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人數量的增長,對醫養結合機構養老的需求也日益劇增,但機構在資金籌集、支付及監管等方面存在諸多困境,亟待規避。本文從醫養結合機構養老在資金籌集、支付及監管三方面困境分析入手,在借鑒德國和日本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困境的建議。
關鍵詞:醫養結合;機構養老;資金困境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高基數、高速度加劇,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人數量增長,醫養結合機構養老需求愈加迫切。然而,在醫養結合機構養老的實施過程中,在資金籌集、支付與監管等關鍵環節中,均困境重重亟待解決。本文主要從對醫養結合機構養老資金困境的介紹入手,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困境的對策建議。
一、醫養結合機構養老的資金困境
(1)資金籌集困境。資金籌集主要通過政府補貼和不定期的慈善捐助,可見此類機構籌資渠道單一,資金籌集必然困難重重。首先,政府對機構補貼落實困難,其原因在于財政緊張、并不能勻出資金對醫養結合機構進行補貼。其次,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盈利能力低且投資回報周期長。如表1,綜合醫院的病床使用率高達86.1%,同時護理院和療養院的病床使用率卻分別只有76.5%和53.4%,可見人們傾向于選擇醫療水平較高的綜合醫院。
數據來源:2016年中國統計年鑒。
(2)資金支付困境。我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缺少相應的報銷體系,也并未建立起統一的支付體系。就機構來說,養老由民政部門負責,醫療由衛生部門負責,而養老金的發放及醫療費用的報銷由社保部門負責,碎片化管理會成為資金問題的“培養皿”。
(3)資金監管困境。資金監管主要是由民政、衛生及社保等多部門來負責,因此監管不力或監管重復等多重困境。不同的部門自然負責監管用于本部門所轄事務的資金,兩不管與監管重復的狀態,皆有可能使得資金的流動出現漏洞,從而使違法行為有機可乘。
二、醫養結合機構養老資金管理的國外經驗借鑒
(1)國外資金籌集環節的經驗。德國作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行列的國家之一,1995年開始推行長護保險,其奉行“護理保險緊隨醫療保險”的原則,凡是參加醫保的國民也必須參加護理保險。德國長護固定為其社保的第五大支柱,較具權威性,隸屬于醫療保險的范疇并由醫療保險基金對其進行負責。日本的介護保險的資金來源由利用者負擔其中10%,其余90%由國家財政和被保險者各分擔一半,可見日本長護是多方責任共同作用的結果。日本的介護保險設立1號和2號被保險者,并設定不同保費及征收標準,資金風險的三方共擔及保費與經濟實力和收入水平緊密掛鉤的設置使得風險降到較低水平。
(2)國外資金支付環節的經驗。德國的長護保險給付分服務和現金給付,就現金給付來說,是一種只能由被保險人決定的金額約為半數的現金津貼,設立多個限額等級,若超過限額則由使用者個人承擔,避免了被保險者無限占用資源。在日本的介護保險中,對介護服務價格規定因服務等級和時間有所區別,主要分為:其一是統一規定的價格、其二是根據介護服務的等級來規定價格、其三是根據介護服務的時間來規定價格以及同時根據介護服務等級和時間來進行規定。如此標準明確卻又靈活的繳費支付標準值得借鑒。
(3)國外資金監管環節的經驗。德國的長護基金的監管主要奉行共同參與、自我管理的原則,主張自主性管理。對長護基金管理主要是健康保險基金機構,專門的管理機構的設立可使資金安全性得到保障;同時此類機構不存在壟斷現象,多家相互競爭與行業內部監督。日本對資金監管是監管投訴渠道透明,無論是對保費的繳納或介護服務提供不滿意,便可直接向市町村的介護保險部口提出投訴,也可以向介護支援專口員進行咨詢,此類種種皆可以向工作人員反映。
三、我國醫養結合機構養老資金困境的對策建議
(1)資金籌集困境的解決。首先,政府應確定統一的補貼標準并依規定實行。各級地方政府應適當撥付專項資金或政策優惠。機構運營對足夠的資金保障和政府優惠政策的需求迫在眉睫,政府對此類機構的補貼應有針對性、適時適量的補貼。其次,引入PPP模式并鼓勵發展公建民營或公辦民營機構公建民營或是公辦民營性質的機構既保留了公辦機構在受益群體中的信任度,減輕了政府的責任與負擔,還給予民間資本發展空間與發展機會。
(2)資金支付困境的解決。首先,在機構設立醫保定點報銷。有關部門必須盡快制定出規章政策,將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服務納入報銷體系,從而提高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吸引力、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合理配置。其次要加快發展社會性及商業性長護保險。大力發展社會性長護保險并使之成為第六險。應積極發展商業性長護保險、與前者互為補充。加之稅收優惠或是政策優惠加大吸引力,使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補充。第三,建立專門的資金支付機構對機構資金統一支付。對資金進行集中管理且統一支付,通過建立一套科學統一的支付體系來從支付角度打破資金困境。民政、衛生以及人社部門之間的協作是實現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資金健康發展的必備條件。
(3)資金監管困境的解決。對基金加強監管則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必須建立完善的預決算制度并加強對預算執行的檢查,確保過程的透明性和公開性;其次必須要規范此項資金的統一征繳、運營和審批流程,可不定期到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并嚴肅處理違法違紀行為;再次必須加強其在過程中的監督,建立社會監督與行政監督相結合的系統的監管體系;最后定要嚴格審查資金的使用情況并規范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的準入機制,對不符合要求的機構要及時剔除以防止資金的浪費。
參考文獻:
[1]高虹.城市醫養結合養老機構DE 資金保障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7,4.
[2]符琳琳.養老機構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6,11.
[3]楊貞貞.醫養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籌資模式構建與實證研究[D].浙江大學,2014,5.
作者簡介:劉芳(1994—),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醫療保險、社會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