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璐
摘 要:在社會逐漸趨向網絡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將馬克思交往理論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效率以及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文章對將馬克思交往理論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及手段進行研究。
關鍵詞:互聯網+;馬克思交往理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義;手段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0-0004-01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各領域共同關注的重點逐漸轉向“互聯網+”時代。與此同時,馬克思交往理論在人類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并為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進程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因此,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將馬克思交往理論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成為現階段相關教育者的必然之選。
一、“互聯網+”時代概述
“互聯網+”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它代表一種新的社會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及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時代主要具備以下特征:第一,能實現不同領域之間的融合;第二,能促進各領域的進一步完善及優化;第三,能促進企業內部機構的重塑;第四,能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力量。
二、將馬克思交往理論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馬克思交往理論主要指雙方間信息交流等互動活動,具有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推動歷史進程、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的作用。將馬克思交往理論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不僅能夠在原有基礎上深化教學內容,還能強化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提升教學效率,能夠讓學生從多種角度看待及解決思想政治問題,進而為其實現社會深度交往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互聯網+”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要求
1.“互聯網+”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不僅從根本上提升了各領域的生產效率及質量,而且對思想政治教育事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因素主要包括:第一,為思想政治教學提供了嶄新的教學模式;第二,豐富了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以及教育信息資源,提升了教學的時效性;第三,使應用馬克思交往理論成為相關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選擇之一。在網絡大環境下各類信息具有良莠不齊的特點,因此,為有效避免不良信息對大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教師應該運用馬克思交往理論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以深入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針。
2.“互聯網+”時代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實發揮馬克思交往理論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融入網絡技術,對原有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革與優化。同時,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應注重對學生主觀意識的引導,教師應對網絡中的多元化信息進行篩選,為學生營造最佳的學習及生活環境。由于“互聯網+”時代具有實現不同領域有機結合的特征,因此將馬克思交往理論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時,應該針對此特征豐富教學內容,以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的目的。
四、“互聯網+”時代下馬克思交往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
1.創建網絡教育平臺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融合馬克思交往理論,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并結合現有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條件,創建網絡教育新平臺,讓學生能夠在平臺中與教師進行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以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獨特優勢。
2.提升教師的教學技能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馬克思交往理論應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要能夠認清網絡大環境的利弊,學習更多的實踐性網絡操作技能以及理論知識,能夠區分網絡中的不良及虛假信息,為學生營造綠色健康、舒適的學習環境。
3.打造新型教學環境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馬克思交往理論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時,教師應注重對新型教學環境的打造,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了解當前學生的關注點及思想動態,并將其注意力帶入課堂對其進行正確引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來。
4.重視教學實踐性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馬克思交往理論應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時,教師應重視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應以提升學生對未來學習、生活的適應能力為主要目的,讓學生將學習到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并形成自主意識,以規范及約束自身的行為。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依然存在著諸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缺乏時效性等問題。因此,為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特征,高校相關教育者應加強對馬克思交往理論的認知和運用,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閆艷.馬克思交往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求實,2006(04).
[2]劉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發展研究[D].山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