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
摘 要: 二語動機理論研究在我國的起步與發展對我國外語學習起到了幫助與促進作用。本文結合外文網站EBSCOhost與中國知網2007年-2017年9月的學術期刊數據,從研究方法、研究對象和研究視角三個方面進行對比,并根據結果提出建議和研究思路,對以后研究進行展望。
關鍵詞: 二語學習動機理論 理論與實證研究 回顧與展望
“學習動機(motivation)”是指直接推動人進行學習的一種內部力量。不同社會和教育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社會學生其學習動機各不相同。學習動機是由各種動力因素組成的復合體,而不是單一結構,其中包括學習需要、學習興趣、學習的認知、情緒和意志因素等(周德昌,1992)。
1.學術史的梳理
20世紀50年代開始,二語學習動機研究逐漸成為應用語言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Gardner & Lambert(1972)提出的融入型理論(integrative motive),該理論認為,“因為對目標語社團持有真正的興趣而去學習第二語言的動力(1985:82)”,體現在語言學習動機的社會心理結構的三個層次上,即:①融入性,②對學習環境的態度,③動機,包括學習者對二語學習的愿望、對二語學習的態度及為了學習二語所付出的努力。之后,Gardner又提出了社會教育模式(social-educational model)。社會教育模式提出了兩個重要概念:動機和動機傾向(motivational orientation)。前者被定義為“個體學習者為了學習第二語言所做的具有目標導向的努力”(Gardner&MacIntyre;,1992),后者被認為“學習第二語言的一系列原因”(Gardner,1994)。動機傾向包括融入型傾向和工具型傾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Gardner提出的以融入型傾向和工具型傾向為主的社會教育模式幾乎成為研究者對二語學習動機的全部認識,其影響力至今還在學習動機研究中存在。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英語全球化發展,Gardner的動機理論受到了挑戰,其中包括Deci & Ryan(1985;2000)的自我決定動機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和三層次動機理論(D?觟rnyei framework of L2 motivation)。自我決定動機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個體學習者選擇執行某一特定活動的原因取決于其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主選擇”(Deci&Ryan;,1985),D?觟rnyei(1994;1998)的三層次動機理論包含了外語學習的三個基本要素:二語、學習者和學習情境,同時體現了語言的三個維度:社會維度、個體維度和教育維度。該理論強調外語學習動機的多元特征,并將動機研究與學習情境結合在一起,為之后提高學習者二語學習動機的教學策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二語動機研究由靜態探究轉向動態研究,D?觟rnyei(2001)提出了二語動機過程導向模式,體現了二語學習動機的時間性和動態性。之后,D?觟rnyei(2005)提出了二語動機自我體系(L2 Self-motivation Theory),主張在教學中教育者應該將二語學習和學習者的個體核心特征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習者形成語言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認同。
國內二語動機研究起步較晚,以引進或者借鑒國外二語動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主,近幾年才開始嘗試二語動機的本土化研究。
2.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
為了更好地分析國內外相關研究動態,項目組根據以下條件獲取二語學習動機研究成果,并從研究類型、研究對象和研究視角三個方面進行分析:(1)時間跨度:2007年-2016年間的學術期刊。(2)主要檢索關鍵詞:英文為L2 motivation,中文為二語動機。(3)數據庫,英文為EBSCOhost,中文為中國知網CNKI中的CSSCI子庫。具體分析情況如下:
2.1國內外二語學習動機研究論文數量與年份分析
如圖1所示,盡管有關學術研究論文數量在近幾年有所波動,但是不難發現,國外有關二語研究的學術論文總體呈上升趨勢,據EBSCOhost顯示,2007年國外學術論文為4篇,2016為22篇,2017年為26篇。國內亦是如此,2007年-2016年國內有關二語動機研究的學術論文總共有18篇。其中2007年1篇,2015年為6篇。且從論文數量來看,國內對二語學習動力的研究遠遠落后于國外研究。
2.2國內外研究類型分析
研究類型主要有量化研究、質化研究和混合式研究。量化研究大多采用假設演繹的模式,包括機構方程模型和標準的推斷的準確計算;質化研究主要采取觀察法、訪談法、檔案和文獻分析法、視聽材料分析法四種方法對資料進行收集和處理;混合式研究根本就是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相結合。
國外對二語學習動機采取的研究類型為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相結合的混合式研究。國內的二語學習動機研究則偏重于量化研究,鮮有混合式研究。從量化研究來看,國內學者比較偏好結構方程模型(韋曉保,2013;孫蕾,呂中舌,2014;劉鳳閣,2015;彭劍娥,2015;葛娜娜,金立鑫,2016),國外學者則偏重推斷與統計。從質化研究來看,國內研究比較單一地使用訪談法(趙娜,王俊菊,2010;詹先君,洪民,2015),國外學者采用的質化研究手段更為豐富,有個案研究、課堂觀察、回歸研究等。
