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寧
【摘 要】古典詩歌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中語文必學、必考的內容。然而由于目前教學方法落后的問題,也導致課堂的教學效果不佳。筆者在本文章就詳細論述了“比較賞析”在教學中的可行性,首先提出了現階段比較賞析教學的不足之處;其次,論述了比較賞析幾種常見的方法;最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善比較賞析教學水平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比較賞析;高中語文;古典詩歌;問題;建議
古典詩歌作為我國文學的瑰寶,在表情達意上往往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會古典詩歌的鑒賞能夠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同時也促進他們語文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幾年,高考語文中古典詩歌賞析題的分值越來越大,也必將反撥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因此,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領域,應用比較賞析法來改善教學效果就成了語文教師需要具備的能力了。
一、現階段比較賞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比較的意識
由于受到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師生更加注重對知識點的記憶和背誦,相反忽略了賞析與感悟。這樣做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對學生長遠發展而言十分不利。筆者發現,大多數教師在課堂上只是針對教材進行照本宣科的講解,不僅沒能橫向聯系同類作品,而且也未與縱向知識進行關聯。這就導致古典詩歌的學習存在嚴重的孤立性,在理解上就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實際上古典詩歌的賞析主要包括表達手法、情感內涵等,雖然在內容上形式多樣,但歸根結底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規律。教師忽略了這一點不僅給教學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而且也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二)案例選取不恰當
盡管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 教師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但是從實際應用來看仍存在很大的不足,部分教師對教學方法認識不足,一味的進行模仿只會起到反效果。在比較賞析中,個別教師沒能抓住詩歌的特點盲目的選取對照案例,最終不僅沒能起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擾亂了學生的視聽。此外,部分教師為了選取相似案例而脫離了高中教學的實際,運用了部分超綱的內容進行比較。學生對于陌生的古典詩歌一知半解,自然就難以形成充分地理解。由此可見,在進行對比賞析案例選取的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難度適宜的對象。
二、比較賞析教學入手的角度
(一)比較詩歌標題
詩歌的標題往往是對內容的高度總結,通過對標題的細讀就能夠大致推測出詩歌的情感基調和內容。因此,在古典詩歌教學中應該利用標題相似的課文進行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比如在學習《念奴嬌·赤壁懷古》(蘇教版必修二)這首詩歌時,筆者將其與辛棄疾的作品《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進行了對比賞析。蘇軾與辛棄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詩歌風格與行文特點也比較相似。筆者首先讓學生對兩篇詩歌的標題進行對比,發現其中的異同。學生經過小組討論,得出兩首古詩均為詠懷詩,但曲牌名有所不同。然后再讓學生進行精讀與品讀,學生從對歷史古跡的憑吊中,感受到了作者報國無門的悲痛與無奈。
(二)比較詩歌意境
比較詩歌的已經同樣是進行賞析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是促進學生鑒賞能力的重要環節。在過去的教學中通常存在著重記憶而輕理解的問題,使得教師和學生在詩歌賞析中對意境漠不關心。解題過程中也往往需要借助“標準答案”來進行講解,這無疑阻礙了學生自主思考和創造的能力。因此,在古典詩歌教學中就應該積極地利用對比的方法來突出意境的重要性。比如在學習《山居秋暝》的時候,學生頓時被旖旎的風光與淳樸的民風所吸引,但是卻對詩人所要表達的內容一知半解。于是筆者將其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 其一》進行了比較,發現兩者之間極其相似。然后筆者將王維與陶淵明的生平事跡以及創作背景進行了說明,學生就明白了詩人所追求的以“田園”為象征的理想境界,表達了他們對黑暗現實的不屑一顧。
三、提高比較賞析教學水平的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能力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執行者,他們的教學水平和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直接關系到課堂的質量。因此,在高中階段應該提高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給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首先,學校可以成立語文教研小組,通過定期組織交流和培訓的方式來提高教師們的教學水平。這種做法能夠使在崗教師接受再教育,不斷地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和內容,從而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其次,教師應該對優秀的學校進行學習和考察。由于比較賞析教學法在高中領域的應用時間還比較短,因此部分教師的應用也十分薄如。筆者建議教師吸取優秀教師的經驗,并結合本班學生的語文水平及接受能力設計出出合理的對比模型,從而改善課堂聽講的效果。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師還應該對教材、考綱內所規定的古典詩歌進行深入的挖掘,在課堂上才能真正的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二)積極應用多媒體
隨著互聯網以及電教設備的普及,在教學領域也應該積極地應用新技術,給課堂帶來更優質的體驗。教師可以將對比賞析的課件制作成幻燈片或者視頻流媒體,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機進行對照呈現。這種直觀生動的形式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學科興趣、打下堅實的古典文學基礎。同時教師還可以將課件上傳到班級QQ群和微信群中,學生在課后也能夠下載學習,打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借助于網絡的便利搜集更多的詩歌內容。從而挑選出更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促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周寬邦.給予比較法的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文本細讀研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7(06):37-38
[2]黃慧.“比較賞析”在高中語文古典詩歌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之友,2017(05):32-33
[3]孫建泉.淺談培養古典詩歌鑒賞能力的有效策略——比較鑒賞[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5(07):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