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佳
摘要:小學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會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各種各樣、環環相扣的活動。這些活動并不是單純的游戲和步驟,而是學生參與學習和實踐的依托,是擔負著循循誘導、步步鞏固、層層深化、環環落實之任務的教學載體,它們在輕松活潑的韻律中承載著新知學習、鞏固練習、操練實踐、交流運用之重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能否恰當設計與成功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是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的關鍵。而恰當的設計又是成功實施的前提,所以提高小學英語教學效率必須從根本處切入——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英語教學活動中最關鍵的部分之一,是教育教學實施的主要陣地,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主要靠課堂教學來實現。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已成為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如何轉變教育觀念,滲透新課標理念,優化教學結構,把《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滲透到英語課堂教學中,進一步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理所當然地成了我們一線教師必須認真重視積極探索的課題。新的課程呼喚新的教學發展。我們必須立足課堂,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促進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提高;課堂效率;方法
眾所周知,小學生年齡小、活波好動,興趣易激發、易減退,一堂四十分鐘的課,確實很難做到始終如一、高度集中注意力,尤其在課臨近結束時,特別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課堂效率。因此,要想提高英語課堂效率,必須積極營造開放式的教學環境,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才能有力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要使小學生能夠在四十分鐘的時間內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斷變換各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注重課堂教學過程,巧用身體語言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飽滿的熱情執教,激勵學生積極學習;
以多種教學手段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擴大語言的輸入量;
以清晰、準確到位的示范幫助學生理解、模仿、操練和活用語言;
以教學活動的變化為依據,變換自身的角色;
以緊湊合理、過渡自然的教學環節以及科學有序的訓練,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實踐中扎實地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展能力,嘗試成功,樂學會學,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英語作為一種外來語言,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肯定會碰到困難,學生之間也表現出差異。我們要尊重這樣的差異,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心理學家認為:教師的期望與鼓勵對兒童的心理發展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會成為一種外在的行為目標的誘因,喚起學生內心潛在的自我價值和高尚目標的追求。
老師不要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個學生,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發揮他們的優勢,保護激勵學生的一切創造欲和嘗試,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學生。 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教學情境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情境更加準確、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教師親切而自信的目光、期待而專注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縮短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教師熱情洋溢的微笑、友善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直觀、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瀟灑得體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記憶,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去。
學生的英語思維空間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聽說英語,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中作到表情化、動作化。通過老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來演示說明教學內容,即以姿勢說話。如教Listen,我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時做傾聽動作,反復幾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學生便心領神會。同樣,以雙臂合攏輕輕向上抬起,學生便知是whole class齊讀,這樣加大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練習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