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晨 張思淵 楊斯涵 林巧彬
摘 要:福澤諭吉是日本明治維新前后最具代表的思想家,教育家,有“日本的伏爾”之譽。同時,他也被譽為“中國近代教育之父”,作為明治時期日本“國民的教師”,他是從更長遠、廣闊的視角去提出教育觀點的。
關鍵詞:福澤諭吉;教育論著選;慶應義塾大學;中國高等教育
本論文希望通過研究福澤諭吉的教育思想以及他在慶應大學推行的教育理念,針對現行中國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用其理論成果來指導我們找出相應的對策,進而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論文的全文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教育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介紹福澤諭吉教育論著選的主要思想以及慶應義塾大學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介紹中國高等教育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第四部分分析問題成因并提出初步的解決措施。
一、教育的意義與價值
新東方小董老師曾經說過:“自古以來,一個強大的民族都是重視教育的民族”,因為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立國之本是強國之基,它開民化啟民智使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使一個民族的精神思想更加富足。對社會而言,教育能夠從最大限度上保障各個領域人才的需求,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個人而言,教育不僅可以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還可以豐富我們的知識、陶冶我們的情操,增強我們對生活的感知力,正可謂是“知識改變命運”。
二、人物思想簡介
福澤渝吉在《勸學篇》開篇即道:“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即天生的人一律平等,不是生來就有貴賤上下之別的[1],他認為只有通過教育才可以消除貴賤上下之別,造就個人獨立意識培養有學問之國民,從而創建文明獨立富強的國家。
在《勸學篇》中,福澤渝吉還倡導獨立意識。“所謂個人獨立,就是沒有仰賴他人的心理,能夠自己支配自己?!盵2]要通過教育培養個人判斷事理、處置事情、獨立生活的能力,而這正是當下中國大學生所欠缺的地方。
在談到創建文明國家與社會的方法時,福澤渝吉說:“我贊成平日用強迫的方法,讓全國的男女適齡兒童,一律就學。”所以他在《學制令》中規定要強迫兒童入學,務求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3]
他所創辦的慶應義塾大學簡稱慶大(けいだい),與早稻田大學并稱私立雙雄,全球500強企業中CEO校友數世界排名第九,有亞洲第一私立學府之稱。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前三菱商社社長“藤山愛一郎”等一批舉足輕重的人物都出身于此,日本上市公司社長有十分之一畢于慶應大學,被稱為“企業家的搖籃”是當代日本經濟命脈的中樞學府。
它鼓勵實踐感性教育、創造知識價值、開拓實業世界,始終倡導“自由開放”“獨立”、“實學”。以“提高學生的精神面貌,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發掘學生對事物的創新能力和培養在社會中能夠對社會做出良好貢獻的人”為目標。
他的教育思想培養了國民獨立的精神,適應了日本社會發展的需要,推動了日本文明的發展。其主張使日本的教育水平整體得到提高,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增強了國民自信與民族自豪感。重視實學,培養了各專業的新型人才,為日本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創造了條件。其教育推行在日本史上實是一大壯舉。
三、現行中國高等教育
再來看目前中國的高等教育,它的規模在不斷擴大,每年大學院校招收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國家更是越來越重視對人才的培養,與時俱進不斷地推出各種改革政策,以培養高質量的優秀人才作為目標。
當下我們國家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并存,應試教育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和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卻存在很多問題。
(一)教師隊伍存在問題。高等教育在不斷發展,教師隊伍卻呈現出不增反減的狀態。每年大學院校招收人數不斷增加,雖然高等學校的師資數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卻趕不上學生的增長速度,且每年平均要有6%的老教師退休。與此同時,新教師缺少教學經驗,對學生的把控成度也不夠成熟。另外學校行政教師人員過于注重權力的實施,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全方位教育。
(二)教育的公平存在問題。高考作為唯一一個進入高等院校的途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較為公平的了,但是不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施行教育的起點都會影響這個地區的教育質量,這一點難道不應該考慮進去嗎?例如城鄉之間的差距,無論是從師資力量還是教學設備方面來說,城市水平都是遠遠高于農村的,城市高于85%的學生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同等條件下,在農村卻僅有10%的幾率,這難道不算是教育公平的嚴重失衡嗎?
(三)高等教育的普及與質量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院校體制改革后都在擴招,這就使得很多人都獲得了繼續受教育的機會,但是普及化教育卻使得學生的質量大大下降。
(五)大學生就業的問題。許多大學生臨近畢業或已經畢業了卻找不到工作,工作崗位那么多,為什么能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人卻很少呢?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下大學生的能力與社會發展所需要不相符的一個尷尬局面,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就業真的是一個相當艱難的事情。
(五)應試教育根深蒂固。中國的教育基本上全是通過考試來檢驗一個學生的良莠的,成績的高低代表一個學生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就出現了“老師分析知識點,灌輸學生知識,揣測出題人的心理,從而達到取得高分的目的”的局面。但是考試的范圍僅限于書本,這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是有著莫大的阻礙性的,學生都成了擅長考試的“機器人”。
四、初步的解決方案
(一)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為了發展教育事業,吸引更多有理想的青年才干,政府應該加大對于師范院校的(上接第1頁)經費投入,并且呼吁社會人士在教育上投資,通過讓學生們進入相關學校實踐的方法獲得經驗,以此來培養更多的優秀教師;針對學校中一些品性不端的教師,應完善教師資格證考試制度,嚴格篩選,選拔能委以重任的學業引導者;強化受教育者的法律意識,定期給教師開展思想建設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二)公平效率方面。雖然我們不能保證絕對的公平,但是相對的公平還是可以做到的,十九大政府報告提出新的教育方針,為響應國家號召,教育部決定取消各種加分項目(奧數競賽、體育特長、樂器方面),但這遠遠還不夠,我們應該建立更加完善的獎、貸、助、減制度,開通綠色通道,保證所有的學生不會因為經濟原因而對教育望而卻步。此外,少數民族加分制度嚴重地破壞了教育的相對公平性,讓一些人利用這個缺口鉆了制度的空子,因此,應該建立更加嚴格的把關制度,比如說填報考資料之后,針對少數民族身份的人,往上查3代甚至是4代5代家庭背景關系,這樣才能確保教育的相對公平。
(三)加大教育投資力度。國家要加大對教育的投資,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學生。具體一點說,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對教育方面的財政支出,來支持高校進行一些科研設備和教學設備方面的更新,這樣學生可以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申請獲得更多的經費進行各方面的研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研發的能力。
(四)解決大學生就業方面。政府首先應該去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不能讓學生們養成眼高手低的這類壞習慣,要指導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務必做到“求真務實”;其次,政府應該給就業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崗位,要支持大學生創業,讓他們從課堂中走向實踐時既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同時,又能緩解就業中所面臨的“僧多粥少”的問題。此外,對于各大高校來說,成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是很有必要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學習福澤諭吉的“強迫教育法”,讓學生通過學習,找到自己喜歡的并且適合自己的,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消除對就業的恐懼感,還能讓他們在踏入工作崗位時減少不適感。
總而言之,在政府與學校積極改革并完善高等教育制度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學生自己首先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平時主動有意識的培養創新精神,做到尚實學,通過學習來提高對自己的正確認知,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指導老師顧晶姝)
參考文獻:
[1]福澤諭吉.福澤諭吉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第10頁.
[2]福澤諭吉.勸學篇[M].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18頁.
[3]黃建華.十九世紀后期中日教育思想變革及其成效[J].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