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獻軍
摘要: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地推動了傳統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更新,以小學數學教學為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和題海戰術模式下的注重學生考試成績的提升轉變為多樣化教學方式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質培養和情境創設的興趣激發。順應網絡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廣泛的應用開來,通過良好的課堂導入和數學情境的創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課堂作業的布置以及課后的總結和歸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創新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本身的知識理論和習題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和客觀性特點,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在網絡信息化時代到來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大背景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就成為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當高效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教學,創設良好的課堂導入和開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作業設計和課后總結和反思。本文就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進行探究分析。
一、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概述
信息技術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為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通過動態的圖像和音頻視頻將書面文字的知識生動形象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以PPT和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的互動效果,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數學的主要教學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數學知識基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規范的數學解題意識,以及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數學授課,極大地豐富了數學教學資源,并激發了學生的數學探究學習興趣。將文字、圖像、音頻視頻集于一體的優勢使得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生動的形象呈現在學生面前,PPT課件的制作也極大地節省了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極大地提升了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作用,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堂導入環節,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說是成功課堂教學的一半,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做好課堂導入環節,快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微課堂教學奠定基調,從而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氛圍中進行數學授課。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段地球公轉以及自轉的視頻資料,作為課堂教學的開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動態的圖像讓學生真切的感受的時間的流逝以及年、月、日之間的關系和單位換算。即1年等于12個月等于365天等于54周,其中12個月份分為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份則受平年和閏年影響。
(二)通過多媒體創設良好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時期正是學生好奇心旺盛的年齡階段,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注意力分散的問題,很難一直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鑒于此,教師應當運用多媒體技術營造出良好的數學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興趣和熱情,在高效的學習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位置和方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自制的PPT課件,動態的圖像展示學校方向和位置的平面十字坐標系,以學校操場旗桿為中心,建立起學校立體模型,為學生講解東南西北的方向判定以及相對位置的確立,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興趣。在互動教學氛圍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三)借助多媒體進行數學習題訓練布置作業,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作業和習題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多媒體進行習題訓練和作業設計可以有效的節省成本,避免黑板和粉筆組合的時間與精力成本浪費,從而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小數點的移動造成的數值的變化的習題訓練中就可以為學生展示“100”的小數點分別向左和向右移動5個單位出現的數值的變化,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點的相關知識。
此外,在“位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自制的PPT課件中的關于位置的數學習題,以電影院的座位進行位置的習題訓練,電影院共計10排座位,每排6列,對此進行簡單的坐標排序,進行隨機的位置考查,培養學生的方向感和良好的數字排列感,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運用信息技術做好課后總結與評價,鞏固數學教學效果
課后總結與評價分析是數學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對于鞏固教學知識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與運用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數學課后總結和歸納與評價,為數學授課畫上圓滿的句號,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圓”的教學結束后,在多媒體上為學生展示圓的模型圖,圓心、半徑、直徑、圓周率以及圓的面積相關知識,對于圓形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無論是建筑還是手工制品,都體現出了圓結構的穩定性,對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進行總結歸納,促進學生規范知識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相結合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應當不斷完善和改進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教學方式,并加以創新,通過信息技術做好課堂導入和作業設計以及總結反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獨立自主的解題意識,增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敏.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6.
[2]張小敏.信息技術支持的小學數學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08):115-116.
[3]劉文芳.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問題導向式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
[4]李祎,鐘紹春,周拓.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數學智慧教學模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11):12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