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霞
摘要: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詩圣杜甫寓居成都時的居所,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跡地。作為年觀眾量達百萬余人次的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志愿者是其中一抹亮色,在各類社會教育活動中是有效的人力資源補充和生動的宣傳媒介。本文結合從事博物館志愿工作的實踐,試梳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2018年社會志愿者招募工作情況,探索形成完整的招募-培訓-考核機制,讓志愿者在潤物無聲中傳播與傳承文化遺產。
關鍵詞:志愿者招募文化遺產
博物館志愿者通常是指不計報酬,根據博物館的實際需要和他們自身的特殊興趣和專門技能,自愿參加博物館的工作,主動為博物館提供服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支持,并使自身某方面的價值得以實現的社會個體或群體[1]。志愿者搭建起博物館與公眾的溝通橋梁,使博物館與社會、公眾間的交流變得更加親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作為年觀眾量達百萬余人次的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志愿者是其中一抹亮色,在每年百余場的各類社會教育活動中是有效的人力資源補充和生動的宣傳媒介。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化、制度化、常態化,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每年開展志愿者招募3至5次,補充志愿者力量,維系志愿者團隊運行。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的志愿者隊伍按人員構成類型劃分為員工志愿者(由博物館一線員工為主,在志愿服務站點開展義務咨詢、便民利民志愿服務等)、小小講解員(以小學生、初中生為主,在博物館展廳內開展義務講解服務)、高校志愿者(以四川成都各高校在校大學生為主,協助開展博物館社會教育活動、提供文明勸導、義務講解等志愿服務)和社會志愿者四種類型。本文結合筆者從事博物館志愿工作的實踐,借梳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2018年社會志愿者招募工作情況,主要側重探索社會志愿者招募-培訓-考核機制,培養志愿者在潤物無聲中傳播與傳承文化遺產。
一、限定招募條件,創新招募形式,吸引報名人員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的社會志愿者招募采取“崗位自選-崗前培訓-考核認定”的流程,既能滿足志愿者發揮個人專長的心愿,又能現場教學示范,幫助志愿者以更專業的水平提供志愿服務。2018年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第三年招募社會志愿者,區別于現有志愿者團隊中的員工志愿者、小小講解員、高校志愿者、“草堂一課”講師志愿者,社會志愿者更傾向于招募“有愛心、有時間、有技能”的“三有”人士。
社會志愿者招募令文字中招募條件明確寫出:“有愛心”指的“熱心公益,自愿義務為公眾服務,具有團隊精神”“熱愛文博事業”;“有時間”指的是“年齡在20-65周歲,身心健康”“可自由支配時間充裕,每月至少參加1次志愿活動,服務期限以一年為周期”;“有技能”指的是“達到崗位技能要求”“遵守館內各項規章制度,并積極參與志愿者培訓及活動”“按要求參加博物館組織的培訓與考核,考核合格后成為正式志愿者”。按照技能需求,影像組、講解組、宣傳組、服務組等四個組的具體細則也有單列,如每次服務提供不低于5張優質作品,全年提供不低于200張圖片資料等具體的量化條件,或是有新媒體運營經驗等資歷要求。符合招募條件的志愿者既能補充博物館人才需求,也能實在自我價值。
往年宣傳志愿者招募方式較為傳統,形式為博物館外擺放宣傳架宣傳、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宣傳、現場手填報名表等。區別于往年的形式,招募令今年首次在“問卷星”軟件制作,利用官方微信發布,操作簡便。通過一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或者點開網絡鏈接,就可以進入報名表頁面,一分鐘之內就能填寫提交,大大節約了報名者的時間,縮短了報名者與博物館的距離。招募令一經發布,在網絡平臺迅速傳播,短短數天收到了140余份報名自薦表。數量同2017年開展社會志愿者招募收到的有效報名表相比翻了兩番。從人員結構來看,報名人員來自各行各業,有在校學生、律師、教授、全職媽媽、出租車司機、退休工人……呈現高學歷和多學科背景的趨勢。
在設置的四個組別中,講解組是最熱門的崗位,占了報名人員的一半,其次分別是服務組、影像組和宣傳組。筆者針對報名人員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問及報名草堂志愿者的原因,94.64%的報名者說“草堂文化底蘊深厚,可以充實自己學識”,83.33%的報名者選擇了“草堂公益平臺,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在對志愿者動機進行調研時不難發現,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作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平臺是吸引報名者的最大亮點。
二、從崗前培訓到考核認定,從奠定基礎到選拔上崗
“兵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打造一支優秀的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志愿者培訓工作尤為關鍵。“崗前培訓”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志愿工作的一大特色,即為志愿者上崗前的一系列基礎知識培訓,連貫集中地一氣呵成。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結合自身特點,精心策劃組織的課程套餐,包含了杜甫草堂博物館概況、志愿者章程及管理細則解讀、楹聯知識、三國文化、成都通史等內容,分別邀請了文博系統資深講解人員授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通過一系列崗前培訓,讓志愿者對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有清晰的認識,消除對博物館的陌生感,順利走向志愿者崗位。
在培訓結束后,還有專業技能考核。2018年的“考核認定”環節安排在“文化與自然遺產日”當天進行,結合當天的主題活動,根據不同崗位志愿者的崗位要求,制定考試題目,讓志愿者們深度參與博物館工作,了解工作常態。比如,影像組要求為拍攝活動當天的人物照、景物照、攝影見解,宣傳組要求為活動撰寫活動宣傳案、新聞稿,講解組要求試講部分展廳,服務組要求為活動提供協助,演練服務狀態等。博物館工作人員篩選報名信息,核算崗前培訓出勤率,特邀行業專家綜合志愿熱情、服務時間、專業技能、現場表現等因素進行考量,最終公平公正公開評選出新晉志愿者。
三、結語
通過考核的志愿者將成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志愿團隊的新生力量,在詩圣故居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用服務詮釋“潤物細無聲”的詩圣情懷,用行動傳播與傳承文化遺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的社會志愿者招募采用的“崗位自選-崗前培訓-考核認定”流程,既能為博物館招募到一批流失率較低的志愿者,為博物館工作注入新鮮血液,促進博物館事業發展,也能為志愿者提供個人社會教育平臺,提升個人文化素養,促進志愿者個人成長。
參考文獻:
[1]樓航燕:《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青年與社會》,2013年第1期,第203-2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