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月 李紅 李輝
【摘 要】 本文詮釋了實戰化教學內涵,通過加強頂層設計、開發軍事應用資源、搭建教學支持系統和完善多種教學策略,將軍事應用融入到大學物理課堂教學中,為“融合式”培養模式下打造“軍味”大學物理課程,改造傳統教學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 “融合式”培養模式 實戰化 大學物理;教學策略
強軍興國,關鍵靠人才,基礎在教育。軍隊院校的教育訓練直通部隊和戰場,基礎教學也應主動適應軍隊院校教育轉型發展需要,堅持面向戰場、聚焦部隊。本文在闡述實戰化教學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加強頂層設計、開發軍事應用資源、搭建教學支持系統和完善多種教學方法,改造傳統的教學策略,對“融合式”培養模式下軍隊院校的基礎教學改革,有著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實戰化教學的內涵
實戰化教學可以理解為在貼近實戰化的教學環境和條件下進行的教學活動,通過培養學員的實戰化意識,拓展理論知識的軍事應用范疇,提升課程實踐與作戰訓練的一致性與緊密性,使學員日常所學貼近實戰,達到學用一致的目標。
(一)貼近實戰的教學氛圍
在軍隊院校教育轉型中物理教學要著力改變物理理論與軍事絕緣和脫節的現狀,應遵循認知和教學規律,建設軍校物理教學面向軍事教育急需的教學資源,引入課程教學。我們通過在低年級加強物理課程與軍事的融合,解決物理理論在實踐上指導軍事實際應用的問題,有效解決學員對后續軍事專業課程學習的時間緊、效率低等問題,提升培養軍校學員軍事素質的效益。
(二)理論與實踐的高度融合
軍事裝備都是非常復雜的系統,涉及到眾多的學科領域和工程技術,將軍事恰當地引入物理課堂,一直是一個難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用“顆粒化”的方法來解決這一難題,先對裝備技術簡化和分解,削弱次要的理論枝蔓,強化對技術具有支撐作用的物理理論,還原為物理學的基本理論,再細化到具體的知識點上。經過周密的基礎理論定性分析、定量和半定量的計算,使裝備中的技術和物理理論知識點緊密相扣,凸出物理理論。
(三)著眼課程育人的全局性
物理課程的實戰化教學必須從育人全局和全程出發,堅持以打牢學員寬厚扎實的基礎為主要任務,注重向學員傳授歷經數百年積淀而保存下來的人類文化知識的精華,以經典性的教學內容為主體,補充軍事應用及拓展,教學過程中,提供學員自主學習的環境與條件,使學員能夠自主學習、主動思考、獨立解決問題。通過參與需要協作才能完成的課程作業或課題,培養學員的分工、合作的團隊意識,提高學員的領導力與執行力。
二、實戰化教學改造策略
(一)加強頂層設計,解決教員對基礎課程“實戰化教學”的認識問題
按照總部實戰化教學的要求,我們開展了“大學物理課程‘實戰化教學內涵”、“生長干部學員培養的戰斗力標準”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提出 “以大學物理課程內容體系框架為支撐,填充軍事應用素材,培養學員的職業核心能力”的大學物理課程新定位,構建 “經典內容+4個核心能力培養”五位一體的大學物理教學內容體系。
(二)開發軍事應用資源,解決大學物理傳統內容“軍味”不足的問題
用“軍味”素材替換大學物理各模塊中的“引例、例題、應用、小結、閱讀材料”等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力學模塊中增加了雷達對目標定位、火炮的彈道曲線與遂行任務、陀螺儀與慣性導航等內容。熱學模塊中增加了氣象條件對火炮發射的影響、槍械消音器、熱能武器等內容。電磁學模塊中增加了電磁炮、粒子束武器、復雜電磁環境對電磁信號的屏蔽等問題。光學模塊中增加了聲納探測、激光測距儀、相控陣雷達等問題。
(三)搭建教學支持系統,解決教學手段途徑單一、實戰化程度不高的問題
建設體現“軍味”的微課、“實戰化教學資源庫”、“實戰化精品課例”“開放性研究課題”等信息化資源,使課程教學更好的貼近部隊、貼近裝備、貼近實戰;開展課堂的實戰化有效教學實踐,形成有效教學視域下不同課型實戰化教學模式構建的思路和流程,設計緒論課、典型新課、習題課、小結課等不同課型的課堂實戰化教學案例,增強實戰化教學實效;打造可視化教學體系,分析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相關實際軍事問題的物理脈絡和思維流程模式,利用Matlab、Mathematic以及思維導圖等可視化工具和手段,建立大學物理課程中各模塊可視化程序庫、圖片庫以及動畫庫,使復雜問題簡單化。
(四)完善多種教學策略,解決學員職業核心能力生成的途徑問題
完善教學互動策略,以能力培養為導向,建立“課前”“課中”“課后”3個階段、“問題”“合作”“環境”3個角度、“自學”“導學”“助學”“督學”4個模式的課堂教學互動策略,力爭使學員全員參與,優勢互補,引領學員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完善探究式教學策略,根據問題導向創設“學習環境”、誘導學員“主動學習”,使學員通過多次嘗試以及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經歷分析、綜合、歸納和演繹等思維過程,幫助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自我概括、反思、評價與反饋。
三、結束語
隨著軍隊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以及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日益復雜,院校教育向實戰化靠攏勢在必行,將實戰化融入到教學策略當中,深入探索,努力實踐,將物理理論與軍事應用相結合,不斷推進院校教育改革轉型,真正實現院校教學與部隊實戰化對接,為部隊培養優秀的軍事人才。
作者簡介:趙月月 ,女,漢族,遼寧凌源人,博士研究生,海軍大連艦艇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