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英
摘 要:體態語作為一種非語言行為,在交際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闡述了當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與體態語言的關系,并從筆者實際教學經驗出發,提出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恰當運用體態語言,讓師生交流更具“人情味”、讓故事教學更具“故事味”和“文化味”,也讓學生的表演更具“戲劇味”,優化英語故事教學。
關鍵詞:體態語言;優化;英語故事教學
講故事是人類最古老的和最具魅力的活動之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故事進行教學,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便于學生理解語言的意義和語言運用的具體情況?!队⒄Z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語言技術”二級要求中對英語故事教學做出以下描述:“能聽懂簡單的配圖小故事,能在教師的幫助下和圖片的知識下描述或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小短劇?!?/p>
同樣的一節故事課的教學設計,有些老師上得比較生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高,而有些老師上起來卻顯得比較沉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課堂上教師的體態語言運用得不夠恰當。所謂體態語言,是指人在交際過程中,用來傳遞信息、表達感情、表明態度的非言語的特定身體態勢,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肢體動作和身體位置的變化,是人類重要的交際手段之一。本文,筆者將以自己教授的廣東人民版英語教材第五冊Unit6 Shopping for a School Party(story)為例, 闡述體態語言對優化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作用。
一、巧用體態語言,讓師生交流更有“人情味”
同樣的課堂問題設計,有些老師似乎只是跟學生進行簡單的問答,有些老師卻能讓人感受到他是在跟學生進行深入的、充滿感情的交流,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活躍的。導致這樣的差距的重要原因是教師的體態語言運用不同。體態語言具有傳情達意的功能,可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吳文亮 2012.5)。如果教師在提問時面無表情,語氣冷淡,學生很難會有積極的交流積極性;反之,如果教師在跟學生交流時,表情是微笑的,眼神是充滿期待和鼓勵的、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能給予恰當的反饋,如豎起大拇指表揚,或者跟學生擊掌,學生的交流積極性就會加強,學習狀態也將更佳。筆者在教授Unit6 Shopping for a School Party(story)時,幾乎全程是微笑的,經常用贊賞的眼神看著學生,學生感到安全、放松,學習積極性也被激發出來,經常蹦出一些有創意的回答和幽默的表演,師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因此,如果要在故事課中創設和諧的師生交流氛圍,教師就要學會巧用體態語言。
二、巧用體態語言,讓故事教學更具“故事味”
進行英語故事教學時,如果教師能恰當運用體態語言,通過眼神、動作及抑揚頓挫的語調講述故事,能使故事教學趣味性更強,更有“故事味”。筆者在上Unit6 Shopping for a School Party(story)這節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注意到老師提出的問題并進行思考,老師會降慢語速,用疑惑的眼神看著學生,故作神秘地問:“Gogo can do magic with the magic hat. What can he get from the magic hat?”學生好奇心備激發出來,紛紛猜測魔術帽可能會變出哪些東西。這時教師再引導學生讀故事,學生帶著好奇心讀故事并找到答案。在學生回答這個問題時,教師邊傾聽邊根據學生的答案變魔術。只見教師緩緩拿出一頂魔術帽,模仿Gogo的表情和動作,從帽子里分別取出a chicken, a lion和Tony的頭飾,邊取邊以興奮的語氣說:“A chicken!A lion!”取出獅子的頭飾時,教師伸出雙手,模仿獅子的動作,并發出“嗷”的吼叫聲。在取出Tony的頭像卡紙時,以驚訝的語氣說:“Tony?”學生被魔術深深吸引了,更加喜歡這個故事,在接下來的故事學習中以更大的熱情參與學習,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故事表演做好了鋪墊。
三、巧用體態語言,讓故事表演更具“戲劇味”
故事表演時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故事表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很多教師在設計英語故事課時會設計“小組合作表演故事”這個環節,可很多課的故事表演效果并不理想,表演時一些學生只是看書朗讀,而不是真正的表演,主要原因是學生不敢表演以及不會表演。要引導學生敢于表演,會表演,要注意以下幾點:1.表演前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故事,并加上適當的動作。在讓學生表演Unit6 Shopping for a School Party(story)前,筆者先讓學生通過跟著錄音讀及跟著教師讀,學會有感情地讀故事。此外,教師挑選一些感情色彩明顯的句子給學生重點練習,并配合恰當的表情和動作,讓學生生動地表演出一些句子。如在教“Hey, I can do magic!”這句時,教師先升音調,睜大眼睛,用開心、興奮的語氣說出這句話,邊說邊模仿本故事視頻中Gogo的動作,雙手放于胸前,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其它三只手指扣于掌心,做出雙手射擊的動作。之后,讓個別學生表演這句話,學生的表演動作各不相同,然而都非常生動有趣。他們也明白表演要配合恰當的表情和動作。2.給予充分的小組練習時間,教師巡視并指導。在學生練習表演時,教師要巡視課堂,觀察學生練習表演的情況,隨時給予指導和幫助。3.表演后給予恰當的評價。在學生上臺表演后,老師和學生評價學生的發音及體態語言的運用情況,讓學生受到鼓勵,也清楚以后的表演要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四、巧用體態語言,讓故事教學更具“文化味”
《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了文化意識五級標準:了解英語交際中常用的體態語,如手勢、表情等。中國跟西方國家由于文化差異,體態語言也有差別。教師在課堂基本教學中遇到適當的情景應采用符合英語國家文(下轉第99頁)(上接第97頁)化習慣的體態語,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對英語體態語有直觀的了解,并在無意識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開展Unit6 Shopping for a School Party故事教學時,教師采用以下具有英語國家文化習慣的體態語言:1.在學生回答問題回答得很棒時,老師開心地跟學生擊掌;2.在學習完本故事后,教師設計了一個顧客到商店購物,跟售貨員對話的活動。活動中,一個扮演顧客的學生跟扮演售貨員的老師講價,老師在學生提出用比較低的價格購買商品時,教師做出聳肩的動作,并說:“Im sorry.”用西方人慣用的聳肩的方式表達出無能為力的意思。孩子們聽到我們的對話,發出一陣會心的笑聲。在故事教學中,采用恰當的體態語言,不僅使故事教學更加生動形象,也讓故事教學具有濃濃的“文化味”,培養了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綜上所述,在英語故事教學中,合理運用體態語,能促進師生情感的交流,使故事教學趣味性更強,故事表演更加生動,也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因此,教師應該學習如何恰當運用體態語,在小學英語故事課堂上巧用體態語,優化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吳文亮.充分利用體態語言,優化英語課堂教學,2012.
[2]張宇,廖生波.藏在師生體態語言里的教學智慧,江蘇教育出版社.
[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