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云萍
摘 要: 本文主要對如何在構建和諧校園過程中更有效地履行工會職能進行了探討,圍繞發揮工會教育職能,抓好教職工隊伍建設;發揮教代會作用,促進校園和諧建設;發揮工會組織優勢,積極開展文體活動;發揮工會維權職能,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通過研究,能夠為基層學校工會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過程中發揮職能作用和做出應有貢獻方面提供一些可供參考和借鑒的成果。
關鍵詞: 工會 和諧校園 教職員工
對于教育發展來說,構建和諧校園是永恒的話題。學校是一個知識與人才相對集中的特殊社會環境,校園的和諧與穩定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構建和諧校園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工會在提高教職工隊伍素質,發揮教職工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促進教育要素整體優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和諧發展等方面擔負著重要職責。履行好工會職能,對構建和諧校園意義重大。
一、發揮工會教育職能,抓好教職工隊伍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努力建設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職工隊伍,是建設和諧校園的根本保證。工會組織作為黨領導下的群眾團體,要把努力提高教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組織教職工為建設和諧校園、促進學校高水平發展做貢獻作為重要任務來抓。工會不僅要通過報告會、參觀學習等傳統方法對教職工進行教育,還要根據學校發展實際及教職工的特點,采用自我性、理論性、可接受性為一體的方式和舉措,在廣大教職工中開展各類教育活動。廣平一中工會主要通過目標式和激勵式對教職工進行教育,收效顯著。目標式,即圍繞學校工作目標,提出教職工學習的重點,開展職業教育活動。激勵式,即對先進典型人物,尤其對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帶動整體進步;對在各種活動中做出成績并收到實效的個人或集體加以肯定、給予表彰,保證教職工充分參與和自我教育的熱情,確保教育活動的效果。
二、發揮教代會作用,促進校園和諧建設
工會是教代會的組織者、參與者,又是教代會的工作機構,教代會工作是工會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構建和諧校園中,工會要注重通過教代會發揮作用,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工主動性、創造性,共同努力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
1.增強教職工民主意識、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工會需要廣大教職員工具有積極參與的意識和主人翁的態度,更重要的是必須具有一定的參政議政能力。許多教師反映,參加教代會讓人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壓力,覺得是受廣大教師委托參與的,不能辜負他們的希望,因此他們會時刻關注學校的發展,發現存在的問題,并注意及時反映教師的呼聲和要求。正是在直接參與教代會各項工作的過程中,許多教職員工的參政議政能力在實踐中得到了鍛煉,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
2.建設和諧的教職工隊伍。教代會的主要任務是討論審議學校的發展規劃、重大改革方案等,這些都與學校的發展、教職員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學校通過教代會制度,健全各種民主監督制度和教育教學督導制度,堅持定量考評和定性評估相結合、質量考核與多元評價相統一,獎懲分明,激發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能動性,培養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和諧的教職工隊伍。廣平一中是一個有230多名教職工的大家庭,通過廣大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營造了團結和諧、奮發向上的工作氛圍,教學水平逐年提高。
3.建立平等融洽的上下級關系。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是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教代會制度本身就體現了學校民主管理的本質,它所涉及的主要是處于教學、管理、研究一線的工作者,它所談及的問題更是關乎自身利益,如工作量的計算、獎金的分配等。要通過實施教代會制度,真正喚起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教職工的主人翁和責任感,真心實意為學校著想,時時處處維護學校形象。工會要發揮領導與教職工中間橋梁作用,把領導的決策化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行動,使學校上下形成合力,為實現學校的各項工作目標奠定基礎。
三、發揮工會組織優勢,積極開展文體活動
構建和諧校園的基礎是“民心”,僅靠行政規章對工作職責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工會在支部領導下組織開展的群眾性文體活動,是團結民心、凝聚民意,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形式。
