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鋆
摘 要:高校校園網絡文化高度自主的創造性特征,及其創造主體的精英傾向,使其較之普遍意義的網絡文化,文化的選擇功能更為突出,更具促進先進文化創造的功能。作為高校的學生工作者,只有轉變教育理念,加強網絡研究,運用好校園網絡系統,才能不斷開創新時期學生工作的新局面。本文對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與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與對策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人類正全面邁向“網絡時代”,而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同時形成的高校校園網絡文化洶涌而至,它對高校的學生工作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但在同時,它也給新時期的學生工作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難得的發展機遇。作為新時期的高校學生工作者,有必要去研究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校園的深層次影響,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去應對挑戰與機遇。
1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素質發展的影響
1.1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而且日益激烈。大學生面對因競爭帶來的就業難問題心存憂慮,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網絡因其隱蔽性、互動性的特點,為大學生減輕心理壓力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宣泄平臺。大學生可以通過上網聊天、把自己的煩惱向網友傾訴,可以通過玩游戲在拼殺中釋放自己的不良情緒,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心理壓力,有利于心理健康發展。但是網絡在給大學生減壓的同時,也在對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和人格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游蕩于網絡世界的大學生因長期處在人—機對話的模式中,減少了與現實中室友之間的情感溝通,使自己與室友間的感情變得冷漠,所以導致自己被排斥在室友間的人際交往之外,這樣長久下去就會讓自己對現實中的人際交往產生恐懼感,不敢直接面對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容易形成人際交往障礙。同時,由于在現實中無法與室友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交往,網絡成癮的大學生就會選擇逃避現實,變本加厲地浸泡在網絡虛擬世界里,希望從中能夠滿足感情交流的需要。而一旦這一愿望破滅,他們就會產生一系列人格問題,出現心理焦慮、思維遲緩和情緒低落等癥狀,情況嚴重者還會引發心理疾病,比如自閉癥、抑郁癥等。
1.2增加大學生交往渠道,鍛煉大學生交往能力
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以網絡為平臺的活動也隨之增加。其中,有利用網絡進行網上聊天、收發郵件、網絡游戲、獲取資訊、分享生活等傳統的交往方式,也有通過校園BBS、網絡社區、人人網平臺、微博、微信、QQ等即時通訊工具進行交往的新型交往方式。其中人人網、QQ、微信、微博是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交流工具,是網絡人際交流的“龍頭”渠道。所以,網絡打破了面對面的傳統人際交往模式,使我們的交往變得透明化,這種由點到面的新模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自由、平等的交流平臺,使其在更短的時間、以更快的速度,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其進行交流的積極性,提升大學生的溝通交往能力,為今后學生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2加強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
2.1加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提高和改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主流思想占領網絡陣地是推進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要在校園中開創大學生關注網絡、利用網絡、建設網絡的良好局面。不斷強化網絡教育的教化功能和引導功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思想教育優勢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科優勢,把網絡建設成傳播馬克思主義真理,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陣地。通過校園網為大學生提供的平臺,融思想教育、在線交流于一體,及時反映大學生校園生活和校園文化建設,突出代表大學生利益、服務大學生成才的主題。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借助網絡這個全新的溝通平臺,以尊重的姿態和親和的心態進入大學生的心靈深處,獲取大學生最真實的思想、心理動態。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從而提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其次,開發新的德育資源,發揮“紅色網站”“校園網”等主陣地的正面效能,用先進的思想、文化占領網絡的制高點。再次,對學生要以正面引導為主,培養他們從復雜多樣的網絡信息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意識和能力,幫助大學生解決成人感與幼稚心理的矛盾、尋求理解與閉鎖心理的矛盾、崇尚理智與好沖動的矛盾。必須樹立干預和糾偏意識,對于大學生可能出現的“網絡上癮癥”“網絡妄想癥”“網絡孤獨癥”以及其他不健康的思想、傾向,必須進行及時的教育和引導。
2.2建立健全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機制,提高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工作效率
要建設優秀的校園網絡文化,必須有相應的工作機制作保障。這些有效的工作機制包括管理機制、保障機制、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等。高校要成立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的權責要明確,分工要合理。工作領導小組一般由主管的校級領導任組長,黨委宣傳部負責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規劃、監督和檢查工作,學生工作部門、團委、各院系等相關單位具體負責組織和實施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高校要不斷加大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物質投入,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為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在人、財、物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時,高校應該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工作評價機制和獎勵機制。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依據評估機制對校園網絡文化建設成果分階段進行科學評估,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予以及時處理,并根據評估結果,對參與建設的各單位實施獎懲,以此來調動廣大工作者的積極性。
2.3營造積極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
對于學校而言,校園網絡營造學術氛圍、拓寬學生視野、增進學術交流的重要渠道,對于學生而言,校園網絡是學習新知、提升學術水平的最好平臺。與此同時,校園網絡也是學校擴大影響、傳承校園精神的陣地之一。因此要通過網絡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比如通過網頁設計、網站編程、網上創業類的比賽,以及在網絡平臺進行網上辯論、興趣與風采展示等類型的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創造能力、審美能力和科創能力,增強其對于生活、學習及社會的熱情。除此之外,以高校為主體開展公益志愿服務類活動,比如為學生提供網上就業指導、網上心理咨詢服務、建設網上學生活動中心以及生活用品校園置換平臺等,也是營造健康網絡氛圍的有效途徑。各類將思想性、知識性、時尚性、娛樂性融為一體的網絡活動,可以讓廣大師生自由平等地進行交流,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網上網下的互通與聯動。
結束語:
自計算機網絡普及后,網絡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重視,隨著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尤其是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已經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媒體之一。與傳統媒介相比,網絡所顯示出來的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且相當全面的技術特征,為大學生學習知識和開闊視野帶來了便利,成為大學生放眼看世界的一扇窗口。
參考文獻:
[1]宋揚,王相偉.校園網絡建設及網絡安全的研究[期刊論文]-無線互聯科技.2014(3).
[2]李丹,張森林,趙繼穎.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8):59-62.
[3]盧愛文,張玉玲.網絡文化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02).
河北省教育廳SQ17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