的協調,在涉及指揮調動、航班調整等涉及經濟利益問題時則統籌力度不夠,有些長期處于從屬地位,導致其協調力度差、決策力度不夠,作用發揮有限。應該看到:安全品質、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獲得最終要靠航班運行鏈條整體效率的提升來實現。因此,在規模越來越大、資源越來越緊、競爭越來越強的環境下,西安航空公司必須從“對外擴張”轉移到“內部挖潛”,從追求規模效益轉變到追求運行效率上來。這就需要圍繞發揮運控部門的核心作用來打造安全、運行、效益一體化的生產組織管理體系,進一步整合部門職責,賦予其在航班運行各環節更多的管理權和決策權,使“快速處置是關鍵”真正落實到位。
(2)要進一步發揮運行控制部門的組織職能
科學的航班計劃編排是保障航班正常的基礎。一般來說,航空公司的航班編排由市場營銷部門主導,往往會出現追求提高飛機利用率而忽視航班運行保障能力的匹配,導致航班編排、運力備份問題而引發的航班延誤多發。航空公司應建立健全以運行控制為導向的管控機制,高度關注航班編排與運力備份、保障能力的協調性,建立跨部門的管理團隊,綜合考慮飛行、市場營銷、乘務、機務、地面保障、旅客服務等部門的能力,充分考慮航路情況、運力備份、機組安排、過站時間、風險防控等因素,科學編排航班計劃,嚴密監控、精細調配當日運行情況,合理安排次日飛行計劃,在符合性、可行性和協調性上下功夫,切實減少計劃性延誤,切實提高航班編排和運行管理的水平。
(3)要進一步加強運行控制部門的能力建設
航空公司應加大對運行控制部門的投入力度,完善航班運行控制系統,加強航行情報、氣象預報等加強型運行支持系統建設,主動與機場、空管部門共享信息,依靠科技手段,提高運行控制系統能力。同時,應強化運控人員資質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運控部門在航班運行協同決策機制、主動響應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中的積極作用,提升其決策的果斷性、及時性與準確性。
二、著力構建以提升運行效率為核心的機場保障管理體系
(1)要努力提高機場設施保障能力
大機場要有大胸懷。機場當局要擯棄盲目追求增長、追求效益的理念,始終努力使資源能力與生產發展相匹配,使“資源能力是基礎”真正夯實夯牢。機場當局要突出機場的公益屬性,加大資金投入,適度超前規劃建設,積極協調空域資源,充裕配備設備人員,不斷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要切實由經營型向管理型轉變,下決心放開地面代理人準入,引入競爭機制,支持航空公司和第三方開展地服代理業務。給用戶提供良好的運行環境,給旅客提供舒適的乘機環境。
(2)要加快推進機坪管理移交工作
大機場要有大格局。加快航空器機坪運行管理從空中交通管理部門移交到機場管理機構是強化機場航班運行組織主體地位的重要舉措,也是適應形勢發展、緩解空中管制壓力的有效措施。它將有利于發揮機場的主體作用,提高機場專業化管理水平。然而,一些機場對機坪運行管理移交工作的意義認識不清,僅看到需要機場投入人力物力、增加安全責任,卻沒有看到對于保證安全和提高運行效率所帶來的潛在效益和長遠利益。因此,全面推進航空器機坪運行管理移交工作,這既是民航局倡導和推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大機場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3)要大力提升機場的信息化水平
大機場要有大視野。提升以A-CDM為核心的機場信息化水平是提高機場地面運行效率的有效途徑。A-CDM整合了民航生產鏈的各類信息,提高了機場組織協同能力,有利于在航班運行中發揮以機場為主導的協同聯動機制的作用。今年,民航局制定了A-CDM實施進度表,要求在旅客吞吐量3000萬以上的機場全面鋪開A-CDM系統建設;已經建成A-CDM的機場要與空管CDM系統對接,全面實現空地資源共享、空地保障同步的目標。使“協同聯動是根本”真正落到實處。
三、著力構建以流量管理為核心的空管運行服務管理體系
(1)要從戰略層面加強需求分析和保障能力建設
空管部門要以需求為引領,著力推進國家空域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拓展和優化空域和航路網絡結構,系統謀劃保障能力建設方案,加快推進空管流量中心、氣象中心、情報中心和數據中心等重點項目的實施。通過基礎設施設備和人員隊伍建設,不斷提升保障能力,從源頭上防止超能力運行,保持一定的安全和運行裕度,實現需求與容量的戰略平衡。
(2)要從預戰術層面加強預警發布和保障能力調整
空管部門要依托航班大面積延誤應急處置機制(MDRS),一旦天氣、空域結構和設備保障等條件影響次日飛行時,盡可能采取措施滿足次日飛行需求;如無法滿足需求,則要發布預警,通知相關單位做好航班延誤應對準備,及時調整航班、制定恢復預案,努力實現次日容量與需求的平衡。
(3)要從戰術層面加強協同決策和交通秩序優化
空管部門要基于“監視-分析-決策-評估”流程,不斷豐富戰術流量管理工具,力爭在航班、航空情報和氣象信息共享的基礎上,通過視頻會商與機場、航空公司建立協同決策機制,共同面對可能出現的航班延誤和航班離場時間跳變問題,優化空中交通秩序,防止旅客長時間機上等待和大面積航班返航或備降出現。
(4)要加快深化空管體制改革,努力提升服務效能。空管部門要按照今年空管工作會的部署,以全面深化空管改革為切入點,按照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建立考核機制,逐步建立績效型人事制度體系,通過目標牽引、績效引導,最大程度激發員工積極性,在保證航空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流量控制水平。
參考文獻:
[1]楊茜.首都機場手推車運行管理“變形記”[N].中國民航報,2018-03-19(006).
[2]王必鶴,蔣志鋒,蘇曦,崔麥喜,張喜秋,韓寧,李珠燦,郭昊.如何構建運行控制在航班正常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機制[J].民航管理,2018(02):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