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醫院,南京 210016)
在新醫改背景下,高校醫院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或參照社區衛生服務的模式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高校醫院轉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發揮醫生群體的作用,提高醫院內在的發展動力,即如何解決或改善高校醫院醫生的職業倦怠情況就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作為非營利機構,高校醫院的創收形式少,無論是投資建設、人員工資還是引進設備,基本都是由學校內部承擔。高校醫院的定位是服務校內師生、職工,服務面窄,范圍有限;同時,由于服務對象中年輕學生占絕大多數,涉及病種較少,病情程度較輕,相關的醫療設備也比較落后。由于高校的主要任務是教學,校醫院作為學校的附屬機構,很難受到重視,致使校醫院的定位往往很尷尬。高校醫院人員的人事編制在學校,但考評要和其他的社會醫療機構一起評,高校醫院醫生顯然沒有辦法和大醫院的醫生相比[2]。在這種“尷尬”處境下,很多醫生都不愿意來高校醫院,而高校醫院醫生群體也很容易產生工作積極性不高,只滿足于完成本職工作而缺少改革創新的動力,對醫院發展漠不關心等職業倦怠現象。
本文針對新醫改背景下,對高校醫院向社會化轉型過程中醫生職業倦怠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對N大學校醫院醫生的職業倦怠情況進行調研,并用統計分析的方法對調查問卷及訪談采集的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從而提出應該更加重視改善高校醫生職業倦怠的情況。
針對N大學校醫院醫生情況設計調查問卷,采用Maslach職業倦怠調查普適量表,問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調查者的基本信息調查,第二部分主要是針對調查的醫生得到的相關職業倦怠的問題結果,包括三個內容維度,心理情緒的波動和對待工作的態度以及自身的成就感,然后每個維度下分4—6個詳細問題。針對調查的對象共發出調查問卷60份,其中有效54份,有效率為90%。統計采用SPSS 16.0軟件計算,方差分析、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性分析等顯著性差異為P<0.05。受訪者的基本信息(見表1)。

表1 受訪者的基本信息(n=54)

續表
本次調查的54位受訪者中,平均年齡為43.02歲,月收入平均約為6 421.25元,平均工作年限19年,大部分為已婚(88.9%),女性(68.5%),主要學歷為本科(64.8%),主要職稱為主治醫師。科室構成情況(見下圖)。

受訪者的科室構成情況圖
本次調查采用匿名、獨立答卷方式填寫,問卷第二部分所設問題每個問題由“從不、極少一年幾次或更少、偶爾一個月一次或者更少、經常一個月幾次、頻繁每星期一次、非常頻繁一星期幾次、每天”分別給予0分、1分、2分、3分、4分、5分、6分的分數。在情緒衰竭項目上,分數越高表示情緒衰竭的程度越高,該維度的得分=所有項目的得分相加/5。同樣,在玩世不恭項目上,分數愈高表示玩世不恭的程度越高,該維度的得分=所有項目的得分相加/4;在成就感低落項目上,采取反向計分方式,分數愈低成就感低落的程度就愈強烈,該維度的得分=反向計分后,所有項目的得分相加/6。根據調查表建立Excel數據庫,通過人工錄入,利用Excel公式統計。

表2 醫生職業倦怠各項得分統計(n=54)
本次54名調查者中的總結果顯示,平均總得分3.61分,各維度上情緒衰竭平均得分3.41分,玩世不恭平均得分1.00分,成就感平均得分4.90分(見表2)。
在高校醫院工作的男性較女性有更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較高的成就感?;橐鰻顩r對于職業倦怠三個維度以及總得分未有明顯的差異性,說明婚姻狀況未對職業狀況造成影響。學歷不同的其他職業倦怠三個維度中,得分也未見明顯的影響,但中專組在玩世不恭維度上得分明顯高于其他組,而且和大專組比較,P=0.048,具有明顯的差異性,說明中專組可能在工作態度上較其他組不佳。另外,總的職業倦怠得分上中專組也高于其他三組的得分,且與本科組有顯著性差異(P=0.044),說明中專組可能有更高的職業倦怠情況出現。不同職稱醫生中,其情緒衰竭得分有著非常明顯的組間差異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兩兩比較發現,住院醫師在其得分上明顯高于副主任醫師及主治醫師組(P<0.05)。在其他維度上各組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主任醫師組因被試人數較少(n=1)未納入統計。這說明,住院醫師在情緒上的壓力較其他職稱的醫師來說壓力更大。不同職稱醫生中各個醫生組在各維度上的得分未見統計差異。年齡和醫生在各維度的得分P>0.05,也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可見年齡這一因素在本次研究中未能職業倦怠各維度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月收入情況可影響中醫院醫師內心的成就感大小。在各維度中,情緒衰竭的成就感明顯呈負相關系,即r=-0.691,且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提示在高校醫院醫生中情緒壓力感受較大者,往往沒有較高的成就感。此外,職業倦怠的總體得分和情緒衰竭有著非常明顯的正比例關系,即r=0.892,P<0.05。由此可見,高校醫院的醫生職業倦怠各個維度中,情緒衰竭部分很有可能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2003年,廈門吉宏成立;2006年,廊坊分公司成立;2009年,呼和浩特公司成立;2013年,孝感公司成立,吉宏紙品公司成立;2014年,灤縣公司成立;2016年,公司上市……縱觀廈門吉宏的成長歷程,發展的腳步雖大卻很穩健,這正是得益于領路人莊浩的決策。用她自己的話說,她是一個保守的人,只有看準了項目,在有一定把握之后,才會拍板決定。但其出手果斷,一旦決定就迅速執行。當然,其也偶有判斷失誤之時,但稍感苗頭不對,便會立即停止該項目。
1.性別對職業倦怠的影響。在54名調查者中我們發現,不同性別對職業倦怠3個維度中的玩世不恭及成就感有顯著性差異,男性的玩世不恭得分t=2.78,P=0.012,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在成就感得分中t=-2.07,P=0.05,高于男性,且均有顯著性差異。總分上兩者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在高校醫院工作的男性較女性有更嚴謹的工作態度和較高的成就感(見表3)。
2.婚姻狀況對職業倦怠的影響。在54名調查者中我們

