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在現代服裝設計發展中,設計師們追求設計感與辨識度。在中國越來越多設計師樂于用民族紋樣來表達本地域的特色。隨著民族風的流行,人們對傳統紋樣的認知也越來越深入,從紋樣的內涵、特征、地域區別等都有越來越深入的需求。中國特色的民族紋樣非常具有標識性和可塑性,能融入多種服裝風格中。國際上許多設計師對民族紋樣從配色、造型等方面進行再次創作,迸發出多種多樣的火花。本論文針對中國民族紋樣的應用展開探討,舉例幾個民族紋樣應用案例展開分析研究。分析其色彩特點、圖案造型特點、地域風格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如何在當今服裝設計中應用與表達。對未來民族紋樣在服裝上的應用與發展進行規劃,本文對其具有一定的設計指導。
關鍵詞:民族紋樣; 服裝設計;應用
1、民族紋樣的起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地域遼闊,是許多民族構成的大家庭。正因不同的地貌,不同的文化,孕育了豐富多彩的民族紋樣。少數民族的服飾紋樣大多來源于客觀事物的原型,是從一種或幾種基礎紋樣進而變化、推移、拓充形成多種紋樣。所以每一個民族紋樣都受地理環境的影響,而每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各自不同從而每個地區的民族紋樣都別具一格,擁有著當地特有的樣式造型。
2、民族紋樣的特點
不同地區的民族紋樣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每個民族的經典紋樣有著在這個民族中流傳下來的理由。這些理由就是民族文化與宗教崇拜,每個民族因其不同的民族歷史,有著不同的民族文化,在紋樣演變中民族文化滲入民族紋樣中,推動圖形的演變形成了民族紋樣特有的風格。這種風格與現代紋樣不同,是經過了一代代人們傳承下來的,民族中最為其民族人們所認同的審美風格。
2.1色彩差異
民族紋樣色彩因各地風俗不同產生了多種多樣的配色,有艷麗的配色,有淡雅的配色,也有低調深沉的配色。就苗族紋樣來說,松桃地區以花、鳥、蟲、魚為主,喜歡用粉紅、翠藍、紫等色,較為素凈。黔東南多以龍、魚、蝴蝶、石榴為圖案,喜歡紅、藍、粉紅、紫等顏色。黔中地帶喜歡用長條、長方、斜線等組成幾何圖案,喜歡大紅、大綠、滌藍等顏色。同是苗族,但所處地域不同就會產生顏色審美方面的差異,這也是民族紋樣特點之一。
2.2紋樣造型
民族紋樣的造型演變過程中,民族紋樣經過許多傳承與創新造型愈來愈精致繁富,將圖形疊加再重復構造是民族紋樣的特點。就土家族的西蘭卡普紋樣來說,西蘭卡普紋樣涉及土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飛蟲鳥獸到山水風光,從吉祥文字到民間故事。這些紋樣造型都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用大面積的幾何圖形,多以三角形、四方形、六邊形等幾何圖形構成。在主紋樣周圍喜愛墜上“卐”型紋樣。“卐”型紋樣是土家族人們信奉道教的縮影。民族紋樣的造型特點在于與其民族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息息相關。
3、民族紋樣在服飾上的表達
民族紋樣大多精致而繁復,這些與當下快節奏的都市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當今城市生活對大多圖案語言的要求都是簡潔易懂,讓人們一眼就知道圖案表達的是什么。我們在運用民族紋樣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民族紋樣如何銜接到當代服裝紋樣上。將原有繁復的圖案進行研究提煉,盡可能找出最想表達的部分,弱化一些次要部分,讓當代人們能較快知道紋樣表達的內容。民族紋樣大多貼近自然親近生活,將其與現代服飾紋樣結合能表達出對生活的熱愛,對大自然的美好向往,將民族圖案有機的與服飾結合,可以達到一個非常理想的設計效果。
3.1傳統配色在服裝圖案上的搭配
