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芹
摘 要:教育是殘疾人打開幸福之門的基礎途徑,在農村,重度智障兒童大多數在家無人監管,家長的文化水平較低,一些家長從在治療中的期盼到后來的焦慮、自卑,最后是絕望,只好放棄,更談不上教育和康復訓練。這些學生在家學習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都得不到發展。通過送教上門,真正做到教育的平等化,讓家長樹立正確的特殊兒童教育觀念,教師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以人為本,制定計劃,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家校合作,為農村智障兒童的全面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農村;重度智障兒童;送教上門
為實現全面推進“全納教育”, 使每一個殘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適教育的目的。開展“送教上門”是普及和發展智障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的重要途徑。通過這種教育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智障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普及率,而且是大力弘揚"尊重生命、弘揚人道、傳播大愛"的理念的具體體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教育條例》,目前我國特殊教育安置的形式主要有四類:普通學校、特殊教育班、特殊教育學校以及包括送教上門在內的其他方式。目前,我國很多地區都開展了特殊兒童送教上門特殊教育服務,通過送教確保智障兒童享受受教育的基本權利,促進兒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農村的智障兒童由于各種原因,入學率明顯低于城市兒童,對這一部分兒童的送教刻不容緩。
一、農村重度智障兒童送教上門的意義
重度智障兒童是因先天或后天多種因素引起大腦器質性損傷而造成的認知活動持續性障礙。他們不僅智力低下,而且還伴有運動功能方面的障礙,影響了生活,學習和勞動。生活在農村的這類特殊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較低,通過送教這一形式讓這部分在家的重度智障兒童獲得知識。由于智力發展嚴重滯后于正常兒童,對他們的教育內容以結合生活為主。通過持續的有計劃的練習,讓他們得到相應的發展。農村重度智障兒童送教上門這一措施更能體現我國教育的平等性,傳播社會的正能量,促進重度智障兒童健康發展。
二、農村重度智障兒童的送教上門的目標
首先,立足個體的獨特需要。送教對象的殘疾情況各不相同,教育與康復訓練內容應根據每一個個體的特殊情況而有所區別,通過對個體個別化教學計劃的擬定和實施,完成對每個個體的教育康復服務。因此對送教對象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首先是為個體“所能”,即個體目前發展的成熟度、發展上可能的趨勢;其次是為個體“所需”,即目前生活環境的需要和未來環境的需求。
其次,以生活為主線,結合需要開展教學與康復訓練。立足送教對象的現實生活,生存發展為目的,實現送教上門工作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分析個體生活、居住環境、認知發展、動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在對個體診斷的基礎上,從整體上看待送教對象,兼顧到其肢體、行為、生活、認知、社交等各個方面,以日常生活為核心,從不同領域中選擇相連、互促的目標。
三、農村重度智障兒童送教上門的教師培訓以及內容的篩選
送教上門這項工作具有持續性,長久性以及教育性。送教教師必須具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必須掌握新的特教知識,深入研究培智學校九年義務教育的各學科的教科書,從生活語文、生活數學,生活適應以及暢游與律動,繪畫與手工等方面進行挑選,以促進個體的有效發展為目的。生活語文方面以會讀簡單的字詞,會區分稱謂,認識簡單的漢字為主,生活數學方面以會進行簡單的數數以及加減法,認識人民幣以及使用人民幣購物為主。結合個體需要以及興趣,可以適當進行顏色的認識,唱簡單的歌曲以及律動表演,既讓學生學習到基本文化知識也要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
四、加強對農村重度智障兒童送教工作的管理,保質保量
學校要從未入學的殘疾學生中選出農村重度的智障兒童,建立“送教上門”學生個人檔案,將“送教上門”服務對象進行統一管理,使送教這一工作規范化。學生個人檔案資料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家庭狀況、學生發展評價以及送教過程的資料等等。同時每個月要召開送教上門工作的會議,集體討論存在的問題以及研究下一步送教上門的計劃。在送教上門活動中要保證有計劃,有反思,有對策。年終有總結。送教教師要多與學生家長聯系,詢問在家情況,并且根據家長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送教的內容,確保送教工作順利開展以及送教的學生得到發展。
送教上門這一教育形式是在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理念,落實《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 年)》中有關重度殘疾兒童“送教上門”試點項目的方案要求,全面提高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滿足殘疾兒童少年接受高質量教育的需求。重度智障學生個體存在較大差異,教師要分析個體認知發展、動作能力、溝通能力等,在對個體診斷的基礎上,從整體上看待送教對象,兼顧到其肢體、行為、生活、認知、社交等各個方面,以日常生活為核心,從不同領域中選擇相連、互促的目標。通過送教這一形式讓農村的重度智障兒童享受受教育的,讓他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吳善亮,王玉蘭.融合教育架構下“送教上門”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特殊教育,2016(7).
[2]胡曉毅.論特殊需要兒童家庭與專業人員合作的幾個核心問題[J].中國特殊教育,2005(12).
[3]黃春明.合理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快樂閱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