表3 性別對職業倦怠各項得分的影響(n=54)
發現,婚姻狀況對職業倦怠3個維度和總得分沒有顯著性影 響,說明婚姻狀況未對職業狀況造成影響(見表4)。

表4 婚姻狀況對職業倦怠各項得分的影響(n=54)
3.不同學歷對職業倦怠的影響。通過對54名調查發現,學歷不同對其他職業倦怠三個維度中的得分并未有非常明顯的影響。通過比較、分析,發現中專組在玩世不恭維度得分上,要超過其他三組,而且和大專組進行比較P=0.048,具有明顯差異性,說明中專組可能在工作態度上較其他組不佳。另外,總的職業倦怠得分上中專組也高于其他三組的得分,且與本科組有顯著性差異(P=0.044),說明中專組可能有更高的職業倦怠情況出現(見表5)。

表5 不同學歷對職業倦怠各項得分的影響(n=54)
4.不同職稱對于職業倦怠的影響。通過對54名調查發現,不同職稱醫生中,情緒衰竭得分P<0.05,在組間有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通過兩兩比較發現,住院醫師在其得分上明顯高于副主任醫師及主治醫師組(P<0.05)。在其他維度上各組得分沒有統計學差異,主任醫師組因被試人數較少(n=1)未納入統計,說明住院醫師在情緒上的壓力較其他職稱的醫師來說壓力更大(見下頁表6)。
5.崗位編制對于職業倦怠的影響。在54名調查者中我們發現不同編制的醫師組在各個維度得分上沒有統計學差異,其 中人才派遣和其他組(n=1)人數較少未納入統計(見表7)。

表6 不同職稱對職業倦怠各項得分的影響(n=54)

不同職工類別對職業倦怠各項得分影響(n=54)表7

表8 年齡對職業倦怠各維度的相關分析(n=54)
6.年齡與職業倦怠的相關性分析。在以上調查中發現,年齡在各維度上的得分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從這里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中,年齡這一因素未對職業倦怠各維度產生明顯影響(見表8)。

表9 月收入對職業倦怠各維度的相關分析(n=54)
7.月收入職業倦怠不同維度間的相關性分析。在54名調查者中我們發現,各維度中月收入與成就感呈正相關(r=0.282),且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他各組和月收入都呈現出反比例性,且并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月收入情況可對高校醫院醫師內心的成就感產生影響(見表9)。
8.工作年限與職業倦怠不同維度間的相關性分析。在上述調查中發現,工作年限和校醫院醫生在各個維度上的得分P>0.05,不具有統計學差異(見表 10)。

表10 工作年限對職業倦怠各維度的相關分析(n=54)
9.職業倦怠不同維度間的相關性分析。在54名調查者中我們發現,各維度中情緒衰竭與成就感呈明顯的負相關(r=-0.691),且有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在高校醫院醫師中情緒壓力感受較大者,往往沒有較高的成就感。同時,職業倦怠的總體得分和情緒衰竭有明顯的正比例關系,即r=0.892,P<0.05。由此可見,在高校醫院中,醫生的職業倦怠各維度中,情緒衰竭很可能占有主導性的位置(見表11)。

表11 職業倦怠不同維度間的相關分析(相關系數)
此次研究表明,N大學校醫院醫生有著一定程度的職業倦怠,但不是非常嚴重。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醫生是社會地位較高的職業,總體來說收入較高。雖然當前社會對醫生有一些偏見,而且醫患關系也非常緊張,但是偏見并不等于是歧視,只是對個別事件有所質疑。當前,醫療事業還是被看成是一項神圣的事業,醫生也是生活中最為人接受的一項職業。所以,醫生在總體情況下仍是受到人們的尊重的。
2.高校醫院醫生工作穩定,基本沒有后顧之憂。與其他社會上別的行業比較,例如收入高的大公司就算是研究生畢業也隨時會有失業的風險。
3.醫生是學歷、素質都比較高的群體。許多醫生對工作也是充滿熱情、耐心及愛心的,例如在非典時期,很多校醫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著,在人口密集的校園第一線上努力工作。
4.在就醫困難的環境下,醫生職業可為醫生自己、家人、朋友等帶來一定的方便,增加醫生對自己職業的認同。
但是,醫生的職業倦怠可能會造成病人對于醫生的信任度不足,而且依從性降低,從而讓患者的疾病加重。醫生如果產生了職業倦怠就會在工作中缺少必要的職業精神,工作投入少、做事馬虎,對工作有畏懼感且效率低,工作熱情消失、工作滿意度下降,這也是職業倦怠最開始的體現。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得到改變,那么工作滿意度就會進一步降低,并會對所在組織失去信心并產生離職的情緒。
總之,作為我國醫療體制改革范圍的一部分,高校醫院同樣也面臨著醫生職業倦怠的問題,造成了較高的缺勤率和離職率。醫生職業倦怠對于醫療質量、對于自身的職業發展和生活都有消極的影響。我國醫患比重大大低于發達國家,醫生的工作量大,潛藏著倦怠發生的高危因素。因此,了解我國醫生的職業倦怠狀況,對于提高其工作質量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醫療環境不是特別良好,醫療設備不是特別先進的高校醫院,醫生的職業倦怠將極大地影響高校醫院的醫療質量和醫生的身心健康,降低組織的工作績效,影響高校醫院社會化轉型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