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愛成
【摘 要】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最常使用的方法,搭建了師生之間最便捷的溝通橋梁。一個好的問題,不僅能夠精準的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而且猶如一盞明燈,為學生照亮知識的殿堂。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的工作實踐,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提出自己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 研學后教;小學語文課堂;課堂提問;策略
語文新課標的標準是提倡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一個好的問題,能有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求解積極性,從而為學生構建自主思考、自我創造、主動構建的學習氛圍,使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更高效,達到師生共同進步的目標。
一、創設情境,精心設問
首先,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并產生疑問,從而主動提出問題,然后引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的探究。問題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打開思維的天窗,使其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斷設問,不斷求解,不斷掌握新的知識,拓展思維。同時,也有利于讓語文課堂的整體氛圍更加融合,更加輕松。
二、精確提問,留有余地
每節課都被限制在一定的時間內,要想讓每節課都高效率高質量,教師就要注意研學模式下提問的精準性和針對性。根據知識內容和性質,按照提問的具體分類選擇合適的提問方式,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和教案規劃等,讓問題成為學生思維的引路人。在設計問題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的難點和重點,同時具有一定的發散性和想象空間,不僅能夠帶動課堂氣氛的活躍,同時開闊學生視野,發散其思維。
三、巧妙啟發,適時引導
問題的設置對于課堂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而明顯的。好的問題可以達到活躍氛圍,引思聚力的效果,而無效的問題則會引發學生的抗拒和反感,導致課堂氛圍死氣沉沉。總結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設問方式:
第一,書面提問。這類問題主要用于課文預習,教師針對課文結構和內容擬好書面問題作為提綱,讓學生參照提綱進行課文預習,帶著問題去熟悉和了解課文,達到更好自學效果。
第二,設情激問。即在課文講解過程中,在某些需要提問的地方,不直接提問,而是采取間接、比較、手勢、表情等方式創設某種情境,將問題點突顯出來,讓學生自問自答,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三、新穎別致,趣味十足
小學教師在語文課堂提問中除了對內容把握的精準外,還要注意問題的新穎度和趣味性,讓學生聽后心中一亮,產生濃厚的探索興趣,激發語文學習的欲望。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無非就是好奇、好玩、好動,根據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采用講故事、猜謎語、游戲、競賽等多種形式,將抽象的知識與生動的實物聯系在一起。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問。”總而言之,研學后教模式倡導的是課堂中的師生交流和知識碰撞,將語文學習從過程推向成功。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重視對課堂提問藝術的研究。課前,充分了解,精心備課,使教學規劃緊扣教學目標;課中,加強提問的藝術性、有效性和趣味性,不僅要引導學生求學求解,更要注意思維拓展和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育。讓課堂節奏更加明朗,讓學生學習更加輕松。
【參考文獻】
[1] 李寶. 課堂提問的技巧[J]. 黑河教育,2004(0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