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強
摘要:新課改理念全面落實在小學教育領域,對數學課堂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原則,遵循學生的自然成長規律,鼓勵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獨立思考問題,主動投身于知識的海洋,逐步構建起完善的認知體系,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最終實現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目標。巧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效果,一方面能夠去除學生的厭學情緒,打消學生的認知顧慮,促使其階段性成長任務得以優質完成,另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少一些灌輸指導,多一點自主學習,助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成功揭開當代素質教育的嶄新篇章。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優化消化;有效策略;研究
引言:
數學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信息技術組織教學活動,非常符合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同時還能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學習能力的綜合發展,真正達到一舉多得的目的。傳統教學模式大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盲目的參與活動,思維活躍度不足,自學熱情普遍不高。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陳舊落后的教學手段,限制著學生創新思維、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充分活躍,也導致數學教學質量越來越低,教學效果始終不盡人意。要想改善這一弊端現狀,教師就要重新確立教學目標,不斷整合課程資源,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和諧環境,刺激學生的興奮點,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高素質、全能型的優秀人才。
一、創設生活情境,體驗數學本質
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在義務教育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選擇適合學生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濃厚興趣的同時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通過信息技術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即生活”意識,借此取得新課改成效的事半功倍[1]。數學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全局意識,善于尋找契合點,把抽象內容直觀展示在學生眼前,動態教學效果越真實,學生的學習態度越積極,認知水平就越高。如在講解“長度單位”時,我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附帶的電子書包中的工具制作課件,課上給學生出示幾個物體的長度,并展示相關長度的單位,以及它們的換算關系,讓學生對長度單位及換算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我利用多媒體出示操場上的旗桿、學生用的直尺、數學課本等圖片,讓學生結合實際情況說出它們的大概長度或者寬度。通過多媒體展示喚醒學生對生活的回憶,使學生憑借生活閱歷認識到生活中很多的物體是需要用不同的單位來度量的,從而使學生在直觀的事物與抽象的數學知識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聯系,進而直觀揭示出了數學知識的奧秘。
二、拓展學生思維,優化教學效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讓數學知識更加直觀。小學數學的學習很抽象,邏輯性也比較強,如果學生們的思維不夠開闊,很難把數學知識掌握透徹。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還沒有得到完善,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愿意接受直觀的知識,而對于數學這種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只有充分的開拓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如在學習“圓形的面積”的時候,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首先利用網絡中的制圖軟件畫出圓形,然后再把圓形分割成不同的等分,同學們可以通過這個步驟清楚的看到整個圓形不同等份變化的動態過程,讓整個過程更加直觀,同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開展小組討論,活躍整個課堂氣氛。最后通過同學們的相互討論可以推導出圓形的面積公式。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直接,讓學生可以自己推導出圓形的面積,不僅開拓了他們的思維,還能加深他們的記憶,在以后的運用中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三、優化教學模式,落到學生主體
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傳統的板書方式,只能將知識單調地呈現出來,方式較為枯燥乏味,學生們的接受程度較低,他們的主體作用也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優化數學教學模式,化抽象為形象。而相比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信息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將會更強。換言之,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是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手段,讓學生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有效地推動教學活動的開展。如在講解“位置與方向”這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們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我利用了信息技術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幫助他們感受方位。我利用課件給學生們播放了一首兒歌:早晨起來,面朝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東和西是相對的,南和北也是相對的。接下來,我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們模擬了我們學校的示意圖,讓他們自己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對示意圖的觀察,去回答“教學樓朝哪個方向”、“學校大門、食堂大門朝哪個方向”等等,由于信息技術為他們展示出了形象直觀的情境,學生們很快就辨別了方位,對問題進行了解答。除此之外,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我利用信息技術為他們模擬了不同的情境,組織了一次辨別方位的小游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推動了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充分地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優勢,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分析問題、解答問題的活動中,發揮了他們的主體作用,提高了他們學習的效率。
四、突出實用價值,促使自主學習
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置一些具有探究性質的學習主題,調動學生思維,開發解題思路,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2]。如在學習“組合圖形”時,首先教師可以進行拋磚引玉,再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現不規則圖形,然后將這些不規則圖形分割成一個個規則的圖形。當學生看到這些奇妙的變化時,會覺得很有趣,注意力也會集中起來。教師還可以進行圖形拼接比賽,讓學生參與進來,可以組隊,也可以個人。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能力,也能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這樣的一種學習氛圍,將課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結語: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探究數學學科的特點,思考如何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并不斷地優化教學效果,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愛霞.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J].學周刊,2016(33)115-116.
[2]張學君.優質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打造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8)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