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海力且木?肉孜
摘要: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時期,對于一個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重要性,但是由于對這種早期教育重要性的過度解讀,當前社會上卻出現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幼兒過早地承受著學習壓力,這樣的問題需要及時進行解決。對此,需要多途徑開發(fā)教育資源,加強部門監(jiān)管,優(yōu)化幼兒教師隊伍建設,還應該做到多方合作,這樣才能逐漸扭轉這個不良問題,讓幼兒更加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真正發(fā)揮出幼兒啟蒙教育的價值。
關鍵詞: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對策
引言:
幼兒教育階段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基礎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意義。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將為我國的中小學校教育和高等教育夯實基礎,奠定根基。但是在長期落后教育觀念的束縛下,幼兒教育呈現出了“小學化”現象,對此我們需要追尋問題的成因和根源,反思問題的原因所在和解決路徑,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科學合理地制定幼兒教學體系,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分析
農村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嚴重,主要表現在國家對教育投資整體不足的情況下,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區(qū)也出現了認為“讀書無用”的投資難現象,經濟問題成了重要的影響因子;在大多數幼兒教育中,家長、幼兒教師、幼兒園管理人員之間存在信任缺失,不能整合資源。
1.課程目標“小學化”
幼兒教育的課程目標,是“幼教工作者對幼兒在一定學習期限內的學習效果的預期”。通過大量的一線調研和問卷發(fā)現,大多數的幼兒園、學前班在辦學規(guī)劃中都沒有具體的、可操作的教學計劃和課程方案。幼兒園長和幼兒教師,對幼兒教育認識模糊,大多數認為幼兒教育就是為了孩子上小學做好準備,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這種認識不自覺地將小學教育作為藍圖加以模仿。
2.課程結構“小學化”
大多數幼兒園沒有文本化的課表安排,基本課程由語言、數學、音樂、美術、體育構成,體育主要為各類游戲,玩具主要是雪花片和一些積木。學前班教育教學大多隨心所欲,課表形同虛設,教師根據教材自行安排課程教學。毫無疑問,根據現有的文件要求,幼兒教育被劃分為健康教育、語言教育、社會教育、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許多幼兒園即便有詳細的課程表,具體教育教學實踐中也常會因為“為小學學習預備”等理由被任意更改。
3.考核評價“小學化”
近些年來,很多民辦幼兒園從最小的托班開始,就要求孩子從數字描紅和拼音描紅開始“動筆”。其他班級班的教室里,孩子們的作業(yè)本更是司空見慣,隨處可見。這也是大多數幼兒園對幼兒的考核依據,并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同時,考試成績也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標準,將考試成績直接與教師的工資掛鉤。考試往往成為證明幼兒園辦學水準的一種方式[1]。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對策和建議
1.多途徑開發(fā)教育資源,注重游戲化教學
要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必須建立優(yōu)質教育資源引入機制,解決優(yōu)質資源匱乏的問題。一方面,作為公益事業(yè)的教育還是需要地方政府專項撥款;另一方面,積極努力通過政府相關的鼓勵政策,吸引其他民間組織、社會團體參與幼教事業(yè)。保證幼兒園有足夠的優(yōu)秀圖書、影音資料、教具、玩具。同時,還要加強監(jiān)管,保證圖書資料發(fā)揮實效[2]。另外,加強對幼師的培訓,強化幼兒園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應當樹立游戲教學的理念,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提高幼兒的認知,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樣才能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fā)展。
2.相關部門要加強監(jiān)管,構建本土化教育模式
加強教育建設與監(jiān)管,避免或減少幼兒教育的“小學化”現象。第一,要理順管理體制,明確幼教管理職責,建立問責機制。特別是作為上級教育管理部門,要對檢查和監(jiān)督有個清醒的認識,他們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盡力避免給幼兒園的正常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帶來不必要的干擾;第二,將幼兒教育從中小學校剝離出來,每個幼兒園都獨立辦園,弱化學校對幼兒園的牽制;第三,各地要依托所在村社,調動村民共同參與幼兒教育,構建本土化的“教研、家庭教育、管理”為一體的學前教育運行模式[3]。
3.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運用新型教育理念
加強幼兒園師資隊伍建設。首先,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思想上要高度重視,通過實地調研,因地制宜地制定支教政策,鼓勵優(yōu)秀專業(yè)幼教老師深入農村幼兒園,扎根幼兒園,服務幼兒園,及時為偏遠幼兒園輸送新鮮血液,帶去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開闊當地幼兒與教師、家長的視野;其次,高師院校要設置五年制幼師班,按比例招收免費定向師范生,要求畢業(yè)后反哺農村教育事業(yè)。與此同時,加大力度重建中等師范學院,把農村地區(qū)師資短缺問題作為重要抓手;最后,要加大投資,盡快改善幼兒教育工作環(huán)境和幼兒教師待遇,著力創(chuàng)造硬件條件,吸引優(yōu)秀畢業(yè)生投身農村幼兒教育。
4.加強幼小銜接研究,多方團結合作
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必須銜接,幼兒教育是小學教育的基礎,如果沒有良好的銜接,容易導致目標、責任不清,邊界模糊,各自為政,這也是導致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幼兒園自身應調整教學內容,確保學生做到“玩中學,學中玩”,提高教育水平,保障幼兒健康成長。要積極組織開展幼兒研討活動,注重幼兒園到小學過渡的課程開發(fā)。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不僅僅是幼兒園的責任,小學學校也應該參與起來,相關主管部門、學校、家長都應當積極共同合作,以最利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為共同目標。幼兒園和小學銜接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應當付諸實踐,在實踐中總結和提高[4]。
結語:
總之,幼兒正處在身心成長的起步階段,幼兒教育承擔著孩子思想啟蒙的任務,應該更加關注的是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這種揠苗助長式的現象,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掠奪了幼兒童年的歡樂。社會、家長和教師都應該深入反思,形成合理,從而為幼兒的學習成長提供更加適宜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陳建雄.幼兒教育防止“小學化”的三個基本認識[J].讀與寫:教育學刊,2016(05):238.
[2]楊波. 淺談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J].才智,2017(02):46.
[3]楊衛(wèi)東.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11):36-37.
[4]杜明娟.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與對策[J].教育(文摘版),2015(09):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