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紅
摘 要: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的特色屬性明顯,應夯實高水平大學的發展基礎,依托于文化軟實力的有效建設,扎牢發展的藩籬。本文分析了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性及現狀,從培育先進文化精神,打造學校品牌、構筑“軟環境”等方面具體闡述了新時期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文化軟實力提升的路徑。
關鍵詞: 地方技能型大學 文化軟實力 現狀 提升路徑
引言
文化軟實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元素,對于高校而言,文化軟實力同樣是構筑發展、凝聚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在深化改革發展的進程中面臨創新與發展的雙重壓力,如何以文化軟實力涵養、帶動和重塑發展,成為新時期地方技能型大學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從實際來看,地方技能型大學的文化軟實力,面臨“力”不足的問題,特別是文化吸引力、輻射力和凝聚力的缺乏,不利于高校的全面發展。為此,以新的發展視域,立足新的發展環境,深化文化軟實力建設,為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成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的發展方向。本文立足文化軟實力的研究,就如何深化文化軟實力建設,做了如下闡述。
1.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必要性
1.1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是高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邁向新的發展階段,精英教育已向大眾教育轉變。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特別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更加強調內涵建設,以更好地突出“特色”,夯實“技能”屬性。首先,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在辦學特色、品牌打造等方面,需要依托文化軟實力建設,為特色辦學注入活力,為品牌打造形成社會輻射。當前,地方高校面臨生存與發展的雙重壓力,內涵建設的推進,能夠提升高校的文化內涵品質,對于提高站位、拓展發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其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應著力于“技能”教育特色,通過“特色+品牌+就業”的內涵建設,更好地提高學校的生命力。文化軟實力的建設,就是將內涵元素進行整合,發揮效能。因此,地方高校要轉變發展思維,通過文化軟實力建設,創造良好的內部條件,為“提質、提速”發展提供動力。
1.2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是高校增強核心競爭力的保障。
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文化軟實力的有效建設,在文化內涵的融入與激發中迸發出獨特的競爭優勢。首先,地方高校在構筑競爭力的過程中應以文化氛圍涵養文化競爭力,優秀的高校文化品質是教師與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其次,核心競爭力的提升,不僅僅是大規模辦學、引進高層次師資,而且是以良好的人文環境,提高辦學質量、推進人才培養創新,在以人為本的發展視域之下,促進教育與教學的雙重發展。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要以文化軟實力建設為保障,通過文化軟實力,提高學校的站位及社會影響力,通過學校的美譽度、知名度孕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全面發展的軟著陸。
1.3推進文化軟實力建設是高校精神動力發展的重要基礎。
當前,我國高校建設更加注重“硬實力”,大規模校園擴建的同時,缺乏對“軟實力”的塑造,導致高校硬軟實力不匹配問題。(1)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需要凝聚發展動力,構筑發展的內核動力,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對高校文化底蘊的激發及大學品位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2)地方高校面臨的競爭壓力日益增加,發展的精神動力,需要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讓高校在人文關懷、教育理念、校園文化等要素中體現出自身的文化內涵,強化對社會的影響力。因此,新時期下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需要依托文化軟實力建設,積淀文化底蘊、提升辦學層次、提高辦學品位,讓“技能”屬性、“高水平”特征更好地展現出來。
2.一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文化軟實力的建設現狀
新的教育環境、新的教育體制要求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在夯實發展基礎的進程中,強化文化軟實力建設,為“技能”教育的特色辦學注入活力,為“高水平”大學建設提供動力。但從實際來看,一些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在文化軟實力建設中顯得比較被動與乏力。文化軟實力中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吸引力”和“文化輻射力”等方面都存在“力”不足的情況,文化軟實力建設有待加強。
2.1文化凝集力:文化凝聚力不強,校園文化精神缺位。
文化凝聚力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元素,更是深化建設的重要基礎。當前,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注重“技能”的特色教育中,缺乏文化凝聚力的培育,校園文化精神缺位的情況比較突出。首先,無論是辦學理念,還是特色的學校精神,都表現出“同質化”問題,難以凸顯自身特色,讓文化凝聚力在同質性的發展進程中,難以形成獨特的文化精神;其次,文化凝聚力不強,文化精神元素在教育教學中缺乏作用力空間,文化的實質性效能難以充分體現;再次,“三風”,即校風、教風和學風,總體上還存有問題,,很大原因是學校的文化凝聚力不強,文化的作用力難以在教育教學中有效發揮。特別是學風下降成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2.2文化吸引力:文化吸引力弱化,學校文化元素單一。
