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祥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形式。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重新審視我們的課堂,發現有些課堂在不知不覺問步入了繁瑣、臃腫、復雜和形式主義的誤區。面對人才培養的新需求和改革進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我們嘗試著對現行課堂進行創造性改革,力圖建構新型的課堂型態“簡明靈動型課堂”。
“簡明靈動型課堂”的內涵
概念界定簡明,即簡約、明了,表現在教學層次上是簡潔、清晰,不拖泥帶水,不牽枝帶葉;體現在教學內容上是豐富與深刻,即突出重點,文約義豐;體現在教學流程上,就是快速推進,直插核心,在最寶貴的時間內,解決最有價值的問題。靈動,即教學方法靈活,把教材用活,把學生教活。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多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堅持啟發式,引導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動眼,讓教學充滿生命活力,在師生、生生互動對話中,形成思維的短兵相接,智慧的碰接與爆炸,實現知識的創新與升華。
“簡明靈動型課堂”的特質①教學目標簡明: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能面面俱到、全面開花,標準也不宜定得太高;因為過多了來不及實現,過高了則夠不著,也無法實現;教師要熟知課程總目標,牢記學段具體目標,精心設計課時目標,既要考慮到目標的三個維度,又要考慮到讓學生得到什么,做到實實在在,可以達成。②教學內容簡約:對于一堂課而言,教師要做的是把復雜的內容變得簡約,做到深入淺出,即深入研讀教材并合理取舍、整合教材;同時,要能抓住重點,精選素材,不把非學科教學內容或非學科重點的東西放在課堂,做到簡單教、輕松學。③教學環節簡化:即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師生的每一次互動,都直指目標、直奔主題;做到突出重點,把握關鍵,不繞彎子;因為花樣越多,頭緒就會越復雜,結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學生迷迷糊糊;只有環節簡化了,課堂才能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與權力,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理解到內化,最后學會表達運用。④教學方法簡便: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并不是方法越多越好,或者說越新越好;我們要依據學生這一主體,采取最簡便有效的方法,不刻意追求新意、華麗,做到褪盡修飾,回歸常態。⑤教學手段簡單:教師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學習、訓練;但教學手段的選擇要圍繞完成教學目標而確定,越簡單方便,可操作性越強越好;不追求過多的趕先進或超現代化的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刺激,倡導讓傳統的教學掛圖、小黑板、單詞卡、生字卡、口算卡等常規教具回歸課堂。
“簡明靈動型”的課堂,就是教學目標簡明、教學內容簡約、教學環節簡化、教學方法簡便、教學手段簡單的課堂。它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呵護自尊、培育自信、激勵自強為目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與鼓勵下,滿懷興趣和探究熱情,主動參與智慧性、挑戰性的學習活動。
“簡明靈動型課堂”的實踐
加強理論學習,確立應有觀念思想是行動的向導。由于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要讓全體教師拋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接受新的課程理念,需要耐心細致的學習和潤物無聲的引導。為此,學校的校本培訓立足本校實際,融學習、研究、實踐為一體,適時對教師進行通識培訓,組織教師觀摩課例、聆聽講座等。在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讀好三類書:一是文學經典,提升教師作為文化人的氣質;二是教育專著,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三是閱讀教科書,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為了將讀書活動落到實處,學校成立了“心靈相約”書友會,定期開展“書香教師”評選和讀書征文活動。為豐富教師的學習資源,學校開通了校園網,引導教師在網上學習、研討;學校通過校刊《心耕》設置課改專版,及時發表課改最新動態,刊登學習心得、優秀論文、教學設計與反思,使優秀的教育教學成果得到傳播、共享。這些舉措對課題研究起到了較好的導向作用,保證了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
從備課入手,變“教學案”為“導學案”備課應當從加工重組教材、拓展延伸教材、活化教材內容、合理舍棄教材內容四個方面考慮,從改變教案書寫形式入手,變“教學案”為“導學案”。“導學案”包括內容預設、預設可能、導學策略三欄。其中,“內容預設”的主要任務是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摸清新舊知識的鏈接點,設計教學程序,呈現的是教材專家的思維活動及教師對教材的二度開發與創造;“預設可能”是弄清學生的認知起點(已經知道了什么),分析學生的思維走向,即對學生們會怎樣學有所預見;“導學策略”是相應的學習方式設計與教法選擇,呈現的是教師自身的思維活動,即教師如何利用教材架起學生與專家的思維活動的橋梁。這三欄相互銜接,呈層遞關系,形成一體;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和憑借,后者是前者的生發和應對。
立足課堂,開展多層次的研究活動用行動研究法,開展“一課”三上、同課異構活動,并在活動中注意加強不同設計方式的對比,總結規律性的做法;深化“一課三上”與“問題研究”,實現“問題研究校本化、實踐反思專題化、同伴互助個性化”,通過互動增強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對話,使學校的數學研究氛圍發生根本改變。
喧鬧之后是回歸,豪華落盡見真淳。在新課程改革進程中,我們應以數學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支撐點,賦予傳統教學以新的活力,還學生一個現實的、簡約的數學生活,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這才是數學教學的永恒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