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炫旻 張鴻陪
福建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也是連接臺灣海峽東西岸的重要通道,具有發達的民營經濟和良好的海洋經濟基礎等優勢。根據國務院今年發布的《進一步深化中國(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福建省要著力打造成開放和創新融為一體的綜合改革試驗區、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示范區和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及地區開放合作新高地。2015年,國家就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3年過去,福建怎么樣了?《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走進這里。
坐落在福州自貿區的海絲商城,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吸引了來自40多個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入駐,匯集了來自歐洲、北美、南美、大洋洲、東南亞等地的進口酒類、冷鏈生鮮、休閑食品、母嬰用品、糧油米面、調味品和保健品等3萬多種進口商品。來自泰國、馬來西亞和西班牙等國家的企業還在這里設立了展示中心。泰國館的銷售經理陳燕告訴《環球時報》,展示中心主要是用于展示特色商品,很多客戶來泰國館參觀體驗后就批量下單,交易量十分可觀。未來會考慮穩步向外擴張、營銷。“我們賣的最好的是泰國的一些醬料,比如甜辣醬和魚露,還有做甜品的椰漿”。
“一帶一路”建設步伐的加快同樣擴大了該地區與“海絲”沿線國家的雙向投資。福州的宏東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福建企業在海絲國家“揚帆出海”的典型例子。2010年,該公司和西非毛里塔尼亞政府簽訂了50年的合同,投資3億美元建起了占地9萬平方米的現代化漁業基地。該基地是目前我國境外投資規模最大的遠洋漁業基地,建有碼頭、冷庫、加工廠、修船廠、制冰廠、海水淡化廠、員工培訓中心、生活區等,為當地創造了2000多個就業崗位。宏東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忠杰對《環球時報》介紹說,大部分企業在當地都是通過粗加工把捕撈的魚做成飼料,沒有實現真正價值。但宏東通過全自動加工,把魚去頭去尾作為人類食品,實現低價值魚的高質量化,非常受當地政府的歡迎。
陳忠杰說,“一帶一路”倡議也為中國和其他沿線國家提供了一個交流平臺。坐落在福州自貿區里的中國-東盟海產品交易所就提供了國內外海洋產品交流機制。自2015年上線運營以來,該交易所已發展境內外會員198家、交易商2550家,現貨交易額超8億元。“過去海產品交易都比較傳統,客戶和企業在碼頭現場看貨。海交所通過制定標準,實現了線上的遠程交易,極大縮減了時間成本,”陳忠杰說。
中國(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辦公室主任黎發明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海上絲綢之路幫助福建企業更好地走出去,更好地了解海外市場。除了宏東漁業,飛毛腿、萬全物流等福州企業也在新加坡設立了物流中心和海外倉。黎發明表示,在物流運輸方面,福州已構建了中歐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物流體系。目前已開通8條“一帶一路”海上航線和1條中歐空中快線。福州自貿區管委會也正在籌備榕滿歐海鐵聯運貨物通道,把福州的優勢商品如服裝、鞋帽、工藝品通過滿洲里運送到“一帶一路”的歐洲市場腹地。去年該中歐班列已經試運營了十幾班次。
中國(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管理委員會經濟發展局局長林珍雅對《環球時報》表示,2015年從中國自貿實驗區開出的第一個中歐班列便是從廈門始發的,搭載著臺資企業的電子產品等開往波蘭羅茲。目前,(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已開通6條國際班列,包括5條中歐班列,分別開往波蘭羅茲、德國漢堡及杜伊斯堡、匈牙利布達佩斯和俄羅斯莫斯科,以及一條開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中亞班列。截止到今年5月底,中歐中亞(廈門)班列累計發運316列,累計貨值達51.6億元。
廈門建發股份是中歐班列(廈門-莫斯科)的運營者。2017年8月,首班建發中俄班列從廈門海滄東孚車站開出。主要將廈門及周邊地區和省份的民生類用品運往俄羅斯,將俄羅斯豐富的木材資源運進來。“以后俄版路虎也可以通過廈門-莫斯科專列引進來,”廈門建發保稅物流有限責任公司的口岸服務部經理歐嚇平告訴《環球時報》,專列的開通大大提高了時效性,如從廈門走海運出口需要40天,搭載班列僅需14-15天,且費用大概是空運費用的1/5。
在“走出去”的同時,(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也在積極“引進來”。“去年5月廈門拿到了國務院批準的汽車整車到貨口岸資質。目前我們也在拓展汽車平行進口業務。我們希望通過這條物流通道能夠更好地引進來。”林珍雅說。▲
環球時報2018-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