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佩瑤
摘 要:適宜的音樂能夠激發人的想象力、創造力,拓展人的思維能力,提高人的記憶力,使人進入一種高效率的工作和學習狀態。語文課堂上適宜的音樂是語文課堂教學這道“大餐”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它可以為語文課堂教學調出味道,使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音樂;調味品
音樂的魅力極大,是別的東西無法代替的。專家指出,適宜的音樂,能夠激發人的想象力、創造力,拓展人的思維能力,提高人的記憶力,使人進入一種高效率的工作和學習狀態。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又怎能少得了音樂呢?
筆者認為,適宜的音樂是語文課堂教學這道“大餐”中的調味品。不同的音樂,可為語文課堂調出味道,升華教學內容,渲染情感,調動學生情緒,還能為課文內容補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學習課文。
一、出發點:以“樂”入境——一石激起千層浪
小學階段的孩子有他們特有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他們好奇心重,注意力很容易分散。這時候,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從課前的某個對象轉移到課堂上來,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是一門學問。
我執教公開課《長征》獲得好評,不可或缺借助音樂的導入。上課伊始,我找了與課文相對應的《長征組歌》配合紅軍長征的場面出現——這種紅色經典音樂充滿激情,很容易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在音樂配合創設的情境中,學生也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與革命英雄們共同經歷那些艱苦的歲月,感受到革命英雄的壯舉,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樣,又怎么能不把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興趣都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呢?
教學六年級《北京的春節》一課時,先播放新年音樂,音樂的渲染,打開了學生記憶的大門,引起對新年情景的回憶,一下就活躍了課堂的氣氛,自然而然就把學生帶入了積極的學習中。
萬事開頭難,配以適當的音樂,創設適合課堂教學的情境,就能“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從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功效。
二、著力點:用“樂”調情——萬紫千紅總是春
1.深化文章主題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總有一些內容是學生難以理解的,這個時候,巧妙地運用音樂來調動情感,能使教學情感基調得到更高層次的升華,從而深化文章的主題。
聽全國特級教師王菘舟老師執教《慈母情深》這一課,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對“情”字的把握,真可用一個“深”字概括。結尾處,歌曲《懂你》響起:“……把愛全給了我,把世界給了我,從此不知你心中苦與樂,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溫暖寂寞的懷里……”深情的歌曲伴隨著一幅幅慈母或母子的圖片出現,讓我的心怦然一震,我想,此時學生的心也會為之一震,原來,作為母親,要灑下多少辛酸的汗水來養育孩子呀,此時慈母之間的深情已經定格在學生的心中,音樂調情作用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學生自然而然把握了文章的主題。
2.提升朗誦水平
語文課中,配合音樂朗誦是常用的教學手段。配樂作為一種對語言的渲染,是反映作品情意與表達內容的載體,可以把音樂與聲音更好地融合為一體。
朗讀《秋天的雨》《匆匆》這樣的散文,配合舒緩的鋼琴曲,營造特定的情境,使學生盡快進入角色,體會作者散文的情境;《伯牙伯弦》《楊氏之子》這種古文,配以古箏樂曲朗誦,更有古文的味道;誦讀經典詩文,更離不開音樂的輔助,離開了音樂,讀它們就會顯得單調,難以淋漓抒發心中情感……配以音樂朗誦,久而久之,學生的朗誦水平也會在這種意境中不斷提升。“萬紫千紅”的音樂,只要能準確使用,恰當運用,就能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補足點:托“樂”補白——千樹萬樹梨花開
語文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其實都有留白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音樂對課文中的留白進行個性化或是情感的補充,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意思。
《生命 生命》一文中杏林子被飛蛾求生、瓜苗生長和靜聽自己的心跳所感動,發出“雖然生命短暫,但是,我們卻可以用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的感嘆。杏林子的文章寫得固然好,可我覺得她本身的故事更能打動學生:此時,世界名曲《斯卡波羅集市》的曲調飄揚,凄美婉轉,能給人以心靈深處的觸動,在音樂聲中我深情地介紹:
“杏林子12歲就得了一種怪病——類風濕關節炎,這種慢性疾病完全無藥可治,患者等于被宣判了漫長的死刑。而她卻憑著自己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頑強的毅力,成為風靡港臺和東南亞的著名作家。”
這是多少辛酸淚水才匯集出的人生啊!我介紹完后,學生還沉浸在音樂聲中,心中的情感蓄勢待發。我就勢發問: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說的嗎?學生很踴躍——
生1:殘疾人都能珍視自己的生命,取得如此成就,何況我們正常人呢!
生2:生活中沒有什么困難是克服不了的,我們一定要積極面對。
……
值得注意的是,利用音樂補白,音樂通常不能單獨存在,它要配合以文字、圖片,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教學古詩《憶江南》,教師利用PPT播放江南美景組圖,配合以古箏名曲《琵琶語》,這首曲子的曲風清幽婉轉,與這首詩的基調十分吻合,學生沉醉在江南美景中,流連忘返,情意自生。
利用音樂補白,能讓“千樹萬樹梨花開”,拓寬了學生學習的范圍,對學生更深入、全面地把握課文、理解課文作用重大。
合理使用音樂,為語文課堂營造了最貼切的氛圍,給語文教學補充了最到位的詮釋,也給教學者帶來了最有內涵的享受。它是語文課堂教學這道“大餐”中不可或缺的調味品。如果我們語文教師都能在教學中充分地利用和使用它,那么,我們所“烹制”出的“大餐”勢必將會愈加美味,愈加余味悠長。
參考文獻:
曾祥芹.閱讀教學新論[M].語文出版社,199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