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社會經濟日新月異。早在10-20年前,一個社會人如果不經常接觸社會,走出家門,就會和社會脫節,可能溫飽問題都很難解決。而如今隨著信息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技術日漸產業化,對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隨處可見。一個自然人在家里就能通過移動互聯了解天下大事,完成走親訪友,還能解決各種生活所需。所以一種新型的“宅在家里的文化”逐漸興盛起來。
時間進入2017年9月,開始有“00后”的孩子通過高考跨入大學,中國的高等教育即將進入“00后”的學生時代?!?0后”大學生的父母基本上是“70-75后”,他們一般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和孩子一起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而成長,見證了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即使是在一個普通家庭,大多數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一樣都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能熟練操作各種APP,并通過各種APP來為自己尋求生活的便利和精神上的補充。他們深受“宅在家里的文化”影響,對家的依賴性很強,日常活動范圍也較小。
高校即將全面進入“00后”的學生時代,這對于高校管理,特別是對高校公寓管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如何服務好、引導好新時代大學生,將是我們不斷探索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家園式”大學生公寓管理模式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和推行策略來探索高校公寓管理模式。
一、“家園式”大學生公寓的定義、管理模式的原因及重要性
筆者認為“家園式”大學生公寓,就是如家般舒適的居住環境,賓至如歸的服務以及學生發自內心認同感。高校公寓管理模式需要與時俱進。大學生是高等教育的主體,是大學生公寓服務的主要對象。所以我們要轉變工作思路,迎合時代的發展。要變之前將大學生“請出寢室”的傳統思路,到充分了解新時代大學生在發展、教育、服務和其他正向訴求上出現新的需求后,將“活動、服務引進來”。通過在傳統的學生公寓內打造學生休閑活動、課堂延伸、能力培養的新場所,營造“家園式”學生公寓環境,來滿足學生活動、學習、鍛煉等多樣服務。同時,還要通過組織活動在學生公寓內營造寢室“家”文化,“鄰里”文化。引導室友之間相親相愛,互幫互助的精神。
二、目前,學生公寓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1.高校擴招引起的公寓增建,導致宿舍資源的不均衡。
自1999年開始的,基于解決經濟和就業問題,教育部出臺了《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擴大普通高校本??圃盒U猩藬档慕逃母镎?。招生人數的增加第一受影響的就是住宿資源的問題。所以各大高校均有計劃的進行學生公寓建設工程。而不同時期建造的公寓風格均受到當下學生公寓定位的影響,所以不可避免的導致在同一學校內存在住宿條件差異較大的情況。近期建造的學生公寓大多參照新的建設思路,吸收了歐美、香港等地區先進學生公寓建設理念,基本上能為學生提供非常舒心的生活環境。而舊式學生公寓,在建造當時只考慮到學生居住的基本需求,在活動用房和管理用房方面及其欠缺,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的生活和公寓的優質服務造成不便。
2.傳統式公寓管理模式,與學生發展之間存在矛盾。
目前,國內高校公寓管理模式有很多種,但相對都比較傳統。比如由后勤部門管理、由學生管理部門管理或者共管,再比如完全托管第三方物業公司。很多高校一直在探索一種合理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往往會出現當一種模式不能很好運行了,就換一種模式。經常導致管理經驗累積不足,服務同學的過程中有時不能有效或針對性的解決發生的問題。管理僵化和學生發展之間存在矛盾。
3.傳統的公寓學生管理模式,導致無法解決新時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
傳統的公寓學生管理模式,強調老師對學生的管理和學生的服從,往往容易形成“對立面”,雙方喪失彼此信任。老師無法通過融入學生,來有效的引導學生,起到自己的工作職責。學生對公寓認同感低,在找不到能夠提供幫助的渠道時,往往采取極端行為,或激烈應對或完全不管。
三、如何推行“家園式”公寓管理模式的淺見
1.合理規劃,整合資源,打造學生自助服務室滿足學生“家園式”需求。
舊式的學生公寓改造難度尤為巨大,硬件條件的缺失,往往是限制“家園式”公寓建設的第一個大問題。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學校內整體資源整合,在現有的基礎上,對舊式學生公寓進行適當改造。在現今某些大學都有較為成功的案例,比如:在資源允許的情況下,整幢公寓樓內在低樓層騰出2-3間學生寢室,打通整體改造成學生自助服務室,集洗衣、休閑、交流、消費、烹煮等為一體。目前在社會上有較成熟的公司提供打包服務,且學生對此也較為歡迎,經常會在服務室里進行休閑社交、討論學習,舉辦文化沙龍、烹煮活動等。
2.專業物業托管與輔導員駐樓制相結合,打造高品質服務團隊提供“家園式”服務。
大學生公寓有普通住宅公寓的特點,但又有不同。主要是因為是對象特殊。他們是新時代大學生,他們既需要享受到高質量的物業服務,又需要精神的引導和個人的發展。因此,專業物業托管與輔導員駐樓制相結合,既能讓物業公司提供如現代化小區一樣的高質量物業服務,輔導員又能起到引導學生發展的作用。
3.輔導員引導、學生組織自治,師生共建“家園式”公寓。
在公寓內建立集思想教育、學風引導、行為指導、文化建設、生活服務、安全防范六位一體的工作運行機制。駐樓輔導員從服務學生、引導學生角度出發將“家”文化、“鄰里”文化結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學習生活、文體活動、休閑娛樂、管理服務中來。同時讓學生組織積極的參與到公寓管理中,這樣能讓他們認可“主人翁”身份,“公寓是我家,人人都為它”。堅持以生為本,解決學生問題為宗旨,指導學生組織開展各類活動,解決學生們日常遇到的問題,監督同學們的作息時間以及宿舍內部的衛生,維持學生之間的關系等來實現自治。師生共同營造美好的“家園式”公寓。
作者簡介:余家寧,助理研究員,碩士,籍貫:浙江臺州,現住杭州,郵編:31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