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霏霏
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對珠寶設計的最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通過分析和借鑒有關的國際法框架和主要國家立法實踐,最后探討出對珠寶設計保護模式的設想。
關鍵詞:珠寶設計工業品外觀設計實用藝術品專利權著作權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在所有行業中,珠寶行業的知識產權侵權現狀較為嚴重,尤其是珠寶首飾設計,原因主要是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起步較晚,具體制度有待完善,。同時由于珠寶本身的特殊性,如款式變化快、產品生命周期短,使企業對自身珠寶首飾設計的保護意識不強。所以,通過借鑒國外成熟的立法和司法經驗,研究保護珠寶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對于我國珠寶企業正確有效地保護珠寶設計,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二、珠寶設計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
珠寶首飾設計可分為珠寶商業設計和首飾創意設計兩個方向。前者屬于工業產品,可反復批量生產,此類作品是目前珠寶首飾知識產權保護的難點,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其中包含了作為珠寶設計稿的著作權保護和珠寶產品的專利權保護;后者多為表達某種概念,通過獨特材質和純手工制作的藝術作品,往往單獨或成系列存在,但不可復制和大批量生產,因此這類作品相對來說難以被抄襲。在現有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我國將工業品外觀設計納入到專利法中進行保護。工業品外觀設計的性質與發明專利不同,因此其授權標準、侵權判定也理應不同,但我國修訂后施行的《專利法》及其《實施細則》中對此卻沒有明確規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業品外觀設計專利保護模式在理論和實踐中的沖突。
(二)國外珠寶首飾設計知識產權保護研究現狀
國外學術界根據珠寶首飾設計的法律特點,將其界定為外觀設計。但在外觀設計的保護上,各國的做法不盡相同:在美國,外觀設計法只是專利法的一部分,沒有單獨立法。現行美國專利法第 16 章為“外觀設計”,共 3 條。其中規定:“就產品而發明的任何新的原創性的和裝飾性的外觀設計,其發明者可依據本法的規定和要求獲得專利。”另外,在商標法、不公平競爭法及版權法中也有針對外觀設計的保護條款。保護期限是 3 年半、7 年、或 14 年,設有“部分外觀設計保護制度”。
在歐盟國家,珠寶首飾設計等外觀設計是用專門立法來保護。2001 年 12 月歐盟理事會通過了“共同體外觀設計法”。該法將外觀設計分為兩種制度:非注冊制共同體外觀設計和注冊制共同體外觀設計。前者指任何外觀設計自在歐盟公開日起,無須提交任何申請文件或費用,即自動享有 3 年保護期。由于此種保護期較短,因此適合于流行的產品設計。后種必須向 OHIM 或成員國的工業產權局提出注冊申請,經審查合格后,方可獲準注冊。每項注冊制外觀設計的費用為每 5 年保護期 350 歐元。非注冊制外觀設計在公開后 12 個月內可改請為注冊制外觀設計。這使得珠寶首飾設計等外觀設計在歐盟的保護更具可操作性。美國、歐盟、日本等國家經過長期的探
索和實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體系。在立法模式上,美國對外觀設計的保護形成了專利法為主,商標法、版權法為輔的三法并立的保護模式,并有重疊。美國的版權法保護實用成分與藝術成分可以分離的“實用藝術品”。實用成分與藝術成分不能分離的實用藝術作品,如果滿足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條件,可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否則,專利法不保護,同時,版權法也不提供保護。在這一點上與中國的立法情況相似。
(三)嚴格意義上的雙重保護模式
《伯爾尼公約指南》規定珠寶首飾屬于實用藝術品。實用藝術品是指具有實用性、藝術性并符合作品構成要件的智力創作成果。實用藝術品按照實用部分和藝術部分是否可以分離的標準,可以分為以下三類:(1)實用性與藝術性可以分離的,如繪畫作品復制到T恤衫上;(2)實用性與藝術性相對可以分離的實用藝術品(物理上不能分離,但是觀念上可以),如鼻煙壺上的紅樓十二釵,這種實用藝術品的實質是以實用品為媒介,直接在其上面創作的藝術作品;(3)實用性與藝術性絕對不可分離的實用藝術作品。該種實用藝術品考察的是實用部分的形狀設計或該形狀設計和顏色組合是否屬于藝術品。顯然,珠寶設計屬于第三類,因為珠寶設計追求的目的就是通過設計產生的美感激發市場消費,其藝術性與實用性是相互融合的。舉例而言,我們很難界定出“工藝設計鉆石”的實用性與藝術性區分
對于作為第三類實用藝術品的珠寶設計,總體原則應該是,采取專利法和著作權法的雙重保護,但通過著作權法保護時,應當嚴格判斷。
具體而言,珠寶設計只要符合授予外觀設計的條件,就應該授予其申請者外觀設計專利權,通過專利法進行保護。珠寶的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期過后,雖然擁有者不再享有專利權,但由于外觀設計專利權與著作權并不是兩種非此即彼、互不相容的權利,因此只要珠寶設計符合作品的構成要件,其擁有者仍應享有著作權。這種思路也得到了我國法院的認同。
結語
隨著近年來創意產業的大力發展,原創設計已然成為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只有以款式新穎、風格獨特、文化內蘊豐厚的作品,才能增添中國珠寶首飾在世界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管理者、設計師及相關立法機關多方共同加強知識產權在該領域的研究和保護,才能及時制止、制裁侵權行為,通過加強珠寶設計在專利權、著作權等方面的互相滲透的意識,才能從根本上避免設計的模仿和抄襲,并通過優化市場產品細分,奠定中國的珠寶首飾設計行業的良性競爭,并把原創設計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峰。
參考文獻:
[1]Julie P.Tsai.Fashioning Protection: A Note on the Protection of Fashion Designs in theUnited States.2005.9 Lewis & Clark L.Rev.
[2]黃軍輝,丘志力.珠寶首飾設計的法律保護問題探討.寶石和寶石學雜志.2001.3(1).
[3]卜紅梅.外觀設計綜合保護問題初探.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1(2).
[4]宋貽珍.TRIPS 協議與我國外觀設計專利的法律保護.南昌大學學報(人社版).2004.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