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
摘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我國教育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之間在經濟、文化和教育發展發面存在很大差異。少數民族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也備受研究者的關注。筆者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為例,通過觀察和閱讀相關文獻簡述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
關鍵詞: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
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概述
2010年,《教育部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提出“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重中之重”。這標志著我國義務教育進入了均衡發展的階段。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合理性、現實性和緊迫性日益凸顯(阮成武,2013)。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也就是使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在辦學經費投入、硬件設施、師資調配、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等方面大體處于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與義務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礎性相適應,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人人享有公平、公正地接受義務教育權利提供充足的保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內容包括積極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均衡配置辦學資源;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加快推進招生制度改革;保障特殊群體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黨的十八大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我國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是縮小校際差距、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提高教育質量的本質要求。是解決了人人“有學上”之后,逐步解決“上好學”的一項民生工程。是脫貧摘帽的重要考核內容,也是地方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人民群眾對子女接受公平、優質教育的需要。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我國教育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之間在經濟、文化和教育發展發面存在很大差異。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因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備受研究者的關注。筆者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為例,通過觀察和閱讀相關文獻簡述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
二、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概況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東與寧洱縣接壤,南以威遠江和小黑江為界,同思茅區和寧洱縣一水相連;西沿瀾滄江與瀾滄縣及臨滄市的臨翔區、雙江縣隔江相望,北和鎮沅縣相毗鄰??h人民政府駐地威遠鎮,距普洱市130公里、昆明市466公里。全縣國土面積777平方公里,共有6鎮4鄉、141個村(居)民委員會、1997個村(居) 民小組。截止2016年末,全縣總人口達31.14萬人,有常住人口29.84萬人,縣內居住著漢、傣、彝等26個民族,少數民族14.98萬人。景谷屬橫斷山系縱谷區南段無量山脈分支,境內山地、高原、盆地相間分布,是鑲嵌在祖國西南邊陲的一顆綠海明珠。
三、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
(1)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概況
2017學年,全縣有各級各類學校97所。其中,完全中學3所,職業高級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 鄉(鎮)中心學校2所,初級中學6所,小學51所(縣屬小學2所,鎮屬小學8所,村小4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6所(公辦11所,民辦15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成人技術學校5所。全縣義務教育學校64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其中,完全中學初中部3所、初級中學8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初中部1所、小學5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小學部1所。
全縣在職教職工3233人。在校學生45471人,其中職高生350人,高中生3402人,初中生10799人,小學生23373人,在園(班)幼兒7392人,特殊教育學生155人。義務教育階段在職教職工2340人,其中包括小學教職工1511人和初中教職工829人。
全縣中小學學校占地面積115.0291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24.3055萬平方米,體育運動場館面積37.8139萬平方米,綠化面積19.0232萬平方米,有圖書86.1709萬冊,教學使用計算機4413臺。
(2)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要舉措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為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高度重視教育資源配置,在教師招聘和教學設備配備方面給予大力支持。2017年該縣招聘招考了131名教師。同年,縣人民政府投資1600多萬,為學校配備了1080臺計算機,并安裝觸控一體機429臺。該項措施使景谷縣的各級各類學?,F代教育設施設備有了極大改善。
其次,積極調整辦學結構。由于人口城鎮化趨勢的加快,當地縣政府根據人口及生源狀況,調整學校布局。如新建縣第三小學、擴大景谷鎮中心小學辦學規模等。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景谷縣辦學結構不斷趨于完善。
此外,在教育扶貧方面,該縣制定貧困學生幫扶計劃,建立貧困學生、貧困家庭登記制度,對貧困學生、貧困家庭給與一定的資金不住,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對貧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入學、獎勵評優、參加校內外活動等方面,與當地居民子女同等對待。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已經取得有效成就,并在2017年通過了云南省和國家的評估驗收。但受地理、經濟和文化因素的影響,景谷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仍然面臨著一些挑戰。
(3)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面臨的挑戰
教師作為學校中的重要人力資源,對學校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以及整個國家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劉一飛等,2017)。景谷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已經取得輝煌成績,但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還不能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首先,該縣仍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大教師招聘招考力度以解決師資數量不足與學科教師分配不合理的問題。其次,教師業務素質有待提高,應加強教師各級職稱動態管理。此外,在提高教師專業素養方面,還需加強培訓力度,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有效性。
四、結語
西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戰略任務的攻堅重點(楊令平,2012)。本文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為例,簡要概述了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概括及其存在的挑戰。對于西部偏遠地區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的調查有助于了解不同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因此,也才能夠因地制宜,采取恰當的措施推進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
參考文獻:
[1]阮成武,(2013),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政策的演進邏輯與未來走向。教育研究(7),37-45。
[2]劉一飛,劉禮想,刁永鋒,& 李賜平,(2017),義務教育師資協同配置均衡發展研究。教學與管理:理論版(15),38-41。
[3]楊令平,司曉宏,(2012),西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現狀調研報告。教育研究(4),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