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景山水畫作為四時山水的一部分一直都是畫家們一個重要的表現題材。對比春季、夏季、秋季它又具有蕭索、荒寒的獨特意境,是眾多山水畫題材中比較特殊的存在,從古至今都有大批描繪雪景的經典作品。雪景山水盛于唐宋,后來因為畫家興趣的轉變而式微,近現代雪景繪畫在傳統的基礎上發展出不同的風格,成為各大畫展的寵兒。
關鍵詞:雪景山水;發展;經典作品
相傳東晉顧愷之曾作《雪霽望五老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早描繪雪景的記載,只是這幅作品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之中。后有唐王維《雪溪圖》被推倒一個之高無上的地位,雪景山水在唐宋時期走過它最燦爛的時代,到了元、明、清時期,文人畫成為主流,以前流行的“精謹妍麗”繪畫風格被貶為北宗,再加上繪畫材料的轉變,使得雪景山水這一題材逐漸式微,然而到近現代,因為西方繪畫的影響,雪景山水又作為一個特殊的題材重新獲得關注,甚至產生眾多流派。探討雪景山水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微縮的繪畫發展史。
一、唐宋時期
唐五代尤其到宋山因為受到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影響,人們的審美風格漸漸發生了變化,繪畫風格從青綠山水慢慢過渡到水墨山水上,也就是用墨為主,用色為輔。從雪景山水畫中可以看出,唐宋時期的畫家在雪景繪畫上顏色只是作為輔助,比如唐代的趙干所作的《江行初雪圖》是在墨色繪制的基礎上用白色“彈”在畫面上,以追求天空飄著小雪的效果。還有南宋夏圭的《雪堂客話圖》也只是用白色提點樹枝和苔點的部位,以表現雪落枝椏的效果。而大部分畫家的雪景作品都是采取留白的方式處理雪和景物的關系。
1.王維和《雪溪圖》
蘇軾評價王維的畫說宋蘇東坡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謂“古來畫師非俗士,妙想實與詩同出。”說明王維在繪畫方面的成就是不次于他在是個上的成就的,現在傳為王維作品的基本都被證明是后世臨摹或者根本是偽作,只有這幅《雪溪圖》據考證是最符合王維筆意的。
王維篤信佛教,他常常喜歡在畫之中充滿空、寂、靜、無、清、淡的禪理,這種思維反映到畫面中,就決定了色彩在他 畫中一定是次要的地位,用簡單的的墨色來表現畫面,即為王維提倡的“水墨至上”。
在畫中,采用破墨法的方式一改前人鉤斫畫法,畫面描繪了小橋,房屋,小船,等物象,表現雪的部分主要是采用留白的手法,在對雪的刻畫上更注重描繪的是黑與白的二維關系,前景的白和中景的黑和遠景的白形成對比,前景橋下的陰影和中景小船白色的頂棚,遠景的天空又中和了黑白的對比,使畫面更富有節奏感。唐代繪畫以設色的風格為主,王維的畫風是一種“非主流”的個人風格,但是在后世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的時候被推為南宗之祖,說明在此時,所謂的文人畫繪畫風格已經有了一些初試的萌芽。
2、范寬和《雪景寒林圖》
《圣朝名畫評》中記載,范寬的山水畫“初學李成筆,雖得精妙,尚出其下,遂對景造意,不取繁飾,寫山真骨,自為一家”是說范寬剛開始的時候學習的是李成的繪畫風格,后來有了自己的理解,開始自成一家。說明范寬在繪畫上的造詣是非同一般的。
《雪景寒林圖》為絹本設色,墨色為主,對雪的表現主要是以留白的手法為主,山脊,平坡的部分不施墨色,以表達雪意。與前朝繪畫不同,宋代的筆墨技法已經十分完備,各種皴法層出不窮,范寬慣用的雨點皴在這張畫中體現的十分明顯。在構圖方面宋人將散點透視發揮到極致,即“移步換景”“步移景移”。這樣的手法用在描繪雪景的
畫面中,更能營造出清寂的氛圍,更能達到“空”的境界。