2.3國內外研究對象分析
研究對象根據其教育層次可以分為:(1)基礎教育、(2)中等教育、(3)高等教育、(4)成人教育四大類。從教育層次來看,國外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對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都有所涉及。圖2顯示,國內二語動機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僅有劉鳳閣(2015)在《“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模型在中國不同英語學習者群體中的效度分析》中將研究對象設定為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和中小學生。
研究對象根據職業可以分為教師、學生和其他職業三大類。從職業劃分看,國內外二語動機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師和學生兩個職業領域中。圖3顯示國內知網抽樣文章中研究對象為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分配。
2.4國內外研究視角分析
經對研究范圍內的國內外期刊論文研究的主題進行合并、提煉,項目組將國內外二語動機研究的視角進行了分類和總結,形成研究視角的兩級編碼,其中一級編碼為(1)實證研究;(2)理論構建研究。二級編碼為(1)同質行樣本研究;(2)異質性樣本研究;(3)動機策略研究;(4)動機結構模型研究。具體情況如圖4所示:
3.研究述評
綜合研究文獻和成果,發現已有研究針對二語學習動力研究提出了不少具有理論和實踐價值的建議,為本課題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基礎。但是,從總體上講,以上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從國際比較看,英文版的數據庫顯示,對二語學習動機的研究起步較早,近十年來研究成果顯著;我國二語學習動機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還是遠遠落后于國外水平,基本處于研究的初級階段。從研究類型比較看,采用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相結合的混合式研究將會成為二語學習動力研究的一種趨勢,它會讓二語動機研究更具有科學參考意義。從研究對象比較看,國內的研究對象都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大學生中,對兒童二語學習動力研究幾乎為零。從研究的視角比較看,視角比較單一,缺乏本土的實時性。隨著經濟與語言的全球化發展和我國二語學習低齡化的現狀,怎樣以更科學的研究方法結合國家提出的“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二語學習動力進行本土研究急需理論和實踐的雙重突破。
參考文獻:
[1]Gardner, D. & Miller, L..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2nd ed.)[M].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2001.
[3]Cameron, L.. Teaching Languages to Young Learner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4]Pinter, A.. Teaching Young Language Learner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5]Zoltan Dornyei.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6]龔亞夫.英語教育新論:多元目標英語課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徐智鑫,張黎黎.二語動機:理論綜述與案例分析[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4.
[8]劉鳳閣.“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模型在中國不同英語學習者群體中的效度分析[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5(1).
[9]孫蕾,呂中舌.“二語理想自我”對學習動機的影響研究——從重要性和可能性進行分析[J].外語研究,2014(6).
[10]韋曉保.大學生二語動機自我系統與自主學習行為的關系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2013(5).
[11]韋曉保.大學生二語課堂目標結構感知、二語自我和動機行為的關系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6).
[12]趙娜,王俊菊.中學英語教師課堂策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4(6).
[13]王欣,戴煒棟.基于“二語動機自我系統理論”的二語動機策略實證研究[J].外語教學,2015(11).
[14]詹先君.中國情境中的理想二語自我多群組驗證[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7).
文章系湖南省2018年度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課題結題成果《基于“核心素養”的兒童二語學習動機激勵與保持研究》課題編號XSP18YBC070解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