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翠
寫教學后記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過程不可缺少的一個必要環節。教學過程應該包括課前準備設計、課堂講授、以及課后總結和反思等主要環節。很多教師都非常重視課前的準備和設計,以及課堂知識的傳授,能做到課前深思熟慮、精心設計、運籌帷幄,但往往忽視課后教學后記的總結。事實上一節課結束后,當教師平心靜氣地來審視自己原來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實施,對教學效果進行反思和評價時,必然會有新的感受和體會。教師及時地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檢查、完善,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水平,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什么是高中英語教學后記。
實踐證明,任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既有成功的體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無論是經驗還是教訓,對教師來說都是財富,關鍵在于是否作認真的總結,并進行分析研究。寫教學后記就是總結、分析、研究、提高的具體方法。
教學后記或稱教后感,實際上就是回頭看自己的教學過程,上完一課后及時分析總結這一課的成敗得失,并簡明扼要地寫在教案的后面,是教師對自己上完一課之后的回顧和思考,教學后記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教案有機整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實在在的教學研究行為,朝一個方向去研究,就是實實在在的教育科學研究行為。
二、寫高中英語教學后記的策略。
1、重視教材銜接。
在初中階段,英語教學側重句型教學,講簡單的語法,詞匯量要求不多。高中英語教學則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 加強閱讀量,同時,語法知識更復雜、更系統,詞匯量也大大地增多。這些變化對于剛踏入高中大門的學生來說,一時是很難適應的。有些初中時的佼佼者一時適應不過來,成績下滑,學習興趣就逐漸減弱。因此,高一教師一開始就要加大感情投入,給予學生細心的指導,讓他們從思想上、心理上接受新的學習節奏。教師在教學中應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能盡快擺脫困境,適應并喜歡高中英語,以嶄新的面貌,信心十足地投入高中英語的學習中。
高中教材內容豐富,知識容量大,并在初中的基礎上注人了大量的語法點、知識點,使句子結構更為復雜,同時側重提高閱讀能力且加大詞匯量和閱讀材料的份量,加上教師對重難點內容沒有更多的時間強調,對各類題型也不可能全面講細和鞏固強化,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這方面的苗頭,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的教學。
為此,教師要認真學習和比較初高中課程標準和教材,全面了解初高中英語知識體系,找出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區別點和需要鋪路搭橋的知識點,通過摸底了解學生大致水平,利用上半學期的時間從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系統復習,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要結合實例,采取與初中對比的方法,給學生講清高中英語內容體系特點和課堂教學特點,讓學生了解到初中英語與高中英語教學內容、方法及難度差別。在適當的時間可請高年級學生談體會講感受,向學生介紹一些優秀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少走彎路,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
2、創設教學情景。
根據教材中的情境,真實再現于課堂并創造新的懷境,如教“Whats you name? How old are you?”時,情境有“小歌手大賽報到處”、“迷路的小孩子與警察”、“結識新朋友”、“醫生與生病的孩子”、“自我介紹”等等一些語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講臺上鍛煉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如師生早晚問好、道謝、道別等,學生已經習慣用Hello、Good morning、thank you、You are welcome、See you、Good bye……與我交流。這樣就無形中發展學生運用英語交際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3、強化教學效果。
英語教師要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形成自己教學行為原理,促進終身自我發展。還要經常與同事交流、參加集體備課和研討課,以類似的研究強化終身型的學者氣質。另外,為更新自我知識,還要積極地與其它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積極尋求同事的幫助,以教師和學習者的身份繼續發展自己。同時,參與同行教師的教學、歡迎同事以他們的觀察幫助自己做自我評價,或學習其他在教學上富有經驗的教師。從而提倡內部合作與團隊精神,實現跨學科、跨層次教學。
4、關注學生情感。
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有積極的情態,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刻板的情態,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還會影響其它發展,情態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做到:
(1)、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習,盡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關。
5、培養寫作技能。
我們都知道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中,寫作技能是要求較高的一項,它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一種體現,所以,想要提高寫作能力,必須養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為寫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打好基礎。我認為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做到以下幾點很有必要:
(1)、積累短語詞匯。思想的完美表現離不開作為磚石的短語詞匯,所以詞匯的積累必不可少。而且,詞匯教學中,我會運用一些例句讓學生明白,這些短語詞匯在我們的日常交流中是有著具體作用的,他們不是書本上那些獨立的存在。
(2)、背誦每篇閱讀課文中的主旨段落和較多短語句型的段落。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記憶重要短語句型,積累話題寫作的內容,培養語感。
(3)、收集英語寫作各種題材的篇章結構,收集常用的開頭和結尾的優美句型,并背誦佳句甚至佳作。
(4)、課堂教學不是完成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應該是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上升到提高能力的層次。structure的分析,應該注意幾點:主旨大意、主要信息、推理判斷、生詞猜測等。
6、運用媒體教學。
多媒體的教學,應該是常態。我認為,無論怎樣的能力出眾,沒有多媒體的配合,教學都是不能完美的,縱然多媒體不是唯一的,但它是學生所喜歡的,那為什么我們要拒絕?音樂、美圖、視頻、文檔等等,都可以在課件中出現。英語應該借助多媒體地為學生喜聞樂見,最大限度的得到學生的擁護和參與。只要課件的教學思路是清晰地、流暢的、活潑的、有思想的,怎可能不推動課堂的質量?尤其是高三年級,要堅決杜絕幾句話就寫上十分鐘的情況,多媒體的大容量呈現,是其他教學設施所無法企及的。
總之,面對高中英語新課程,我們有過迷茫,但更多的是清醒;有過慌亂,但更多的是沉著;有過猶豫,但更多的是果斷;有過淚水,但更多的是歡笑。只要更新觀念,大膽嘗試,我們堅信,我們的教學道路會越來越寬敞,明天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