在中國大部分民族紋樣喜愛使用高純度的色彩,產生畫面鮮明對比的效果,按照各個色彩比例多少使各個顏色看上去艷麗而和諧。在當下設計師可將這些高純度色彩結合配色法則重新搭配。如:統一法、襯托法、呼應法、點綴法、緩沖法、分塊法、銜接法等。利用這些方法大膽的將純度高的色彩應用于時裝中,使服裝不再單調,打破沉悶的配色。如大面積的使用這些傳統民族配色,也可降低其飽和度,達到高級灰的效果,使民族配色更加低調,同時當下人們也更好的接受。
3.2紋樣造型在服裝圖案上的改良
民族紋樣在造型上豐富多彩,有西蘭卡普這樣幾何形居多的,也有苗族紋樣線條勾勒的。但大部分民族紋樣都突出其主體,配飾紋樣則會反復重復。設計師在日常應用這些圖案時,可提取所符合自己設計理念的圖形即可,萬不可全盤搬用。提取其中幾個重要的元素,將其重新拆分再組合。也可提取其中少量的元素,與現代紋樣結合。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圖案的夸張變形是否得當,元素搭配是否合理,學會自然的將民族紋樣與現代紋樣結合。
4、民族紋樣在服裝圖案上的具體應用實例
上述一些方法在具體創作過程中,有許多設計師將其在具體創作中發揮出來,通過這些具體例子也可看出民族紋樣在當代的可行性與市場。設計師將民族紋樣滲入進設計作品中,讓中西方文化更好的相互交流影響。將許多國外人們還未發現的美好紋樣帶入他們的視野,同時通過紋樣表達出民族文化內涵。
4.1郭培“龍袍”創作實例
中國設計師郭培在2008年設計的一款皇后服。服裝中的紋樣采用了大量的卷草紋與改良的鳳紋結合。在配色方面大膽的使用了高純度的的明黃色,工藝方面使用了精致的刺繡工藝在充滿光澤的緞面布料上進行圖案刺繡。與傳統服飾不同的是郭培將圖案重新拆分重新搭配構圖,加上大面積的絨毛做為裝飾搭配,將傳統的民族圖案與現代時尚的審美結合。在美國大都會“中國:鏡花水月”展覽上,著名歌星蕾哈娜展示其服裝,使中西方文化魅力碰撞出了火花,也獲得許多國內外人士好評。
5、民族紋樣在服裝上的發展趨勢
民族紋樣作為人類生活的縮影,經過千年的沉淀與積累給當代人們留下了許多發展創作的空間。在當代民族紋樣將扮演著重要角色,具有特色的服裝產品更是使人們耳目一新,如何準確運用民族紋樣這是需要設計師們思考和研究的方向。要將民族文化更深層次的融入紋樣中,打造具有文化內涵的設計作品,又不乏現代時尚氣息。使民族文化面向大眾走向世界,推動現代服飾設計引領當代潮流。
參考文獻:
[1]樓醒秋.淺析民族圖案的來源及發展.[J]時代經貿出版(2012.3)
[2]唐利.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與傳承[J]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3]張星.服裝流行與設計[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
[4]陳國強.傳統龍鳳紋樣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J].山東紡織科技(2014.6)
[5]趙青.關于現代服裝設計中中國傳統顏色的應用探討[J]. 才智.(2015.)
[6]唐海洋.對民族元素在服裝創新設計中應用方法的研究.[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2014.2)
[7]張鑫.漢民族傳統服飾面料色彩在當代服裝設計中的創新表現[J].沈陽師范大學(2014.5)
[8]劉璐.民族服飾文化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及案例分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5.10)
[9]汪玥.傳統工藝美術中吉祥圖案的文化寓意[J].企業導報.(2013.2)
[10]李冰.張茜倫.民族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表達[J].理論觀察123期(2016)
作者簡介:張俊帥(1992.5-),男,滿族, 籍貫:遼寧本溪人,大連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美術學,研究方向:環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