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摘 要:我國傳統文化保持了幾千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時代,人們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提升,但似乎對精神文明已經不那么重視。因此,弘揚我國傳統文化必須從學生開始,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教育中,對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以及民族自信心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主要論述了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我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播,希望能夠對拓展小學生文化視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小學生;語文教育;滲透傳播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A
1.傳統文化的概念
所謂的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歷史沉淀所形成的獨屬于中國的文明,它展現了我國的歷史文化和民族特征,也充分體現了我國的民族思想。傳統文化包含的范圍是非常廣泛的,文化形態也多種多樣,不僅僅指單純的儒家文化,而是各種民族文化的綜合。為了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必須時刻謹記老祖宗的教誨,使其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2.小學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發展現狀
小學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齡和心智,屬于對萬事萬物都比較好奇的階段,如果在這個時期將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知識的傳輸者,教師要懂得如何科學地將傳統文化應用到教學中,為學生講解相應的理論知識,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還不足,甚至很多教師根本就不重視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播,沒有將其引入到教學之中,而小學生本來理解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有限,在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無法很好地去接觸傳統文化,因此導致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和傳播還不深入。
在中國古典文學中,詩詞歌賦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最具特色的部分,詩詞中精練的語言,對于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具有重要的意義。相對于其他文學形式而言,詩歌語言更加精練和簡潔,而表達的情感和志向又是無可比擬的,因此,可以說詩歌在傳統文化中所起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小學生時常閱讀詩歌,理解詩歌的背景和含義,對于學生閱讀能力、文化素質的提升是非常有意義的。古詩詞凝聚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體現了我國的民族精神和氣節,它既能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教師在語文教育中引入傳統文化的時候,可以通過對詩詞歌賦的詳細解讀,幫助學生了解詩詞深層次的含義,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精神文明等,從詩詞中認識傳統文化。教師在為學生選擇讀物時,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選擇比較通俗易懂的經典文學作品,如《三字經》《道德經》等。
1.通過講解漢字的諧音使學生了解漢字
在我國古漢語中,很多字都有諧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假字。諧音的應用常見于古詩詞、歇后語等之中。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先為學生講解一部分具有諧音的古詩詞等,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去查詢,搜集一些諧音詩詞或是歇后語等,如“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情)”等。在學生搜集好之后,可以讓學生先寫出句子,然后讓其他學生來說出其中的諧音字,這就增加了學生對諧音漢字的興趣,還加深了學生對該詩句的印象。
2.通過識字和寫字使學生了解傳統文化
教師在為學生講解生字的時候,也要適當地引入傳統文化,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開發,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少年時期,人的記憶力是最強的,通過傳統文化在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能夠有效開發學生的記憶力。學生不斷地認識和積累生字,提高自身對生字的理解,閱讀能力也會得到提升。這里,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比較經典的閱讀材料,如《百家姓》 《論語》等,讓學生閱讀更多的古典書籍,從中了解到我國的歷史文化。
3.通過“猜燈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
漢字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也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只有讓學生對漢字產生興趣,才能進一步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由于“猜字謎”這一游戲具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在猜的過程中,人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漢字,對其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將“猜燈謎”應用到語文教育中,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索。比如,在認識“臭”字之前,教師可以出題:“因為自大一點,人人都會討厭。打一字。”或者讓學生認識“眾”的時候,出題為:“一字六筆無橫豎,同心同德力無窮。打一字。”這樣,學生對該字的記憶會加深,同時也會激發學生對漢字的求知欲。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首先要激起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興趣,只有對一件事物產生興趣,學生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做。由于課本上的傳統文化知識有限,內容又比較單一,如果適當地向學生推薦有趣的課外書籍,那么學生會在閱讀過程中產生興趣。比如,在學習《刻舟求劍》《曹沖稱象》等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搜集一些我國著名的經典寓言故事,并了解這些故事的創作背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2.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
小學生無論是在記憶上,還是在學習能力上都是很強的,教師要懂得抓住學生的特點,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使學生有學習傳統文化的意識。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較強情感性的書籍更能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使其產生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情感性較強、英雄主義色彩強烈的課外書籍,讓學生每天抽時間閱讀一點,養成每天看書的習慣,幫助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熏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代替的,如果父母能夠配合學校和教師,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家庭之中,學生將會受益匪淺。身教大于言傳,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堅持每天閱讀課外書籍的習慣,購買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本,和孩子一起閱讀,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在閱讀結束后,鼓勵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討論閱讀的內容,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還可以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此外,父母可以抽空為孩子講解一些歷史上的故事和名人,以及著名經典中涉及的道德禮儀,培養小學生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和對英雄人物的敬佩之情,提取作品之中的精髓部分來提升學生的品質。
總體來說,將我國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所產生的影響是深刻而長遠的,它對學生文化素質、閱讀能力的提升以及良好品質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古詩詞、漢字、經典故事等的講解,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全面提升學生的 素質。
[1]向永澤措.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語文教育中的滲透[J].新課程(上旬刊),2016(12):269.
[2]葉妙詩.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4):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