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群
【案例背景】
到了六年級,很多孩子有進入青春期的表現:表現為部分女生開始月經初潮,男女生的第二性征開始顯現,男女生常常三五個聚在一起竊竊私語,個別男生愛說臟話,個別孩子對異性充滿好奇,有男生給女生寫信、遞紙條,男女生愛吵架,男生與男生之間玩耍時愛去踢對方的私密部位等等。
【案例經過】
針對這一情況,如果班主任只是一味地高壓學生,不準男女生私自交往,不準他們議論別人,只告訴他們不準隨便觸碰別人的隱私部位,學生可能不以為然。為此,我們六年級幾個班主任商量,讓學生正視自己的青春期變化,開展主題班會,消除學生好奇心理。體育老師在上體育課時,發現很多女生上體育課不積極,一會兒這個說肚子痛,一會兒那個說不舒服,體育老師于是找來幾個女學生,跟她們交心談心,才知道其實是有極個別女生因為來了月經,不便進行劇烈的體育運動,而其他一些女生不明就里,看著別人請假不參與活動,也跟著起哄,也不想參與活動,男生們更是不理解,為什么女生可以請假,而男生除了身體受傷或者是特異體質,都要參與活動。體育老師覺得如果僅憑一句“這幾個女生有特殊情況”,其他學生不會理解。那么,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一書中第一章提出:一個正面管教的教師,為孩子們提供了最好的可能機會,讓他們通過對話與分享、傾聽與共情、合作、協商和解決沖突,來發展自己的社會技能。當出現一個行為問題時,老師們不再插手干預和直接替學生解決問題,而是把問題放到班會議程上,或者使用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或者指導學生使用選擇輪。
根據以上理念,體育老師跟幾個班主任商量,開展一次以“青春期教育”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幾個班主任群策群力,在網上搜集資料,制作PPT,到班上了解情況,看看孩子們對青春期知識知道多少,孩子們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誤解,會做哪些不利于身心健康的事情,老師們再根據學生提供的情況修改班會方案。在辦公室,幾個班主任還征詢了科任教師的意見,看看在其他科的課堂上孩子們會出現哪些問題(比如:上課畫別人,寫一些懵懂的話語;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偷偷笑等),大家一起討論:青春期教育是個敏感的話題,我們應該把握一個怎樣的度,講到什么程度。我們幾個班主任還在班上安排了幾個稍微成熟一點的孩子,讓他們以自己的親身體會給孩子們做做思想工作。
班會在老師們和同學們的充分準備下開始進行。剛開始,有的學生一看到這個主題就偷偷笑,有的孩子甚至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老師引導他們正視自身身體的變化,從“我怎么來到這個世界”“我長大了”幾個板塊來跟他們講解青春期知識。然后,把男生和女生分開,男生先去操場在體育老師帶領下活動,女生在教室繼續學習。幾個班主任跟女孩子們講了“月經的由來”“月經期的護理”“第二性征的出現”等常識,女生們知道了月經到來表示自己成熟一點了,這是正常的生理變化,不要扭扭捏捏,月經到來時,可以適當做一點輕微的運動,跟平常一樣工作和學習,不要有心理負擔,她們明白了:實際上體育課時,一些活動量小的活動也可以參加,但不能參加劇烈運動。接下來,男女生互換,班主任老師跟男生講了“男孩的身體發育”“聲帶的變化”等知識,男孩們知道了,不能用太熱的水洗澡,不要在電腦前久坐,注意保護隱私部位,不要去踢別人的隱私部位,不能在玩耍中向對方做不雅動作,這樣有害身體健康。班主任也跟男生們簡單講了一下女生的身體變化,讓男生們了解女生,在體育課或者平時活動中體諒個別女生的特殊情況。緊接著,班主任老師們還跟全體孩子互動,教孩子們如何做好青春期保健,如何防范壞人。剩下來的時間交給孩子們,有的孩子上臺講了她自己是如何看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變化的,有的孩子表示再也不做對身體健康有害的活動(比如:瘋玩中去摸別人屁股,嘲笑別人胸部發育明顯等)。
【案例效果】
班會課后,幾個班主任找到班上的信息觀察員,了解孩子們對青春期的認識情況,我們發現女生來月經后不再那么扭捏,她們能正視自己的身體變化,孩子們說臟話的次數減少了,體育課上請假的學生少點了,孩子們很少再去做侵犯別人身體隱私的事情了,他們初步掌握了一些防身技巧,男女生之間的嫌隙少了,根據性別組成的小團伙少了。
【案例評析】
這次活動,老師不是直接替孩子們解決問題,而是讓孩子們自己正視自己的問題,采取正面管教的方式,利用主題班會,把學生對青春期身心變化的惶恐不安消除了,起到了雙贏的效果。因此,當孩子們遇到問題,作為老師的我們不能一手包辦解決問題,不能消極回避對待問題,不能充耳不聞漠視問題,而要采取積極的正面管教的方式,運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們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編輯 高 瓊