1.工會組織的文體活動,有助于團體成員間消除隔閡。工會有組織、教育團體成員的責任。工會組織開展的文娛聯歡會、趣味運動會或比賽活動,具有將相互之間自覺不自覺地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黏合在一起的功能,為團體成員的思想、情感交流架起溝通的橋梁。在各項技能競賽活動中,共同的文化意識能夠引起強烈的共鳴,激發強烈的競爭意識,增強團隊的榮譽感,會使有一定知識水準的參與者自覺地拋開以往的情感糾紛,在充滿情感交流的氛圍內,用一個主動的微笑、一句溫暖的問候、一個善意的扶持,就有可能化解雙方隱藏已久的“心病”,黏合裂痕,使人際關系朝著積極向上的團結、協調、和諧的方向發展。
2.工會組織的文體活動,有利于調節教工情緒,緩和或消除社會矛盾。由于學校在社會生活中所處的特殊地位,使得構建“和諧校園”的行為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先導。當前,社會各利益集團和普通群體之間利益差距不斷拉大,隨著現代高科技傳媒手段的普及與運用,各種社會問題往往在第一時間呈現在大眾面前。如教育發展不平衡引起的校際之間教職工所得利益分配的差異等,都會影響教職工的情緒,引起情感的躁動和不安。如果局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或改善,就會使這個“問題”涉及的利益群體的情感處在“長期等待”中,從而成為不安定的社會情緒。這種情緒如果不能及時了解并有效地得到控制、調節、釋放,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工會工作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群體情緒需要有理性地抑止,對消極、有害的情緒,要適時地給予釋放。教育工會組織的文娛體育活動,正是調節、緩和、釋放這種情緒的重要方式之一。
3.工會組織的文體活動具有溝通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紐帶和橋梁作用。工會開展文體活動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密切校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之間的關系建立聯系的橋梁。工會組織的文體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平等性,使參與者以相對平等身份互相交往。在這種“平等與溫馨”交融中,領導者以個體身份參加活動,往往被大多數群體成員認為是對群體活動的支持,是“與民同樂”;如果領導干部以群體項目的一員參加,更會被群眾普遍認為是對大家一種巨大的鼓勵,是“對百姓的尊重”,可加強領導與普通教師情感的交流。工會只有在堅持以人為本、人文關懷的工作理念下,團結和動員廣大教職員工投身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創造一切有利條件,使校園里人與人、環境與人和諧發展,才能在構建和諧校園中發揮積極作用。
四、發揮工會維權職能,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
構建和諧校園是促進教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的現實需要,需要全體教職員工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工會要認真肩負起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的重任,還要代表學校黨政領導關心教職工的生活和健康,為廣大教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使教職工感到學校和組織的溫暖,從而形成凝聚力,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穩定教職工隊伍。
1.維護教職員工經濟權益。教職員工大部分都屬于腦力勞動者,他們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為打造高質量的教學環境做出了突出貢獻,這些人員的勞動價值應該得到社會有關方面的肯定。比方說,學校教職員工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等直接和本人經濟權益相關的問題,工會務必高度重視并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充分尊重,肯定他們在復雜教學科研和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2.維護教職員工政治權益。在學校里,科學、知識、文明等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學校教職員工隊伍里面集中了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大部分人員都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洞察能力,具有扎實的文化知識底蘊。這些人員完全能夠在學校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和民主管理方面發揮作用,這也是《工會法》等賦予他們的權益。學校工會應該為教職員工在享有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方面盡可能地提供條件,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制定和實施教職員工參與學校日常運行管理的相關制度,確保學校教職員工的政治權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馮振威,朱曉昕,王立慧.試論加強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與構建和諧校園的關系[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0(01).
[2]高疆.發揮工會作用 促進和諧單位建設[J].兵團工運,2010(02).
[3]秦美從,秦中忠.工會維權要有大局意識[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0(01).
[4]凌生林.圍繞四個作為 工作實現“五新”——農四師工會2009年工作回眸[J].兵團工運,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