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霖
摘 要: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高等工程教育認證工作逐漸趨于國際化,結合《華盛頓協議》和我國實際發展現狀,整合職業技術資格管理機制,有效完成認證流程,需要教育部門給予更多的支持。本文對《華盛頓協議》框架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集中闡釋了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 《華盛頓協議》 工程教育專業 認證標準
2013年我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并且成為預備成員,不僅代表我國工程教育認證的國際化發展趨勢,還證明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在順應全球化發展機制的前提下,有效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完善工程技術類人才儲備。
一、《華盛頓協議》框架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研究背景
《華盛頓協議》是目前國際認可范圍較廣的工程認證機制。在《華盛頓協議》中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規定,要求參與國要建立有效的配合機制,并且負責注冊或者批準職業工程師在本國機構從事具體工作,且承認締約組織內工程專業認證水平,具有一定的等效性。也就是說,簽約組織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和認證程序之間存在對比價值,且認證結果有效。另外,簽約組織認證的能夠被其他國家認可,畢業生只要符合注冊工程師基本素質和質量標準,均能借助《華盛頓協議》完成注冊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基于此,認證工程專業能借助標準化制度有效約束和監督管理各國工程教育認證流程,確保工程教育體系的平等交流和互認。我國由于是《華盛頓協議》的預備會員,還需要轉為正式會員。因此,我國在高等工程師教育認證工作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有針對性地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機制和完善相應措施,提升專業化認證水平的同時,完善整體管理體系。
二、我國在《華盛頓協議》框架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研究現狀
由于我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項目發展起步較晚,有很多地方還存在不完善性,需要集中處理和改進。
(一)導向作用缺失
在我國工程教育認證項目發展進程中,由于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控措施還存在局限性,造成整體標準結構和運維管理體系存在失衡現象,不能有效完善認證實踐過程。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多數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體系中在當前更加關注專業教育的投入項目,較少關注專業教育的產出,使得學生成果評價和動手操作實踐能力認證存在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導向作用依舊存在滯后性,使得工程專業認證機制不能很好地完成國際化可比性分析和等效性處理,在認證互通及同步發展方面依舊存在滯后性,無法有效落實系統性監督管控措施。
(二)企業團體參與度不足
要有效提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實效性,合理建構完善且貼合實際發展需求的標準十分關鍵,加之工程教育專業本身就和行業化結構之間有著特殊緊密的聯系,工程專業畢業人員到工程行業或者工程產業中工作只有得到專業認證才具備說服力。但是,一些工程教育認證的研究基礎都是結合高校實際發展現狀建立的專業化認證機制,對行業和市場發展動態關注度不足,造成企業團隊參與水平滯后。也就是說,一些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成為“學院派”,缺乏工程界或者產業界的專業認證研究體系和研究成果,使得具體導向性不能為市場服務,是影響整個行業發展需求的根本原因。
(三)專業認證路徑有待拓展
一些普通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都是學校設立,并且這些研究都是圍繞教育項目開展的,使得專業認證的研究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得到有效拓展,尤其專業認證研究管理水平不盡如人意,直接造成教育專業培養管理水平受到制約,整體專業認證處理機制和資格認證維護體系不能得到有效重視,實際管理現狀和發展動力需要相關部門給予重視。
三、《華盛頓協議》框架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的優化措施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推進的社會背景下,完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和價值,是滿足教育國際化發展運行趨勢的根本,也是工程師建立國際化市場監督管理結構的根本。我國只有積極落實認證管理機制和管控措施,才能在完成等值等效要求的基礎上,確保管控認證效果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結合《華盛頓協議》的相關要求,積極建立專業性、公正性及規范性的監督管理機制,在整合管控措施的同時,確保正確引導高等工程專業認證管理工作,并且對各個環節予以規范和約束,完善管理流程,為后續監督管理項目的升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完善評估制度
在建立健全統籌良好的評估機制結構的過程中,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有效整合高等工程教育專業專項認證管理體系,確保高等教育質量滿足實際管理需求,在維護管控標準的基礎上,整合管理目標,并且完善管理體系,優化管控機制的完整性和實效性,為后續評估項目的開展提供保障,有效推動高等工程教育專業完成認證管理。在評估機制建立的過程中,協調院校評估項目、專業認證和評估項目、國家化評估項目、常態數據監測評估項目等,確保在保障體系內完善評估工作,為后續人才儲備和監督管理提供保障。
