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米拉姆
摘要:初中的漢語教學中,受到西藏牧區傳統文化的限制,學生鮮少有機會進行漢語的交流,當地的方言應用率較高,使得學生在接觸漢語時有陌生感,對漢語的理解較為淺顯,漢語是我國的主要溝通語言,且漢語文字是經過千年智慧凝結的產物,漢語的內涵豐富,并非直觀的記憶背誦能夠學好的,西藏牧區的漢語教學目前仍面臨著較多的問題,需要追根究底的探知其教學問題形成的原因,從而提出解決的策略,優化西藏牧區初中漢語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西藏牧區;初中漢語教學;問題;策略
引言:西藏牧區的方言口音較為濃厚,在封閉的環境制約下,學生面對漢語,始終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學習的熱情不高,想要進行漢語的互動還存在較多的困難,教師應結合目前的漢語教學現狀,研究創新漢語的教學策略,逐漸的提高學生的漢語素養。
一、西藏牧區初中漢語教學的問題列舉
1.漢語的認知淺薄
初中生雖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文學知識,但面對漢語的知識內容,還是難以深化的理解,一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只能被動的等待漢語教師進行灌輸,學習的方式也是照本宣科的死記硬背,造成漢語利用不靈活,漢語混淆的諸多問題。
2.漢語的理解錯誤
漢語的表達方式有著百種含義,文字在不同情境中體現的意境不同,漢語博大精深,同一個文字在穿插了不同的字眼或者替換了詞匯后的含義都大相徑庭,使得初中生在面臨漢語時,對漢語的掌握不夠扎實,理解也不夠深入,甚至造成很多誤解。
3.漢語的表達機會少
西藏牧區大多利用當地的民族語言進行溝通,學生在日常中鮮少利用漢語來互動,使得漢語的利用機會少,這樣依賴漢語缺乏表達的空間,學生容易學新忘舊。
二、西藏牧區初中漢語教學的問題的根本原因分析
1.教學的方式單一
教師在傳遞漢語知識時,沒有利用到漢語的多樣化與趣味元素,不僅漢語的知識內容較為枯燥,且學生的學習方式也只有一種,長此以往,無論積淀了多少的文學知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仍舊停滯不前。
2.漢語的講述方式固化
漢語知識可通過不同的方式講解,對于一個詞匯、一個字的含義都應當講述清楚,以后遇到新奇的文字組合,學生也能順利的進行語感的推測,教師直觀的漢語導入,而不結合生活的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很容易出現錯誤的理解。
3.地理環境的封閉
漢語的教學封閉在西藏牧區的狹隘空間中,沒有走進更加廣闊的天地,學生在呆板的課堂上難以漢語的鍛煉機會,學生的漢語口頭表達能力較弱,很快就喪失了漢語的表述信心,使得漢語的表達僅存在短時間的課堂上。
三、改進西藏農牧區初中漢語教學的措施
1.加大教育教學的投入
西藏牧區部分地區的經濟水平較為落后,使得學校的漢語學習設備難以為漢語的教學革新提供支撐,學校應聯系有關部門進行內部的設備重組,同時關注漢語教師的教育變革培訓,導入新鮮的血液,構建較強的師資力量,可定時對教師進行培訓,例如在校園里開設漢語的講座會談,同時更應該鼓勵教師進行漢語創新,對于一些墨守成規的教學方式提出改進策略,邀請漢語的教育專家進行信息的傳輸,通過網絡資源的搜集,整理新型的漢語教學形式,并了解學生的意見,從學生的視角推進漢語的自主啟發。
2.拓展漢語的游戲內容
結合漢語的字詞進行游戲的拓展延伸,例如展開猜謎游戲:“一口吃掉牛尾巴,猜一個字”答案是“告”,組織猜字謎的活動,教師提出:“黃昏前后,猜一個字”,學生通過漢語的聯想猜到“昔”,還可以進行漢語的小組競賽,游戲中小組互相出題,題目為:“偏旁全是三點水的成語”,另一組回答“江河湖海”這樣的漢語教學形式較為趣味化,學生能夠更好的接受漢語,對漢語產生探究欲望,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音樂、美術等形式,在學習漢語時讓學生聽一段漢語的音樂,剪輯一些有趣的漢語素材,選擇一些簡單的繞口令鼓勵學生挑戰自己,通過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漢語求知積極性。
3.參與漢語文化的研究
漢語發展至今留下了很多的寶貴財富,學生對于漢語的理解無外乎枯燥的文字內容,教師可在網絡上搜集一些有關的漢語文化,從不同的漢語書寫手法到漢語文言文白話文的變遷等,讓學生對漢語產生好奇心,并明確漢語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是世界應用較多的一張語言,學習漢語是必要的,通過多媒體打破西藏農牧區的環境限制,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到,自己將來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習漢語是十分必要的,為學生樹立漢語的學習目標,短期內的漢語積累量,與長期的漢語規劃,使得學生的漢語之路有序推進。
4.強化漢語的課堂對話
漢語是口頭的表達形式,主要是通過口語的鍛煉來記憶,而后進行文字的書寫,漢語的課堂上教師一人的獨角戲難以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互動對話,推動學生走上主動的漢語學習舞臺,尤其是課堂上表現不夠積極,課后表達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應在課堂上多提問并多鼓勵,鼓勵學生多說漢語,為學生構建信心。
5.融合民族情境
學生在接觸到漢語時的種種不安,都可以結合當地的民族特色進行改善,學生從熟知的民族情境出發, 對漢語的理解更加深化,也就不會造成混淆了,例如:對于某個詞匯的導入,教師可聯想當地的牧區情境中與之相關的內容,從而讓學生進行虛擬思考,再徐徐的將漢語內容穿插在情境中,以簡化繁的促進學生的深層次理解。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西藏牧區初中漢語教學雖然還存在諸多的不足,但通過系統的漢語變革,教師不斷的推陳出新,相信漢語的教育將會迎來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尼瑪扎西. 西藏農牧區初中漢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 學園教育科研, 2011(19):132-132.
[2]仁青羅布. 西藏農牧區初中漢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5(45).
[3]達珍. 對西藏農牧區中學漢語文教學的分析與探討[J]. 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 2012(39).
[4]任紅艷. 西藏地區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學的策略探討論初中思想品德與漢語教學的有效結合[J]. 新課程中學, 2014(9):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