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敏 黃婉玲 汪婷 鐘容波
摘 要: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學生所受教育質量的提高,不論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是道德情操的養成,教師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不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所以,教師始終是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的主導因素,培養造就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性工程。調查分析顯示,一方面學生對高質量師資隊伍有強烈需求,另一方面在建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需要突出學生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主體作用,并發揮教學質量評價對教師的激勵作用。進一步的研究表明,湖北經濟學院法商學院在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建設中存在的不少問題,在武漢市其他高校具有普遍性。
關鍵詞:師資隊伍;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制度設計
一、學生的受教育權及其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的主導地位
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標準與日俱增,國內的高等教育地位愈發重要,因此,教育教學在面臨著大時代機遇的同時,高校教育教學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其中當下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問題尤其突出。根據武漢市高校的走訪調查結果發現:現存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制在各高?;旧鲜切瓮撛O,每年在學生完成評教后,對于評價結果以及如何產生作用,學校針對學生方面從未做出相應回應。據問卷調查統計發現近76%的學生是關注這項結果的,但50.54%的學生表示不知道其后續發展,同時近80%學生表示教師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權益,并表達了想要親自維護自己接受教育教學基本權益的意愿。
縱觀當下高校,對學生這一主體權利的普遍忽視甚至成為常態,這一現象甚至造成當下學生對該項機制的無意識,從而縱容了一些教師在教育教學上出現一些偷梁換柱的行為,導致教育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只能屈從于學校分配的命運。在教學上,學生所接受的教學質量是沒有保障的。學校對于學生的教學訴求要去解決,而不是選擇無視然后繞道而行,教師教學質量直面監督是無法避免的。
二、高等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據調查統計顯示將近80%的學生認為:學生是教師教學活動結果最直接的承擔者。因此,學生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更具有直觀性和權威性,學生應是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主導者,重視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對體現學生在評價機制中的主體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現實情況卻與此相悖,學生的主體價值作用被嚴重忽視。主要表現為:1.學生評教方式單一,內容空泛。2.學生評教的結果未公開,學生對評教結果一無所知。3.學生評教結果的核定缺少學生的參與和監督,導致學生缺少話語權,評教活動失去實質作用。
(二)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無法產生雙向的激勵效應
學生與教師是接收信息和傳遞信息的雙向關系主體。評價教學質量的高低,更應關注于這兩個雙向主體關系的平衡以及兩個主體良性互動的效果,并正視兩者的主體價值地位,明確各自功利的價值取向,而現今高校教育恰恰模糊學生的價值權益視覺。
在現行的教師管理制度下,過于忽視學生權益的觀念導向。教師職稱以科研標準評定,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僵化運作,教師為職稱而科研,為評教而迎合學生,完全不管學生的發展。當然,這些問題的實質是因為學校管理者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高校教師作為社會的特定群體,對價值取向、成就動機、個性追求、創造性期望等非常明確。學校的固化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師差異化需求,導致教師教學更加懈怠,直接降低教學質量。
(三)教學評價指標機制設計不完善
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一般都由學生網上評教、課堂檢查、聽課評價等制度組成,這樣6形式化的管理,導致教學管理缺乏彈性。
1.學生網上評教制度:評教標準固化,并不能充分體現教師教學效益。網上評教結果在教學質量評價中所占比重不大,學生評教的權重極低,嚴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導致學生為了評教而評教。而部分教師迎合學生,通常以評教而教學。據不完全統計,將近68.48%的學生希望自己的成績與教師網上評教結果成正比,雙方在評教分數上存在著議價心理。
2.課堂檢查制度:據調查發現課堂教學的檢查內容僅限于教師學生到勤情況。這種單一的檢查制度不但降低課堂效率,還浪費學校資源。
3.聽課評價制度:該制度貫穿于教師的整個職業生涯,例如教師入職、職稱評選、優秀教師評選等。一般來說每學期都會有1-2次的同行教師聽課評價,但是該制度存在著諸多的不足,部分聽課教師完全按照自我標準評價,聽課評價僅為了走程序。
三、教師教學質量對高等教育發展重要性的再認識
(一)高效的教學質量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必須運用科學可行的方法,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效給予準確的判斷,為改進并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合理依據,從而幫助學生在學校實現增值。
(二)教學質量可以通過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掌握程度,以及學生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來衡量。引用自行車的導向系統、驅動系統、制動系統分析,教師的教學是動力輪,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增量則是主力輪,不斷完善的教學質量評價體制有如作用于教師學生兩者之間的鏈條,承擔著動力傳導責任。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直接實施者,其教學結果的影響直接反應在學生身上,為此必須建立健全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制以及完善對人才培養的全程監督。
(三)學校作為現代經濟體下的人才輸出方,需要做到綱舉目張。在整個教育體系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尤為關鍵,正所謂“舉一綱而目一張,解一卷而眾篇明”抓住教學評價機制這一部分,牽一發而動全身,才能實現高效率的教學,優化學校教育。
高校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利益不一致,責任不對等,信息不對稱,激勵不相容等問題。因此產生了新的想法,將高校市場化,教師管理結合企業績效考核,可以引用企業管理經營優勝劣汰以及退出機制。這對于教育教學無疑是一種活學活用,且已經經過長時間歷練,實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因而,建立健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制,對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學生學習質量的保證以及教學管理系統化與科學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完善高等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高校的動力傳導機制
1.明確價值定位,學生是學校的價值主體,教師的認真教學是服務于主體的,使價值的傳導流向和流量穩定而且高效高質,以及對運行平臺的完善。
2.學校要把教師教學質量作為評價教師業績最重要的標桿,充分發揮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激勵作用。
3.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要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為中心,要把優質課堂建設作為高等院校教學質量建設的最重要抓手。
(二)監督機制
改變呆板的檢查考核機制。學生、教職同事、上層管理實質性的監督,發揮三者的個體力量,群體效力,監督反饋并駕齊驅。
(三)激勵機制與退出機制
重視人的作用,有機的調動人的積極性力量。創造薪酬和福利享受的差異化。強調教師的市場價值,給教師競爭壓力,教師的個人價值與學生價值、學校價值、社會價值相聯系。
參考文獻:
[1]張瑜,沈玉潔,段其偉.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09):28-29.
[2]馬寧.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與提升策略[J].時代金融,2018(2):342-343.
[3]宋從芝.高職教師教學質量的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方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3.
[4]諶啟標.美國教師評價制度改革新進展[J].基礎教育參考,2004(09):28-31.
[5]王琰春,張勝軍,趙菊梅.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01):66-67.
[6]崔亞飛,經庭如.高校教學評價“1+2”體系設計及反饋機制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0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