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管理工作開展后要確保為社會輸送專業工程型管理人才,從而滿足專業化教育管理的質量要求,切實維護評價結構的完整性,為后續監督控制措施的全面升級提供堅實的保障。只有真正完善專業狀態信息的更新和處理工作,才能保證相應管控體系和運維管理機制更加有效實行。并且需要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確保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時效性,為提升教育專業認證效率提供保障,確保工程化教育專業認證管理機制獲取最有效的評估結果,提高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管理工作的完整性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校建立評估機制的過程中,要從宏觀角度出發發揮各個監督監管元素的實際水平和項目價值。
(二)優化程序標準
為了有效建立健全完整的培訓管理機制,要整合管理路徑和管控項目要點。尤其是遵循《華盛頓協議》內容,確保工程教育專業學位和專業認證項目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工程教育認證管理工作。也就是說,在保證高等工程認證管理工序的過程中,要建構一個更加公平且專業的認證平臺,完善管理體系和管控標準。在認證工作開展后按照標準有序建立相應的流程和管控體系。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要制訂認證方案,針對相關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和標注,建立相應的處理機制和完善體系,并且對具體內容進行綱領性管理和標注。
第二,要執行認證工作,結合標準化流程,提升管理模型的統籌性管控,確保執行效果和完整性,相關人員在工作執行體系建立后維護管理模型的運行穩定性。
第三,要整合認證結果,在對結果建立反饋項目的過程中,整合控制效果和運維管理標準,保證運維參數體系的穩定性。
第四,要維護日常組織協調工作的實效性,相關管理人員要充分吸收相關經驗,保證協調組織項目的完整性。
在國外,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組織都是一些具有專業團隊的中介機構,這就需要我國相關部門給予管理工作更多重視,有效拓展探索范圍,積極落實高等工程教育管理工作,完成專業化認證工作,提升中介機構的工作水平,避免完全照搬照抄,全面維護工程專業認證機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實效。只有從根本上以事業單位為基礎組織形式建立專業化認證機構,才能為后續工作的連續性發展水平提供保障,轉型為獨立的市場化認證體系。基于此,工程教育專業的國際認證要順應緊急全球化的社會發展背景,有效整合認證流程和基本程序,完善管理工作的實效性,為積極交流提供保障。
(三)制定有效標準
在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建立的過程中,要積極踐行統籌性較好的監督管理機制,確保相關指標環節管理的全面性和權威性,避免相關認證信息出現偏差,在整合管理體系的同時,對錯誤甚至虛假信息展開深度管控和處理。在完善專業化認證信息的同時,保證數據獲取的實時性和完整性,真正提高操作水平,維護投入產出比分析效果,為后續管理工作的系統化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華盛頓協議》具體項目中,簽約國家的工程教育認證體系較為明確,計算后就能結合清晰的指標參數展開系統化分析和定義。例如,日本工程教育認證機構針對新標準進行了分析,并且整合相關要求建立了4個大方面的標準體系和6個小方面的系統化標準。在整體標準體系中,只有一項是涉及定量指標參數的,整個測量標準并沒有將過多的注意力應用在權重分析和數量分析方面,使得整體指標參數體系和運維管理的可操作性更強,指標的實際指導意義更大,值得我國相關部門借鑒學習。
(四)優化多元合作
為了有效增強相關指標參數的應用效果,相關部門要積極落實系統化監督管控機制,將提高實踐能力作為基礎性導向,有效促進多方建立相應的合作體系,保證認證結構的完整性和實效性,從考核教育出發,保證教育產出有效證明相應認證的專業化程度。在《華盛頓協議》相關內容標注中,工程專業畢業生需要具備的專業化知識和專業技能都有明確的標注,這就需要相關教育部門結合標準參照,有效約束學生的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切實建構完整的監督管理機制。
我國制定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體系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對課程內容和基礎知識的了解程度,確保在注重知識學習的基礎上,有效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和管理效果,一定程度上確保畢業生的基本能力能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完善指標的實際指導意義,整合體系后建立相應的要求和監督管理措施。若從高校角度分析相關內容,就要重視工程教育專業大學生工程實踐水平和能力培養效果,確保其能滿足工作單位的實際用人需求,按照學生的基礎性比例配備相應的工程專家進行分析和指標認定,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水平。
參考文獻:
[1]漆玲玲.我國高等教育質量第三方評估模式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1.
[2]王桂艷.美國高校內部質量指標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3.
[3]潘康明.美國遠程高等教育質量認證制度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4]盧晶.專業認證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09.
2015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立項(項目名稱:《華盛頓協議》框架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研究;項目編號:W2015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