北宋時期,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在北方,身處在這樣的自然中,雪景山水是繞不過去的話題,因此在這一時期出現很多優秀的雪景山水作品。另一方面,宋代的文人畫家開始注重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探尋,雪景山水表現出的“萬籟俱寂”的精神內核,或許更接近畫家心中的理想境界,因此才使得這一題材倍受歡迎。
二、元明清時期
元代的統治階級是蒙古貴族,而南宋的移民被稱為“南人”被列為社會的最底層,文人們在新政權下沒有一展才華的機會,于是寄情山水之間。原本“業余”的文人進入了繪畫領域,他們的目的不像以前的宮廷畫師是為了謀生而畫畫,而是表達自己的內心的苦悶,也因此書法用筆首次提出,繪畫的審美發生重大變革。在這種背景下,雪景繪畫也跟著發生轉變。此后明朝戴進的《雪景山水圖》還有清代善畫雪景的王翚。他們都在這一審美框架下,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作品。
1、黃公望和《九峰雪霽圖》
由蒙古族統治的元代,文人的地位發生巨大變化,失意的文人無處發泄,只有將經歷轉移到繪畫,和文化研究中去,因此注重抒發胸中意氣的文人畫興起,注重“寫實”的宮廷畫式微。再加上造紙業的興盛,紙本繪畫成為主流,這些都使雪景繪畫的風格較前代有很大程度的轉變。直接影響到明清時期的雪景山水畫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代黃公望的《九峰雪霽圖》
《九峰雪霽圖》為黃公望81 高齡之作,以水墨寫意畫出了江南松江一帶的九座道教名山,時稱“九峰”。畫中用淡淡的墨色勾出山石的輪廓,以稍重的墨色強調重點部位,再用深淺不一的墨色描繪山石的結構。最后以墨色鋪滿河水和天際,突出雪意。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出這一時期雪景山水繪畫的風格已經發生了改變,實現了從“寫實”到“寫意”的變化。另外由于文人進入繪畫領域,書法的用筆也開始和繪畫結合起來,甚至成為繪畫審美的一個重要準則。
這樣的繪畫風格,一直影響了后世的雪景繪畫,比較著名的明代的戴進所作《雪景山水圖》和清代王翚的《雪景山水圖》其審美取向沒有發生大的偏離。
三、近現代
1、陳侃大和霧凇冰雪畫
近現代的雪景山水發展出不同的流派和風格,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陳侃大提出的“霧凇冰雪畫”的感念,陳侃大生活在東北地區,氣候寒冷,霧凇等景觀很常見。通過墨色的渲染,突破傳統的“留白”法,以白粉“彈雪”或是“潑雪”營造出東北地區冬季時,大雪鋪天蓋地,浩浩蕩蕩的景象,是一種大寫意的表現形式。在他的作品中,雪景不再是用意烘托幽靜氛圍的載體,而是最主要的表現對象。各種創新技法都是用來突出雪的明暗,和氣勢。和傳統繪畫形式相比,是一個巨大的飛越。
小結:通過上述淺析我們可以知道,雪景山水的發展基本遵循山水畫風格發展變化的軌跡,可是又因為其題材的特殊性,有一些獨有的特點和魅力。尤其近現代雪景山水畫,受到西方繪畫的影響,各式各樣繪畫工具的廣泛應用,使得繪畫風格更多樣,效果更驚艷。這一繪畫題材不應該淡出人們的視野,而應該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
參考文獻:
[1]周尤美 淺談水墨雪景山水畫的發展 美術教育研究
[2]桂子馨 “水暈墨章,天水一朝”——北宋雪景山水畫芻議
[3]張路平 雷濤 論元代科舉制度對黃公望生平及繪畫風格的影響——以《九峰雪霽圖》為例
作者簡介:軒藝琦,(1993-),女,漢族,籍貫河南平頂山,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中國畫,研究方向: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