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平
當今正處于信息時代,知識急劇增長,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社會,不同方面不同方式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對傳統學校教育的沖擊不言而喻。在此時代背景下,校園不再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學生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的信息傳播,接受著不可忽視的教育與影響。尤其是對當前“大語文”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影響重大,使得我們不得不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從傳統語文關注“教”到現代語文引導“學”,讓學生主動自主學習,這是一個巨大的“質”的轉變。如何利用好“信息”有效地為語文教與學服務,這是一個需要教師長期思考、不斷尋求更恰當解決辦法的問題。
開闊視野,激發興趣
信息時代的教學,教師的主導地位要加強,如果缺少了教師的把關與導航,學生就很容易在龐雜的信息里迷失方向,漫無目的地游逛。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落實,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系到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教師對學生有一個科學、正確而得法的引導,這是關鍵。引導學習分辨信息是非的能力,自覺抵制有害信息;培養學習自主積累信息的習慣,學會對信息的處理加工;引導學生恰當地利用信息為學習服務……這些都需要語文教師認真做。
語文學科的包容性很大,綜合性很強,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對信息進行分析和化用,說到底是一種語文能力,這包括讀、思和寫。語文學習的內容包羅萬象,教師應善于從課內引到課外,打通課內外的通道。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入新穎有趣的素材、觀點、方法,創設激發學生思維的情境,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和思考視域,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和思考積極性。正如宋代理學家程頤說過:“教學未見其趣,必不樂學。”當一個學生有了愉悅的感受時,他對于事物的接受也是最積極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盡量使用能引起學生愉快體驗的方式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如在指導學生《感動》的命題作文時,教師從學生生活、學校生活到社會生活,由大到小切入,由小到大引導,全方位多角度訓練學生。先列舉科學家(霍金)、文學家(史鐵生)、青少年(張悉妮)方面的感動事跡,用多媒體方式呈現,從視聽畫面上吸引學生;接著觀看幾個2014年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從內容上打動學生;最后用活生生的例子(啟東合作中學無臂學生劉凱健)來感染學生。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感動點,教師可舉例大的事跡,如“中國神舟飛船太空畫面”;也可舉例小的事跡,如“生活中的親情感動”,讓學生述說所見所聞所感。平日經常開展語文活動,如清明掃墓、參觀科技館、中秋賞月吟詩、國慶旅游故事,校園小記者采訪,讓學生接受一些異于課堂的多樣化信息,養成主動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綜合提高語文能力。
提高能力,處理信息
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須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按照這樣的思路,教師要注重培養語文素養,提高語文能力,做到“放”與“收”的結合。一方面,放任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大量閱讀優秀文章,觀看優秀影視,在積累的基礎上積極思考而有所感悟。搜索、篩選、分析、加工、整合信息,是一個現代人必須具備的素質。對信息的處理就集中體現了語文能力。比如現代文閱讀理解、材料作文分析、圖文轉換,就是對信息的處理和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在課堂上進行“收”的訓練,重在方法引導。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和能力方法點,通過典型例題示范引導,精題精做精講,螺旋式提升信息反應能力。比如評價一個人物,首先引導學生分析人物,搜索那個人的相關信息(人物描寫、做過的事,環境烘托、作者自評以及他人的評價),篩選出有用的信息,進行分析、概括、提煉、綜合那個人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等,然后根據這個人物的社會意義對其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再如漫畫作文,先要把握漫畫上的人、物、文字等信息,然后分析漫畫寓意,多角度思考,最后確立作文主題。創造運用,獲得快感
大家知道,信息、知識只有創造性地運用才能內化,只有學生學得有趣,學有所成,有充分的體驗樂趣,才能獲得成功后的快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自主、合作、探究應是學生學習的主旋律。首先要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精神;其次要重視積累,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未知世界,教師要引導學生向社會學習,向生活學習,創新性學習,做個用“腦”人,做個有“心”人;最后要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創造設計,譬如有個好點子,做篇好作文,想到好辦法等。比如讓學生能寫一篇關于家鄉的作文,如果僅僅停留在家鄉對自己的重要性上面是不行的,可以遷移我國著名作家韓少功先生在散文《我心歸去》中作者對自己家鄉的真實描述,反而更愛那個貧瘠而臟亂的家鄉,做到融會貫通,學以致用。再如學生進行創新作文投稿后的成功發表,其快感其效果遠超老師在課堂上的講授引導。
結束語
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人,學習的主動權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和引導,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提供更多獲取知識的信息,通過分析、討論、探究,引導學生利用信息和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