文化吸引力弱化,是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面臨的現實問題。很大原因是地方大學的校園文化元素單一,無論是文化交流、文化積淀還是科研及教學能力,都存在文化元素的空白區。(1)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整體有待提升,學生對學校缺乏認同感、歸屬感,是導致文化吸引力弱化的關鍵原因;(2)地方高校在文化培育等方面缺乏積極主動性,更注重學校辦學發展,對于文化軟實力的建設投入較少,導致單一的文化元素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3)從實際而言,技能型高校的教育教學環境總體單一,文化資源不足,成為文化吸引力難以重塑的重要制約因素。
2.3文化輻射力:文化輻射力不足,缺乏文化的有效整合。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的發展半徑相對較小,文化輻射力不足,成為當前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突出問題。(1)文化傳播不到位,學校文化宣傳力度不夠,文化在社會中的輻射影響力不足;(2)學術氛圍不濃厚,科研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作為技能型高校,應著力促進產學研發展,提高學校的“產學研”站位;(3)文化缺乏有效整合。學校歷史文化、社團文化等資源,如文化藝術活動、文化活動場所等,未能整合發展,單一的文化元素現狀,難以滿足技能型地方高校的發展需求。
3.提升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文化軟實力的路徑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在深化發展空間的過程中,要注重“硬軟”文化的同步發展,讓硬文化成為軟文化發展的依托,軟文化成為硬文化的內核元素。因此,提升地方技能型高校的文化軟實力,著力點在于培育先進文化精神、打造學校品牌、構筑軟環境,為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夯實內外條件。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工作:
3.1培育:培育先進文化,優化文化內核。
先進文化是涵養發展的文化內核,也是新時期地方技能型大學發展的內在需求。首先,高校要重視先進文化的培育,通過先進文化促進先進大學精神的形成。先進的大學精神需要以傳統文化為依托,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在“育人為本”的視域之下,促進先進校園文化精神的發展;其次,大學文化要實現人文教育與學科教育的有機結合,讓文化教育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元素;再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要立足辦學特色,創新辦學理念,有效建設“高水平”的優質教育資源,讓特色成為文化內核形成的載體,讓技能型大學更好地立足本質,提高教書育人的功能。
3.2打造:打造學校品牌,提升文化輻射力。
“品牌”是文化的積淀,更是文化的外在表現力。對于地方技能型大學而言,品牌效應不足,文化輻射力不強,進一步要求文化軟實力建設,著力打造學校品牌,以品牌帶動發展,實現更具輻射力的文化內涵。(1)突出特色辦學,讓特色成為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元素。在辦學思路、人才培養等方面,緊緊立足自身實際,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在準確定位的發展框架之下,構筑發展新引擎。近年來,技能大賽成為地方技能型大學“品牌+特色”的重要內容。以競賽為載體,強化學生競爭意識和能力;以競賽為窗口,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利用“載體”和“窗口”的效能模式,推動學校的文化軟實力的構建;(2)良好的社會形象,是社會對學校文化的肯定,更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外部表現。地方技能型大學要通過文化品牌建設,不斷增強學校的知名度,讓文化打開社會民眾認識學校的大門,更好地以文化帶動發展,形成發展新格局。
3.3構筑:構筑“軟環境”,深化制度建設。
“軟環境”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環境基礎,強調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應深化制度建設,以文化重塑發展。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制度建設,形成具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體系,讓文化建設更好地融入學校管理之中,以文化涵養學校管理制度的創新發展;其次,文化建設的“疲軟”狀態在一些地方技能型高校中比較突出,這就要求文化軟實力建設形成合力,以制度規范發展、以制度形成發展動力,讓軟環境更好地培育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再次,完善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命運共同體”,為教師的發展提供空間,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環境。在高質量的教育體系之中,增強教師在校工作生活的幸福歸屬感、學生對學校文化的認同感。
結語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在深化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過程中要堅持以新的思維視角,為文化建設構建的新空間、鋪設新路徑,盤活地方技能型大學文化軟實力建設。在本文探討中,文化軟實力建設是地方技能型大學培育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應在新的發展環境中為文化軟實力建設內核引擎。筆者認為,地方技能型大學一是要培育先進文化,優化文化內核,以文化涵養發展;二是打造學校品牌,提升文化輻射力,以文化帶動發展;三是構筑“軟環境”,深化制度建設,以文化重塑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天微.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的基本路徑研究[J].理論觀察,2016(12).
[2]竇紅平.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路徑探析——以合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01).
[3]譚文華.高?!拔幕泴嵙Α奔捌涮嵘緩降娜舾伤伎糩J].高等農業教育,2008(06).
[4]吳碩.基于圖書館信息平臺的校園文化軟實力提升探析[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8(03).
基金項目:本文系安徽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學會2017年度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文化軟實力提升研究(2017azjxh17033)”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