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巍 李霞
摘要:作為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交通智能化在緩解交通壓力、節能減排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互聯網的發展,為傳統城市交通發展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本文就以當前城市交通智能化的發展與對策進行幾方面研究。
關鍵詞:城市;交通智能化;發展
在當今社會,不管是智能工具,還是智能道路管理系統的建設,都是依托科技改造交通系統完成的。在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的今天,便捷、快速、安全已經成為人們對交通工具的一個普遍性要求,各個國家都在積極建設城市智能化交通,融合互聯網通信與物聯網技術,能夠實現城市交通智能化的快速應用,使其更好的為城市發展與經濟建設服務。
1.發展城市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發展城市智能交通的必要性
城市發展本身就需要交通系統的支持,城市規模越大、建設速度越快,對交通系統的要求也就更高。而從當代城市建設發展的情況來看,交通智能化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結果。在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交通工具的數量和種類也更多,道路、停車場、紅綠燈等交通設施網絡也更加密集,因此,交通堵塞、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出現也更加頻繁。此時迫切需要一個敏捷的智能系統進行監控和管理。另外,人們出行的頻率和對出行的品質要求日益提高,安全、快捷和環保成為每個城市居民的訴求,而現有的交通服務還遠遠達不到居民的訴求。
1.2 建設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的可行性
城市交通系統的智能化發展依賴的重要條件有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實力達到一定的水平及基礎交通設施的完善。而從我國主要城市的發展來看,上述幾點條件都己初步形成。
智能交通應用的技術涉及各個領域,許多技術屬于前沿科技,如感應技術、自動化技術、智能軟件等隨著多年的引進外來經驗再加自主探索,我國從事智能交通相關技術研發的企業和院所具有了一定規模,生產企業及配套輔助產業也己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因此,我國發展城市智能交通己經具備了較堅實的技術基礎。
建設交通基礎設施一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的多年投入,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為城市帶來了完善的交通設施。而隨著地鐵、高鐵、城際輕軌的建設,我國城市內及城市間的交通基礎己經十分牢固如何提高交通的運行效率成為交通設施建設的新課題,智能交通也應運而生。
2.城市交通智能化發展探析及對策
基于以上分析,下面對城市交通智能化發展的相關對策進行分析:
2.1 車票電子化信息查詢服務
在當前科技日益發達的大環境下,在全國鐵路及其客運系統中已經達到了全面建設互聯網售票系統的全覆蓋,同時,對于道路客運也進行網絡售票系統的普及,在乘坐長途客車是進行實名制檢票,推廣使用電子客車票等。對于目前的城市中的公共交通方式,在各大城市中,都根據各個城市的特點普及了不同功能的查詢公共交通方式等軟件,隨時隨地用手機連接網絡就可以查詢,體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社會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眾查詢信息以及高需求。
軌道交通也是城市中大眾乘坐公共交通方式的一種,其運行過程中對于信息服務平臺應該充分完善功能,讓這個平臺能夠做到多樣化且實時發布各類交通相關信息,同時賦予其反饋、查詢及交流互動的作用。讓乘客在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上及時查詢想要乘坐的交通方式極其班次信息,通過網絡進行直接購票,從而做到集購票、導航及支付于一體的一站式網絡服務。另外,對于“P+R”中,停車場的位置以及車位具體數量的查詢、停車場位置和車位數的查詢、娛樂項目和地鐵附近的購物及休閑消費場所的查詢等的衍生服務也應該引起重視,慢慢的都引入到公共信息平臺的查詢服務中來,真正的做到共享且開放所有的公共交通信息,從而達到信息互動對稱的目的。在公共交通信息服務平臺上也可以發布一些地鐵相關運營企業的信息,比如:臨時調整地鐵班次以及相關地鐵服務活動項目,根據互動交流平臺中的信息分析乘客的真實需求,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各個共同交通方式加強對接與溝通,整體提升交通的管理及溝通能力。
2.2 提高乘客乘車舒適度
對于傳統地鐵的乘客來說,最吸引他們的是地鐵的高效、方便以及快捷,而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的快速發展,當下人們在出行時有很多可以選擇乘坐的公共交通方式,地鐵等軌道交通方式將如何保持現狀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客流量,就需要站在乘客的角度上分析,了解乘客的真實所需極其乘車感受,提高乘客在乘車過程中的舒適程度。就當前的社會形式而言,普通的上班族及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出行的方式就是乘坐公共交通,特別是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的上班族,日常通勤以及節假日出行游玩等都會選擇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在這期間,會使用大量的時間來進行等待以及乘車,這時手機就起到了為乘客打發無聊且漫長的時間的作用,在地鐵中,我們甚至能看到幾乎人人都在玩手機。就當前的情況來說,手機的移動通信功能已經應用到地鐵的車廂內部,讓乘客可以在地鐵中使用通信功能。另外,一些公共交通中,尤其是在地鐵等軌道交通方式都會提供無限據王,逐步將交通系統轉變為、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公共服務。此外,無線局域網在地鐵中的使用也要考慮在乘坐高峰期時的穩定性,能否滿足公眾的需求,漸漸的創造出一個滿足公眾需求的車廂網絡環境,由此也可以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提高乘坐地鐵的客流量,防止發生損失客流而導致的浪費資源現象。
2.3 智能運行管理系統
對于網絡購票、信息查詢平臺服務、無線局域網的運用以及車廂內全面做到滿足公眾的移動通信等功能的應用,都是基于滿足乘客需求的角度來考慮并制定的發展方案及策略,對于相關運營企業來說,就應該將發展的重點放在智能型管理上。
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立并完善公共交通的控制及管理系統,將傳統的信號發射系統進行改革,提高整體的技術水平,達到全面智能化。軌道交通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加強規劃交通、建設以及投資等方面,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利用云計算等科技優勢,根據收集的資料來總結出乘客出行的規律以及具體特征,不斷完善對于軌道交通的建設、更新整體的布局以及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從而帶動軌道交通行業的經濟發展。
對于軌道交通與互聯網的結合還沒有太明顯的成果,所以,互聯網相關行業、政府以及軌道運營企業需要多方共同乏力,尋找二者最好的結合方式開發出好的產品,從而推動城市交通軌道的發展,轉變軌道交通的服務方向并提升其服務水平,打造一個人性化、智能化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結束語:
研究城市交通智能化,是當代城市建設發展的需求,也是交通事業本身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本文首先對城市智能化交通的可行性與必要性進行分析,進而有對具體的智能化發展進行闡述,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我國城市發展建設有所助力。
參考文獻:
[1]智能交通系統演進與我國未來發展趨勢分析[J].王笑京.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02).
[2]生態型智能交通的國際視野及啟示——以上海為例[J].朱昊,陶晨亮,趙方.上海城市管理.2013(02).
作者簡介:姓名:高巍(1986年-),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遼寧沈陽人,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智能交通,現從事工作:開發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